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好浑圆桩!太极拳精髓都在里面
浑圆桩:练太极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在太极拳的基本功中,有一种特殊的训练内容,这就是站桩。站桩既养生又出功夫;既修身又修心;既是拳艺的基石又是帮助更深刻地体悟太极拳的便捷之法。
站桩的种类很多,习太极拳的人,宜常站浑圆桩。浑元桩,一作“浑圆桩”,又有“抱云桩”、“云门桩”、“养气桩”等异名。不过关键不在于名称,而在于其中的内涵。其实,许多桩法的内涵差别不大,关键是能否领悟其中的要旨,并把这些内涵站出来。
由于浑圆桩至为重要,不仅要拿出专门的时间进行修持,在平时,还要养成不练拳架也要站浑圆桩的习惯。
浑圆桩基本站法详解
两足并行开立,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两足尖指向正前方,或略成八字。两腿屈膝下蹲,初学或体弱者,可采用稍微屈膝的“高桩”;久练者应采用大、小腿之间弯成135度角左右的“半桩”。
重心放在两腿之间,足心含空,全足踏实。头顶虚领,颈椎脊椎上下对准,命门后撑,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臂环抱腹前,上肢形成桶状,使五脏六腑舒适合度,骨节节节贯串。这样可使脊柱的生理弯曲度减小,脊柱的弯曲度减小,有利于其发挥旋转中轴的作用,与太极拳的螺旋式运动规律是相符合的。
且太极拳上身身法以浑圆桩为主,运动中脊柱生理弯曲度的减小,可以使平时维持这一弯曲度的肌肉与韧带得到放松,一些平时较少活动的肌肉得到锻炼,并使椎体间相对角度减小,特别是在腰部,可改善椎间盘的受力状态,减小其发生劳损的可能性。站桩时,脊柱腰段弯曲度减小,腰段脊柱生理弯曲度改变腰腹的运动幅度、有助于增加腹式呼吸的深度。
在屈膝下蹲的同时,两手由两侧回环于胸前。使两掌心与乳心遥遥相对,中间相隔一横拳半。两手十指和掌心也遥相对应,两手指尖之间,相距一横拳左右。两掌心朝里而略为朝下,腕根塌沉,掌心含虚。两肘须略低于腕部,并用意里裹。全身务须有下沉的气势。
这种两臂环抱的站桩姿势,在技击意义上含有“守中”的意思。即:以头顶百会穴至裆下会阴穴一线为中心线,使全身重心自然地落在两足之间的中心,这样,身法与裆步自然正中安舒,稳定性好,其所以置两臂、两手于圆周线上,乃是含有防御和待机反击、抢攻之攻守意识。因此,腋窝要虚,而两胁空隙相对地要实。两腋虚,臂部弹性充足,伸缩余地较大;两胁实,则边门不易受侵。
但腋虚胁实是结合两臂、两肘来说的。两臂既要用意外撑,又要用意里裹,这是有意识在锻炼两臂的掤撑之劲,兼含待机掤发击敌,以及守中防护心窝、胃脘、胁腋等部的职责。这与太极拳“掤劲不丢”之义恰合。在此姿势的基础上,若一旦化静为动,那只须以肘为轴,举手向上即可护及头面,落手向下又可防守裆膝。如此站定后,两眼向前平视,不怒不喜,息心静气。先轻轻摇晃一下身躯,觅得最适中的重心垂直点。站定后可大口吐出浊气,以鼻深纳清气。继而气敛神凝,舌抵上颚,以鼻缓缓呼吸。一般可采用腹式呼吸法,久练者也可采用腹式逆呼吸法。吸气时气贴脊背,呼气时沉于丹田。
“ 气沉丹田”一词,通常泛指腹式呼吸法,而这里也借指腹部鼓荡的自我感觉。但切忌做得过份,尤其不宜仿效硬气功表演者那样把大、小腹肌者都收紧贴到脊背上去,须知太极拳主张取法自然,而不应强硬造作。除了孰能生巧外,一般在站桩时都要进行略微的调整。其窍门就是以命门为中心,命门向后撑。
站桩结束后,不要立马收式走人。应两手合抱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静默两分钟,默想全身气机如百川归海一样流入丹田,丹田如同无底深渊,收藏无尽气机。然后提肛收腹,二手往下一按,气机收入丹田,这样才是完整收功。站桩也有一个进步阶梯。因此站桩过程中,可根据自身功夫的进阶,进行一些不同层次的专项练习,如抱球开合、丹田内壮、松腰开窍、内外相合等。
初练站桩的人,可以将双手位置放低点,只保持在肚脐以上即可。另外切记人为做作,只须纯任其自然地练习,每日一次,每次三五分钟也可;然后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递增至15到20分钟,再后达到30分钟或以上。一般应站到30分钟。中医认为,人的气血在身体里边运行一周的时间为28分钟。初学者由于体力较弱,站不够30分钟也没有关系。一般来说,每天站30分钟,100天后,则身体修功夫的基础就有了,此谓古人所说的百日筑基。持之以恒地练习,就会自觉下盘日趋稳实,腰腿有功,丹田之气充盈,四肢内劲也相应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