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葬之风,始于商周。盗墓之贼,随之产生,不分阶级,亦有军队,专门盗墓。其德不在,其心可诛。时至今日,盗墓之风,渐为削弱

《为袁绍檄豫州》中写道:“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厚葬之风,始于商周。盗墓之贼,随之产生,不分阶级,亦有军队,专门盗墓。其德不在,其心可诛。时至今日,盗墓之风,渐为削弱。

最近几年,盗墓题材的作品总能够吸引大量观众,人们也比较好奇盗墓贼到底是怎样进行盗墓活动,而那些所谓的“摸金校尉”以及“发丘中郎将”似乎非常神秘,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身份。究其根源,之所以会出现盗墓这一行业,是因为古人喜欢厚葬,会在墓穴中放入大量陪葬品。

盗墓贼由此应运而生,他们将道德二字抛之脑后,期待一夜暴富,通过挖掘古人陪葬品发家致富。一般来说,盗墓贼只对墓中的陪葬品感兴趣,至于棺椁以及墓主人的尸骨并不会取走,不仅毫无价值,同时也不吉利。

可在我国陕西地区有这样一座古墓,当考古专家发现时,墓中除去壁画外仅剩少数随葬品,墓主人的尸骨与棺椁不见踪影。毫无疑问,盗墓贼在盗取陪葬品的时候对棺椁以及墓主人的尸骨造成极大破坏,有可能一同被带出古墓,也有可能已经成为一堆粉末散布于地下。

这件事还得从1986年说起,陕西一位农民意外发现盗洞,便立即通知当地的文物局。可当专家赶到现场之后,发现在墓穴周围遍布盗洞,墓中的宝物已经被洗劫一空。更令人感到气愤的是,在墓穴内仅剩下一堆未烧尽的棺椁,至于尸骨也不见踪影,见此情景几位专家不禁怒骂:盗墓贼禽兽不如。

幸运的是,墓中的壁画并没有被破坏。随后,又有工作人员在墓中发现损坏严重的墓志铭,其上写着“大唐故长乐公主墓志”九个大字。根据墓志铭记载,考古专家确定墓主人正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女李丽质,她的生母正是李世民宠爱的长孙皇后,因此李丽质深受李世民宠溺。

她天生丽质,人如其名,是一位相貌出众的美人。自身条件不错,加上出生于帝王之家,李丽质从小便锦衣玉食,享受着荣华富贵的生活。公元628年,她已经被册封为长乐郡公主,食邑三千户,那时的她仅有八岁。

时隔五年,李世民为其赐婚,李丽质下嫁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众所周知,长孙无忌是唐朝开国第一大功臣,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首位,受太宗皇帝器重。李世民之所以选择将长乐公主嫁与长孙家,其用意也非常明了,不仅是对长孙家族表示信任,也是宠爱女儿的体现。

不过,长乐公主命运不佳,婚后第十年,她久病不愈而身亡,年仅23岁便去世。李丽质突然病亡,对太宗皇帝造成很大影响,其深受打击,伤感到不能自已。所以,为了表示对女儿的重视,李世民下令将其葬在昭陵附近,将来可以附近陪伴自己,其墓葬自然也极其隆重。

直到1986年,因为当地农民意外发现盗洞,考古专家不得已对长乐公主墓进行抢救性挖掘。整个墓穴近五十米之长,结构为典型的唐代墓葬形式,由墓道、天井、墓室等几部分组成。但可惜的是,墓中多数陪葬品被盗取,仅剩下受到不同程度损伤的壁画。

在该墓室的壁画中,专家们发现画中有一位侍女肤色较深,面部特征同汉人有较大差异,推测为唐代“昆仑奴”的形象写照,也就是来自非洲地区的黑人。这一发现在唐代墓穴中实属罕见,虽然古籍中曾多次提及“昆仑奴”,但对其具体形象并不了解,这对中外交流研究有重大价值。

在历史上,唐朝无疑是一个极其耀眼的存在,其初期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更是开创了一个盛世时代。在那个时候,大唐已然成为全球中心,周围的国家纷纷派遣使者前往。“昆仑奴”的发现,则说明大唐时期已经与西亚国家,甚至是欧洲以及非洲国家有所联系,为中外友好交流增添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佐证。

最后需要说到的是,盗墓贼这一行业在我国已经存在数千年之久,直到今天依旧有盗墓贼。作为中国公民之一,大家需要提高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坚决抵制盗墓这一行为,只有全国从上至下全力抵制,才能彻底消除盗墓贼这一职业,保护国家文物,人人有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