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故事


目 录


卷001


01、智氏、赵氏立嫡以贤

02、尹铎损户治晋阳

03、智襄子索地韩魏赵

04、魏韩反戈灭智氏

05、豫让刺襄子

06、魏文侯轶事四则

07、贫贱者骄人

08、魏文侯选相

09、吴起杀妻求将

10、吴起仕魏

11、吴起吮疽

12、聂政刺侠累

13、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

14、魏武侯选相

15、吴起奔楚

16、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17、具曰予圣,谁知乌之雌雄

18、严遂刺哀侯

19、齐威王赏善罚恶

20、君终无嫡子,其国可破也

21、司马公论天子之职

22、司马公德才辨


卷002


01、公叔痤之荐鞅诛鞅
02、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03、公孙鞅之徙木赏金
04、齐威王之宝
05、孙膑之围魏救赵
06、江乙谏楚王兼听
07、申不害荐兄
08、颦有为颦,笑有为笑
09、孙膑晚救论
10、孙膑减灶胜庞涓
11、卫鞅诈败公子卬
12、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13、孟轲言利


卷003


01、孟子答魏襄王

02、张仪说魏襄王事秦

03、司马错论伐蜀

04、子之代燕

05、孟轲论齐王取燕

06、张仪欺楚怀王绝齐

07、燕昭王筑台求士

08、张仪东游连横

09、张仪自保之策

10、甘茂盟息壤而伐韩

11、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12、太上皇赵武灵王

13、秦人诈取楚怀王

14、鸡鸣狗盗之徒

15、白马非马

16、才乎才,非吾徒之才


卷004


01、赵主父饿死行宫

02、缓称帝,广积义

03、宋康王数战数胜而亡

04、乐毅伐齐

05、齐法章继立

06、完璧归赵

07、聚敛计数之君

08、东周武公周不可图说

09、秦赵渑池之会

10、负荆请罪

11、田单铁笼傅车

12、田单反间除乐毅

13、田单火牛破骑劫

14、乐毅答燕惠王书

15、齐襄王因人善为己善

16、貂勃智谏齐王

17、鲁仲连论田单之必败

18、陈筮之“急”而“不急”

19、报薪救火

20、春申君说秦和楚

21、荀子论齐宋之败亡


卷005


01、赵奢收租

02、狭路相逢勇者胜

03、范雎入秦

04、范雎说秦王

05、范睢见魏使

06、触龙说赵太后

07、黄歇智勇救太子

08、冯亭嫁祸赵孝成王

09、秦赵长平之战

10、虞卿谏赵王割地

11、邻之羞,国之福?

