“傀儡喇嘛”仓央嘉措:白天念经,晚上纵情声色,最终长眠于湖底

“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有时是一个代表着遥不可及的,尊贵的,崇高的名词汇语,但有时又是一个隐匿在花朝月夜里,纵身天地间,深情与风雅的代名词。

三百年红尘滚滚,唯独此人一人也。

他曾哀婉感叹:我伸不出抚摸天空的双手,那么便让我足踏莲花,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回归深海,又或者没入尘沙。到底是怎样一个人能得到世人如此评判?又是怎样的孤独让他道不尽这世间沉沦跌宕。

曾在历史的洪流中淌过河,滚过泥的人比比皆是,可六世达赖喇嘛的一生却颇受广大研究爱好者的偏重,关于其一生的评价,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命运坎坷,个人有个人的不幸,而仓央嘉措的不幸却是归于他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和归途

我们总有一些人,生下来谋划一生,一旦开始,便无法停下,直到生命终结都精打细算。

还有一些人,生来便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被种种客观的,抑或是被动的,仿若无形中有一只大手将你一步一步推向深渊尽头

仓央嘉措的沿袭

仓央嘉措在其短暂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了充满浓厚传奇色彩的人生,这一切要从五世达赖喇嘛的圆寂之事讲起。

基于西藏的传说,达赖喇嘛像宗室传承一般,也有其自己的一套传承规则。即前一任达赖去世,需要寻找转世灵童来接替自己以实现延续。

五世达赖圆寂在康熙年间,而仓央嘉措便是五世达赖亲传弟子桑杰嘉措找到的灵童,而此时正逢桑杰嘉措手握大权之时,他非但没将五世达赖逝世的消息透露出去。

而且选定的六世达赖喇嘛依然生活在其出生的地方,那是一个信奉红教的地区。

由此,仓央嘉措在其幼年,甚至到了少年时期,都没有受到达赖喇嘛应有的待遇。其尊贵的身份也一直被隐瞒了15年之久。

1618年藏巴汗击退格鲁派军队,攻占了拉萨,此间他废除了达赖。而1642年固始汗推翻了藏巴汗的政权后,又恢复了达赖。其后便一直占据着西藏。

五世达赖私下一直在布局策划着夺权,他担心自己死后,蒙古趁虚而入,西藏就此任人宰割,在死前决定保守他去世的秘密

看似荣誉,实则是傀儡

桑杰嘉措便趁此机会巩固自己的权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地位。

由此可见,达赖的实权必然也掌握在了桑杰嘉措手中,如此长达15年,康熙皇帝因平定准格尔的首领起兵叛乱时,才在不经意之间从俘虏口中得知五世达赖逝世多年的消息

传说仓央嘉措出生时,从天空中突兀地洒落了无数奇香的花朵,大地为此震动三次,这一传奇人物才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来。

达赖佛以及西藏政教的高层都属于格鲁派,而仓央嘉措一家都信奉红教,即宁玛派,红教可以自由恋爱,相反黄教则严禁僧侣成婚嫁娶

尽管耽搁了那么长时间,可真相还是渐渐浮出了水面。

康熙皇帝由一系列似乎并不相关联的线索中,抽丝剥茧,还原了整个事件,他心知肚明,但眼下局势稳定,不是挑起争端的时候,所以在事情败露以后,康熙皇帝并没有立马追究桑杰嘉措的责任。

六世达赖喇嘛终于被迎进了布达拉宫,十五年之久的乡野生活让他心属田园,身份礼教的束缚让他一时适应不过来。其实仓央嘉措更不习惯的是在权力政治的漩涡中心苦苦挣扎,他向往自由。

他明白即使自己现在表面风光无限,可实权却在桑杰嘉措手里紧握着,他只不过是带着金色面具的傀儡,一把钝刀而已。

面对政治,仓央嘉措无能为力,面对自己的信仰,他又时常陷入矛盾。仓央嘉措无法接受这样的自己,人人有信仰,信仰便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可如今,连信仰也变得面目全非,无法依靠了

仓央嘉措便是在种种的矛盾与冲突之下选择了另一条路,这条路他走得不顺,却异常清醒

仓央嘉措没有选择隐忍而发,而是沉浸在自暴自弃中浑浑度日,他无心争斗,便在郁闷难消的时候,化名作宕桑旺波出没于大街小巷中,流连声色。

纵情声色葬身湖底

他学会了逃避,学会了纵情声色。他喝酒喝得熏熏然,却也尝到了恰如14岁前,在那个熟悉的遥远的家乡时田野间奔跑的快乐。

每逢喝到情浓意切的时候,他就会随口哼唱起来,仓央嘉措的才情就在于其作品朗朗上口,能通到人们的心底,听了能够产生共鸣,感情真挚,热烈中不乏哀情,浪漫却又不失真

命运毁了那个田野间的仓央嘉措,却又成就了另一个风流雅趣的才子佳人。

可怜红颜终薄命,纵情声色的生活并没持续多久,他便被人一纸诉状,冠了个声色犬马,不理教务的罪名。

被废除达赖之名后,几经辗转,却又遭到了各方的嫌恶,仓央嘉措在蒙古士兵营地的时候,康熙皇帝曾暗示看守故意放走仓央嘉措,任其选择自己的去向。

可西藏已被占领,他现在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天地广阔,却没有容留自己的一席之地。他疲惫的同时,望见青海湖那清澈的湖水,寂静笼罩在这一方天地中,仓央嘉措就此长眠湖底,生来威势浩大,临到终点却平静的异常。

