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坐堂 五官科病诊治绝招72 鹅口疮
鹅口疮
鹅口疮又祢为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口腔粘膜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唇、舌、颊、软腭等部位。白色念珠菌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粘膜、肠道、皮肤等部位,一般不致病,只有在口腔生态环境变化,如口腔卫生不良、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使体内菌群平衡失调时才大量繁殖而致病。婴儿患此病多为分娩时产道念珠菌感染或哺乳用具不洁所致。
鹅口疮又祢为口腔白色念珠菌病,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口腔粘膜传染性疾病,好发于唇、舌、颊、软腭等部位。白色念珠菌存在于正常人的口腔粘膜、肠道、皮肤等部位,一般不致病,只有在口腔生态环境变化,如口腔卫生不良、全身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使体内菌群平衡失调时才大量繁殖而致病。婴儿患此病多为分娩时产道念珠菌感染或哺乳用具不洁所致。
有哪些症状?
鹅口疮的病儿主要有以下特征:本病初起,先在口腔舌上或两颊内侧出现白屑,渐次蔓延于牙龈、口唇、软硬腭等处。白屑周围绕有微赤色的红晕,互相粘连,状如凝固的乳块,随擦去随时生起,不易清除。
临床表现也轻重不一,轻者,除口腔舌上出现白屑外,并无其他症状表现;重者,白屑可蔓延至鼻道、咽喉、食道,甚至白屑叠叠,壅塞气道,妨碍哺乳,啼哭不止。如见病儿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啼声不出者,为危重症侯。
鹅口疮的病儿主要有以下特征:本病初起,先在口腔舌上或两颊内侧出现白屑,渐次蔓延于牙龈、口唇、软硬腭等处。白屑周围绕有微赤色的红晕,互相粘连,状如凝固的乳块,随擦去随时生起,不易清除。
临床表现也轻重不一,轻者,除口腔舌上出现白屑外,并无其他症状表现;重者,白屑可蔓延至鼻道、咽喉、食道,甚至白屑叠叠,壅塞气道,妨碍哺乳,啼哭不止。如见病儿脸色苍白、呼吸急促、啼声不出者,为危重症侯。
需要做哪些检查?
可取白膜涂片,加10%氢氧化钠1滴,镜检见白色念珠菌菌丝及孢子。
可取白膜涂片,加10%氢氧化钠1滴,镜检见白色念珠菌菌丝及孢子。
如何治疗?
处方一
生石膏(先煎)30克,黄连3克,山栀子10克,生地10克,黄芩10克,赤茯苓10克,灯心草5克。
*尿短黄,加车前子(包)6克,木通6克;
*心火重者,加莲子心4克,竹叶10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用于鹅口疮。
处方一
生石膏(先煎)30克,黄连3克,山栀子10克,生地10克,黄芩10克,赤茯苓10克,灯心草5克。
*尿短黄,加车前子(包)6克,木通6克;
*心火重者,加莲子心4克,竹叶10克;
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用于鹅口疮。
处方二
生地10克,熟地10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薄荷(后下)2克。
*大便溏,加白术10克,白扁豆20克;
*便干,加瓜蒌仁9克;
*偏血虚,加当归10克,制首乌10克,白芍10克。
上药先用水浸泡半小时,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用于鹅口疮日久不愈者。
生地10克,熟地10克,山药10克,山萸肉1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薄荷(后下)2克。
*大便溏,加白术10克,白扁豆20克;
*便干,加瓜蒌仁9克;
*偏血虚,加当归10克,制首乌10克,白芍10克。
上药先用水浸泡半小时,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用,每日1剂。
用于鹅口疮日久不愈者。
有哪些单验方?
1.吴茱萸10克,研为细末,用米醋调敷双足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
2.米粽箬100克,甘草10克,冰片2克,共为细末,吹或涂于患处。
3.马鞭草30克,加水浓煎,去渣取液,分3次服,3天为1个疗程。
4.青黛、五倍子、柿霜末各6克,冰片2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以棉签蘸香油少许,再蘸药末涂口腔患部,每日2-3次。
1.吴茱萸10克,研为细末,用米醋调敷双足涌泉穴,每日换药1次。
2.米粽箬100克,甘草10克,冰片2克,共为细末,吹或涂于患处。
3.马鞭草30克,加水浓煎,去渣取液,分3次服,3天为1个疗程。
4.青黛、五倍子、柿霜末各6克,冰片2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以棉签蘸香油少许,再蘸药末涂口腔患部,每日2-3次。
特别提示
1.母乳喂养的小儿,在每次哺乳前需用清洁的湿毛巾擦净乳头,然后才能哺乳。为了避免乳头污染,母亲的衬衣应经常更换。人工喂养所使用的喂奶工具包括奶头、奶瓶、匙等应在用后及时清洗并煮沸消毒。婴儿所用的毛巾、手帕等也应经常煮沸或暴晒。
2.注意口腔清洁,勤喂水,避免过烫、过硬或有刺激性的食物。
3.不要强行擦去口腔粘膜上的白色乳凝状物。
4.观察病儿口腔粘膜及舌面白屑的增减及吮乳情况。若见病儿烦躁、口臭、流涎、便秘,吮乳时啼哭,吞咽、呼吸困难时,应及时送往医院处理。
5.发热者,定时测量体温,给予物理降温,喂服淡盐水或温开水。口臭便秘者,在医生指导下用大黄粉1克,开水泡后喂服。中药汤剂宜采用少量多次温服。疮面用绿袍散化水以棉簦液擦口,再用冰硼散加麻油调敷涂口腔患处,每日3-5次。
1.母乳喂养的小儿,在每次哺乳前需用清洁的湿毛巾擦净乳头,然后才能哺乳。为了避免乳头污染,母亲的衬衣应经常更换。人工喂养所使用的喂奶工具包括奶头、奶瓶、匙等应在用后及时清洗并煮沸消毒。婴儿所用的毛巾、手帕等也应经常煮沸或暴晒。
2.注意口腔清洁,勤喂水,避免过烫、过硬或有刺激性的食物。
3.不要强行擦去口腔粘膜上的白色乳凝状物。
4.观察病儿口腔粘膜及舌面白屑的增减及吮乳情况。若见病儿烦躁、口臭、流涎、便秘,吮乳时啼哭,吞咽、呼吸困难时,应及时送往医院处理。
5.发热者,定时测量体温,给予物理降温,喂服淡盐水或温开水。口臭便秘者,在医生指导下用大黄粉1克,开水泡后喂服。中药汤剂宜采用少量多次温服。疮面用绿袍散化水以棉簦液擦口,再用冰硼散加麻油调敷涂口腔患处,每日3-5次。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