12、子顺相魏

13、毛遂自荐

14、鲁仲连谏止帝秦

15、信陵君窃符救赵

16、白起之死

17、魏赵二公子

18、奇货可居


卷006


01、蔡泽相秦

02、荀况论兵

03、燕王喜乘虚攻赵

04、秦庄襄王继位

05、与人刃我,宁我自刃

06、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07、信陵君归魏

08、缩高杀身取义

09、秦间信陵君

10、万世之利郑国渠

11、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2、李牧示弱胜敌

13、茅焦谏秦王政

14、李园夺权春申君

15、李斯谏逐客令

16、吕不韦之死

17、韩非子之死

18、荆轲借首


卷007


01、荆轲刺秦王

02、王翦自污以自全

03、安陵君终守先王之封

04、为社稷立王,何以去社稷

05、墨大夫谏齐王

06、秦王政灭齐

07、德兼三皇,功过五帝

08、初立郡县

09、东巡封禅

10、三山求仙

11、张良刺秦王

12、蒙恬北伐

13、焚书坑儒

14、孔鲋藏书

15、胡亥即位

16、蒙恬守死不贰

17、忧死不暇,何变之得谋

1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9、张耳陈余缓称王论

20、武臣怀柔收燕赵

21、章邯刑徒败周文

22、武臣王赵

23、刘邦斩蛇起义

24、项氏初兴

25、田儋称王齐地

26、韩广王燕

27、火夫智救赵王


卷008


01、吴广之死

02、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

03、天下畔秦,能者先立

04、陈胜斩客失众

05、暴得大名者不祥

06、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07、非所以示神明于天下也

08、虞夏之主,尚何于法

09、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

10、战胜而将骄卒惰者败

11、坐运筹策,公不如义

12、项籍破釜沉舟

13、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14、期而多后,不可尽诛

15、郦食其投沛公

16、陈恢谏沛公纳降

17、章邯降沛公

18、赵高指鹿为马

19、愿得一郡为王

20、子婴智除赵高


卷009


01、约法三章

02、项羽坑降卒

03、鸿门宴

04、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

05、西楚霸王

06、跨下之辱

07、韩信拜将

08、反道任武,何所不诛

09、明烧栈道,暗渡陈仓

10、得宰天下,亦如是肉矣

11、盗嫂受金,又何足疑乎

12、顺德者昌,逆德者亡

13、刘邦三弃子女

14、汉王平魏


卷010


01、韩信井陉之战

02、广武君平燕齐策

03、随何激将  黥布归汉

04、张良驳复立六国

05、荀悦决胜三要

06、陈平万金间项氏

07、纪信舍命救汉王

08、汉王夺军再战

09、为将数岁,不如竖儒之功

10、韩信败楚定齐

11、即为真王,何以假为!

12、人深亲我,倍之不祥

13、相君之背,贵不可言


卷011


01、高祖得失天下论

02、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03、韩信报恩

04、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哉

05、赦季布而诛丁公

06、娄敬谏高祖都关中

07、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

08、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09、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10、高祖功人功狗论

11、雍齿为侯,我属无患矣

12、进贤者受上赏

13、冒顿鸣镝弑父

14、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15、徒见羸弱,必欲见短

16、非壮丽无以重威


卷012


01、吾责已塞,死不恨矣

02、刘敬和亲事匈奴

03、刘敬强本弱枝之计

04、口不能言,然期期知其不可

05、陈豨叛汉

06、败也萧何

07、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08、反形未具,以苛小案诛灭之

09、使我居中国,何遽不若汉

10、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

11、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12、薛公论黥布三计

13、竖子固不足遣,而公自行耳

14、叔孙通谏废太子

15、吾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16、汉高祖平燕

17、此后亦非乃所知也

18、囚而致上,上自诛之

19、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

20、齐王智献汤沐邑

21、萧规曹随

22、得其善言不足喜,恶言不足怒

23、文过饰非


卷013


01、王诸吕,无所不可

02、安能杀吾母而名我

03、非其种者,锄而去之

04、吕雉两废赵王

05、将相和调,则士豫附

06、吕氏覆灭

07、孝文继统

08、孝文帝无为而治

09、上佐天子,下遂万物

10、陆贾平南越

11、贾山言治乱之道

12、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13、论积贮疏


卷014


01、淮南王复仇记

02、东牟侯兴居之乱

03、下之化上,疾于景响

04、虽无石椁,又何戚焉

05、法者,天下公共也

06、一人之誉而召,一人之毁而去

07、安知狱吏之贵

08、县法诱民,孰多于此

09、雾露病死,有杀弟之名

10、必我也,为汉患者

11、贾谊谏孝文分封


卷015


01、将使不宁,不可谓仁

02、晁错安北三策

03、论贵粟疏

04、孝文帝除秘祝诏

05、缇萦救父

06、持节云中

07、刘汉皇朝的“德行”