结语

我信缘,不信佛。缘信佛,不信我。”终其一生,仓央嘉措在政权的裹挟下,仓促地过完了自己短暂的一生。可他却留给我们那么多通透,纯净的诗句,是为长或是短,我们无法评说。

也许傀儡一词恰巧为他开辟了一条双面人生的道路,由此才得以洞见不同于常人的人生真谛。

它是一个谜,一个传奇,一段悲情的佳话,更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世间最美情郎。”我们相信,即使他身处泥泞,也依然能够魂入圣境,再入轮回,风采动人

(0)

相关推荐

  • 一代情僧仓央嘉措:被押往北京的路上身亡,他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是雪域最大的王,在人们心中也是世间最美的情郎.他的多情 ...

  • 藏传佛教的兴衰与蒙古(4)

    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原名叫贡噶明居多嘉旺季嘉波,主持认定他为转世灵童时,蒙古的土默特部和准噶尔部曾从青海带了两千名蒙古军队来到拉萨参加认定五世达赖的活动. 后来,也是在其施主固始汗(新疆地区厄鲁特四 ...

  • 【首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驾鹤高飞——仓央嘉措/阿代

    一 那一天,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音.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上,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 ...

  • 真实的仓央嘉措

    2020-10-28 18:35 来源:枕猫 真实的仓央嘉措:夹在康熙和噶尔丹间的悲剧人物 你见,或者不见: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情就在那里,不离不弃. 最初读这首诗歌,是在中学时代 ...

  • 所有的相遇,都是一种偿还

    慈怀君说 他是受万众顶礼膜拜的六世达赖喇嘛,也是华人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名人之一,更是三百多年来最著名的藏族诗人. 他写的诗,历经百年不朽,至今广为流传: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

  • 仓央嘉措的双面人生:白天是藏王手中的傀儡,夜晚却是风流公子

    我修习的喇嘛的脸面,不能在心中显现,我没修的情人的容颜,却在心中明朗地映见.--<仓央嘉措情歌> 说起宗教,那自然离不开如今世界上的三大教派,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这些教派在中国的传播, ...

  • 六世达赖的“双面人生”:白天是端庄的傀儡,晚上却是潇洒的公子

    藏传佛教高僧: "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达赖喇嘛"一词中"达赖" ...

  • 伴梅斋:咏西藏情喇嘛仓央嘉措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伴梅斋:咏西藏情喇嘛仓央嘉措 2008年12月17日星期三 七律――咏仓央嘉措 黄庙庄严欲盖天,雪山压顶断良缘. 相思总被禅心误,寂寞何求佛祖怜? 欲舍痴情 ...

  • 仓央嘉措:当了一生傀儡,最终还负了红颜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这个人,就是仓央嘉措. 他3岁被定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14岁进入布达拉宫,18岁正式成为六世达赖,成为了活佛. 可他年 ...

  • 仓央嘉措的双面人生:白天是庙堂中的活佛,晚上却是风流贵公子

    假如真有来世,我愿生生世世为人,只做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哪怕一生贫困清苦,浪迹天涯,只要能爱恨歌哭,只要能心遂所愿.--仓央嘉措 人的一生,会面临无数选择,这些选择甚至决定了你未来的命运.可如此多的选择 ...

  • 诗词║仓央嘉措:当了一生傀儡,最终还负了红颜 。

      住进布达拉宫,他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他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这个人,就是仓央嘉措. 他3岁被定为转世灵童,14岁进入布达拉宫,18岁正式成为活佛. 可他年纪太小,所以当时掌握实权的仍是 ...

  • 蒙古人治下的西藏(中)——仓央嘉措与桑结大喇嘛|文史宴

    四世班禅崔吉坚赞 作为汗国的统治者,顾实汗对西藏政治.军事.法制各方面进行了改革.在政权组织方面,顾实汗确立了第巴制度. 第巴,在藏语中原本是"头人"和"部落酋长&quo ...

  • 仓央嘉措出身农奴却成雪域之王,不想做喇嘛只想做世间最美的情郎

    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仓央嘉措生于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旺拉姆.家中 ...

  • 仓央嘉措完整版诗集,美得惊心动魄!

    仓央嘉措(1683-1706),门巴族,六世达赖喇嘛,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出生在门隅拉沃宇松地方,从小资质灵敏,曾拜五世班禅为师,落发受戒,取法名为罗桑仁青仓央嘉错.后被迎至布达拉宫,在著名学者桑杰 ...

  • 今晚报~仓央嘉措诗的真伪

    据我所知,最早把仓央嘉措的情歌由藏语文译为汉文的是于道泉先生,他译了62首,于1930年首次刊登在当时中央研究院的刊物上.之后又相继在1932年.1939年.1956年.1958年.1980年出版过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