08、汉文罪己诏

09、申屠嘉肃朝廷之礼

10、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11、孝文帝遗诏

12、悔不先斩错乃请之


卷016


01、父子相传,汉之约也

02、唯弃前过,与之更始

03、七王之乱

04、醴酒不设,王之意怠

05、刘氏安矣而晁氏危

06、周亚夫平叛

07、路中大夫舍身传信

08、三王兵败临淄

09、公孙玃说梁王

10、淮南相夺权救王

11、景帝太子之变

12、亡一姬,复一姬进

13、太后晏驾,尚谁攀乎

14、田叔说景帝

15、不疑无兄

16、不欲反地上,即欲反地下

17、景帝二诏


卷017


01、董仲舒对武帝策

02、为治者不至多言,顾力行何如耳

03、讷言敏行万石君

04、卫氏获宠

05、天子不救,尚安所诉

06、客非常人也,不可图也

07、何不遂取武库

08、武帝伐越

09、古有社稷之臣,黯近之矣

10、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卷018


01、仙者,合则见人,不合则隐

02、武帝北伐匈奴

03、江、河之决皆天事

04、魏其、武安之争

05、聪明睿知曰献

06、东方朔论董偃罪

07、知臣者以为忠,不知臣者以为不忠

08、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

09、无汲黯忠,陛下安得闻此言

10、刀笔吏不可以为公卿


卷019


01、擅贼威而夺民救

02、大将军有揖客,反不重邪?

03、吾行仁义,反见削地

04、为人臣不敢专权

05、淮南王之乱

06、汉孰与我大

07、票姚将军霍去病

08、庇其叶而伤其枝

09、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

10、胡儿金日磾

11、贤者死节,有财输委,匈奴可灭

12、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13、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14、使生居一郡,能无使虏入盗

15、此牛腹中有奇


卷020


01、愿为中郎,补过拾遗

02、汉家儿郎冠军侯

03、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

04、被污恶言而死,何厚葬乎

05、张骞通西域

06、诚能修其方,我何爱乎

07、非俗之吏兒宽

08、虽无功,亦军锋之冠

09、孝武平定两越

10、唯圣主所由,制定其当

11、今单于能战,天子自将待边


卷021


01、一国杀三士

02、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03、从其国俗,欲共灭胡

04、汗血宝马

05、我从是殆矣

06、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07、屈节辱命,何面目以归汉

08、此汉精兵,击之不能下

09、举事一不幸,随而遭媒蘖其短

10、所活者万余人,后世其兴乎


卷022


01、武帝族诛李陵

02、即不幸死,传之于我

03、命钩弋之门曰尧母

04、巫蛊之案

05、欲危众求功,恐必败

06、多欲不宜君国子民

07、父子之间,人所难言

08、天下岂有仙人,尽妖妄耳

09、得贰师以社,何故不用

10、金日磾救主

11、且立其子,先去其母

12、日夜忧惧,意诚不在马

13、赏不避仇雠,诛不择骨肉

14、头可得,玺不可得


卷023


01、我当为帝,何赐也

02、有所平反?活几何人?

03、先帝之约,有功乃得封侯

04、宜纳宗室,反诸吕道

05、匈奴之乱

06、卫太子得罪先帝,即罪人也

07、苏武牧羊

08、执狐疑之心,来馋贼之口

09、杜延年谏霍光勿坐丞相

10、傅介子刺楼兰王


卷024


01、昌邑王承继大统

02、存亡之机,不可不慎也

03、卅日皇帝昌邑王

04、刘病已继位

05、孝宣寻故剑

06、幸县官宽我,何面目入牢狱

07、缚姑翼来,吾置王

08、霍夫人毒杀许皇后

09、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

10、与我共此者,其唯良二千石乎


卷025


01、愿代赵京兆死,使牧养小民

02、不赏功不诛罪,虽唐虞不能化天下

03、国储副君师友必于天下英俊

04、使家无噍类,孝宣亦少恩矣

05、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06、曲突移薪无功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07、何为带牛佩犊

08、生事于给狄,渐不可长

09、军旅之后,必有凶年

10、欲令亟死,奈何罢之

11、举贤达能,岂有私谢

12、贤而多财损其志,愚而多财益其过

13、凡治道,去其泰甚者耳

14、圣王贵以礼让为国

15、分而治夷


·个人中心


目 录


卷051


00、司马文正公论举士

01、先帝用谗,遂至废黜
02、朝觐如旧,以厌天心,以答人望
03、以树恩为贤,尽节为愚
04、忘其大德,录其小过
05、取其道不取其人,务其实不务其名
06、峣峣者易缺,皦皦者易污
07、王不正服,常人何别
08、稽之典经,断之圣虑
09、有如颜回、子奇,不拘年齿
10、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
11、扑罚非古典
12、国以贤治,君以忠安


卷052


00、太尉杜乔谏质帝封梁氏书

01.稽古率旧,灾消不至
02.岂与外戚凡辈同日而论哉
03.善人在患,饥不及餐
04.逃名而名我随,避名而名我追
05.可贺我矣!吾选厥也任其事
06.功在元帅,罪止首恶
07.梁商辞位
08.豺狼当路,安问狐狸
09.顺帝三贤
10.无诏信,何以知非奸邪
11.察周霍之立文宣,戒邓阎之利幼弱
12.子罪莫大于累父,臣恶莫深于毁君


卷053


01.桓帝刘志嗣位
02.太尉杜乔谏桓帝封梁氏
03.义之所动,岂知性命!
04.善则称君,过则称己
05.好招人过,以致怨恶
06.兄弟阋于墙
07.议梁冀朝礼
08.因此罪诛建,于阗必服矣
09.愿黥首系趾,代穆输作
10.使马如羊,不以入厩


卷054


01.善吏知奉公之祐,恶者觉营私之祸
02.暴虐梁冀
03.桓帝夺权
04.忠臣除奸,王道以清
05.有道则现,无道则隐
06.可与为善,可与为非
07.李氏存灭,其在君矣
08.刘宠取钱
09.众谤阴害,固其宜也
10.太守今急,何暇此计

00、刘陶谏桓帝止铸大钱

00、胡爽谏太守李肃


卷055


01.智可及,其愚不可及
02.郭泰识人
03.小道破义,空誉违实
04.枳棘之林非鸾凤所集
05.爱虽隆必示之以威
06.事有虚实,法有是非
07.忠贤武将,国之心膂
08.为朝廷爱才,何能申此子计邪
09.天下规矩,房伯武
10.陈蕃请赦成、刘、翟、黄疏
11.贾彪生子
12.党锢之兴

00、度荆州计定桂阳宿贼

00、刺史胡芳留皇甫度辽

00、李膺任性捕杀已赦罪犯


卷056


01、士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02、孔氏兄弟舍命救张俭

03、陈寔吊中常侍张让父丧

04、孟佗结监奴以收赂

05、司马文正公论党人

06、陈蕃、窦武谋诛阉党

07、平原相史弼拒举党人

08、范滂候霍谞不谢

09、范滂、王甫辨朋党

10、窦武谏孝桓帝党锢书


卷057


01、酷吏阳球灭阉党王甫等

02、阉党复盛

03、司徒刘郃谋诛阉党不成

04、司徒杨赐谏灵帝建苑

05、桥玄舍子破劫质

06、孝灵帝卖官鬻爵以充私库

07、辽西太守赵苞舍私恩顾大义

08、蔡邕谏伐鲜卑

09、苏不韦为父报仇


卷058


01、孝灵帝宫内设坊肆

02、程包谏灵帝以德服南蛮

03、张角发动黄巾军起义

04、灵帝宠阉党任性除忠良

05、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06、

07、傅燮谏清君侧

08、长史盖勋谏梁鹄止杀从事

09、忠勇盖勋轶事

10、张温谏灵帝止征俊

11、王允甘伏大辟谢天下论

12、硃俊纳降讨贼论

13、司徒崔烈买官

14、傅燮谏弃凉州

15、张温不忍斩董卓

16、傅燮之死


卷059


01、灵帝置牧伯以镇四方

02、王芬谋废帝清君侧

03、灵帝观兵以消天灾

04、董卓无才恚奴皇甫嵩

05、何进谋诛诸中官


卷060


01、韩馥袁绍谋立新君

02、皇甫嵩蔡邕智答董卓

03、北海三贤之管宁邴原

04、王彦方德服乡里

05、王允罹李傕之难

06、宋翼王宏死王允之难


卷061


01、陈宫投吕叛曹

02、荀彧智退郭贡

03、程仲德说定范城

04、袁术任性失孙策

05、荀文若深根固本论

06、沮授挟天子以令诸侯论

07、袁本初杀洪失众

08、陈容强谏袁绍身死

09、公孙瓒富贵歪论

10、公孙瓒固步自封


卷062


01、袁公路因谶欲篡

02、荀彧谏迎天子

03、董承助曹操通杨奉

04、郭奉孝喜遇明主

05、满宠执法如山

06、曹孟德施行屯田

07、袁涣智答吕布

08、刘表受吊不受贺论

09、贾诩弃煨从綉全身之计

10、郭嘉十胜十败论

11、臧霸不诛降将


卷063


01、贾诩降曹降袁论

02、卫觊盐务官办论

03、田丰沮授策论官渡之战

04、程昱七百孤军守鄄城

05、赵俨谏荀彧抚慰劝善

06、官渡之战荀彧与曹操书

07、田丰之死

08、逄纪弃私怨救审配


卷064


01、钟繇拒郭援定关中

02、傅幹说马腾助钟繇

03、周公瑾论送质

04、辛毘征袁伐刘论

05、崔琰谏曹操重民俗

06、徐氏智报夫仇

07、杜幾孤胆定河东

08、荀悦申鉴五篇


卷065


01、仲长统《昌言》篇

02、郭奉孝排众议征乌桓

03、田畴归曹

04、曹孟德奖赏劝谏者

05、甘兴霸弃刘投孙

06、曹孟德大意失益州


卷066


01、张昭谏孙权怀霸王之计

02、和洽材德各殊论

03、曹孟德唯才是举令

04、周公瑾绝命谏鲁肃

05、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06、刘玄德错识庞士元

07、曹孟德征西

08、五官将曹丕代父监国

09、郑浑智定冯翊

10、阎伯俭死君难


卷067


01、夏侯渊千里破诸氐

02、诸葛亮论政宽严

03、高柔谏止诛亡者

04、刘备阻孙权取蜀

05、吕蒙诈取零陵

06、鲁子敬关云长单刀会

07、他人商度少如人意

08、既得陇、复望蜀

09、张文远威震逍遥津

10、习凿齿论封阎圃

11、何叔龙论义

12、裴潜孤胆定乌桓


卷068


01、曹魏立嗣之争

02、有其母何必有其子

03、法正北伐汉中策

04、陆逊荐会稽太守

05、裴潜论政宽严

06、张郃代夏侯镇西

07、费诗劝关云长受封

08、杜袭智谏曹操

09、吕子明议夺荆州

10、兵者,诡道也

11、吕子明白衣渡江

12、潘濬智料武陵樊伷

13、司马文正论教化


卷069


01、曹丕之立

02、苏则搬兵定河西

03、贾逵治政

04、曹魏代汉

05、文帝轶事之求珠不足贵

06、文帝轶事之追诏

07、文帝轶事之徙民、射雉

08、刘备称帝

09、赵云谏蜀主伐吴

10、蜀汉双虎

11、孙权不疑子瑜

12、孙权降魏

13、于禁之死

14、刘晔谏文帝王吴

15、张既征西

16、生子当如孙仲谋

17、吴王权钓台宴饮

18、陆逊夷陵破蜀

19、陆伯言服诸功臣宿将

20、黄权降魏


卷070


01、硃桓奋勇破曹仁

02、贾诩先文后武论

03、朱然江陵破曹真

04、勿以恶小而为之

05、杨颙论治体

06、邓芝使吴和亲

07、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08、暨艳至察亡身

09、修文德以服远人

10、鲍勋之死

11、文帝之睚眦必报

12、既杀其母,何忍复杀其子

13、王朗谏文帝营修宫室

14、前出师表

15、司马懿平定孟达


卷071


01、魏延子午谷奇计

02、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03、后出师表

04、郝昭力败孔明

05、公孙渊割据辽东

06、内事不决问张昭

07、吴蜀二帝并尊

08、张纮遗子书

09、潘濬明识隐蕃

10、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卷072


01、诸葛亮独揽蜀政

02、满伯宁智料吴兵

03、魏明帝任性葬平原

04、虞仲翔因直屡贬

05、虎狼当路,不治狐狸

06、巧诈不如拙诚

07、杜恕大臣论

08、明帝轶事之案行文书

09、东吴受降公孙渊

10、四勇士辗转离辽东

11、满伯宁移城破仲谋

12、陆逊欲退先进

13、张翼黜退不废公事

14、司马仲达千里求战

15、诸葛亮病死五丈原

16、吴蜀之尔虞我诈

17、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卷073


01、杨阜轶事

02、卫臻论越职

03、高堂隆之厌灾谏

04、惟鹊有巢、惟鸠居之

05、袁宏直臣忠臣说

06、止谤莫如自修

07、以名取士与以名黜士

08、卫臻论举士

09、卢毓论举士

10、司马文正公论举士


卷074


01、司马懿料辽东应战策

02、公孙渊求成于吴

03、司马懿平定辽东

04、谢肱巧计救顾雍

05、官有正法,何劳酷刑

06、蒋济谏明帝宠近臣

07、汉大司马蒋琬轶事

08、邓艾上屯田策


卷075


01、孟孝裕论赦

02、惟命世大才方可为国法度

03、忍不可忍

04、司马懿诈病瞒曹爽

05、管辂之老生常谭

06、委质事人,复何容易

07、无常与有常

08、东吴太子之党争

09、十思而后行

10、诸葛恪远徒诸王



目 录


卷076


01、司马师揽过收众心

02、诸葛恪北伐论

03、张特诈降骗诸葛

04、臧均请葬诸葛表

05、程咸之男女平等


卷077


01、徐原已逝,于何闻过

02、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03、诸葛诞起兵叛司马氏

04、李衡妻智解琅邪之嫌

05、司马昭之心


卷078


01、竹林七“贤”

02、杖正义以伐违贰

03、非成功难,保之难也

04、邓士载平蜀汉

05、钟会之才胜于德

06、卫瓘智收邓士载

07、王祥之爱人以礼

08、霍弋降魏

09、刘禅乐不思蜀


卷079


01、孙皓携怒斩王蕃

02、贾充攀枝留帝都

03、陆抗羊祜隔空拆招

04、陆抗平定步阐叛乱

05、杯酒造次,死生不保

06、陆羊之交

07、勿争帝王之资而昧十百之利

08、二王当国,羊公无德


卷080


01、晋武帝平反邓艾

02、侍中韦昭之死

03、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04、周处改过除三害

05、杜预建桥

06、羊祜请伐吴表

07、尧舜千钟,孔子百觚

08、卫瓘携醉谏武帝换储

09、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10、王濬、杜预上伐吴策

11、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

12、马隆平定树机能


卷081


01、张悌死君难

02、岑昏谄佞灭身

03、灭东吴三国成一统

04、吾彦为尊者讳

05、二虎争功

06、功成而弗居

07、羊车望幸

08、刘毅答武帝问

09、石崇斗富

10、冯紞谮张华

11、贾充忧谥

12、陆喜论士

13、晋武帝信谄疏齐王

14、尺布、斗粟之愧

15、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卷082


01、慕容廆戎装见何龛

02、晋惠帝因子固位

03、杨骏篡权

04、杨骏大封天下以求媚

05、酒色杀人,甚于作直

06、杨骏众叛亲离

07、言之不效,国之福也

08、傅咸谏司马亮滥封

09、周处死国难

10、三语掾

11、清淡误苍生

12、裴頠之《崇有论》


卷083


01、何不食肉糜

02、孔方兄

03、裴頠、刘颂谏刑法不壹

04、贾謐谮太子

05、刘卞图贾后

06、贾后废太子

07、赵王反间害太子

08、系狗系尾

09、司马伦诛杀张华

10、知财为祸,何不早散


卷084


01、司马伦篡位

02、狗尾续貂

03、司马冏矫诏征赵王

04、成都王韬光养晦

05、五失三不忘

06、孙惠之五难四不可

07、齐王司马冏之死


卷085


01、司马歆自缚灭身

02、河间成都讨长沙

03、陆机之生亦成都王死亦成都王

04、君不负二陆,仆又安可负君

05、长沙王司马乂之死

06、刘沈、张光之死生由命

07、刘弘之与之为取

08、血衣勿浣

09、司马睿混出河阳关

10、司马颖放虎归山

11、刘渊兴汉

12、张方劫帝西归


卷086


01、石勒初兴

02、刘弘力挽狂澜

03、刘公一书、贤于十部从事

04、任人宰割之羊庶人皇后

05、匹夫之交,尚不负心

06、危人自安,君子弗为

07、司马颙听馋诛张方

08、硃伺以忍胜敌论

09、陈敏之死

10、司马睿初兴

11、荀道将挥泪斩表弟

12、石勒智勇招二胡

13、凉州之变

14、杨褒直言谏成主


卷087


01、骄奢淫逸以亡何氏

02、无冕之王太史令

03、王旷拒谏败亡

04、楚王刘聪夺位

05、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06、“八王之乱”之终结

07、身居重任,何言无宦情

08、刘汉灭晋

09、刘汉迁都之论

10、苟晞骄奢败亡

11、司马睿之管仲

12、石勒王弥之争

13、事功殊途,非腐儒所知

14、暴君之犊时


卷088


01、张宾经营河北策

02、晋怀帝答汉帝刘聪问

03、刘殷事君几谏论

04、伴君如伴虎

05、刘娥谏汉帝表

06、召之不入、危而不持

07、陈頵谏止己亥格

08、慕容氏修仁得士

09、分宗族以冀遗种

10、熊远谏司马睿

11、闻鸡起舞祖士稚

12、石勒卑辞谋王俊


卷089


01、石勒示弱欺王浚

02、王浚之死

03、不喜得幽州,喜得二子

04、邵续归晋

05、鲁徽因谏丧命

06、郭默舍妻弃子易食

07、周勰乱晋

08、崔玮、许遐说太弟乂夺位

09、卿本佳人,何为随之

10、王如舞剑刺王稜

11、王敦信谄害陶侃

12、运甓刺史陶士行

13、蛇已螫头,头可断乎

14、郭猗谮皇太弟乂

15、职位已崇,唯欠一死

16、猗卢废长立幼

17、少损聪明、嘉言自至

18、鲁充、辛氏慷慨赴死

19、愍帝被俘

20、石勒破刘琨

21、张宾“以德怀远”策


卷090


01、鲁昌、高诩说慕容归晋

02、太弟刘乂之死

03、祖豫州平定谯乱

04、硃伺谏杀人质

05、晋愍帝之死

06、土谷浑因马而立

07、司马睿登基

08、勿以察察为政

09、刘琨、段匹磾之败亡

10、靳准之乱

11、靳准众叛亲离

12、熊远论“三失”


卷091


01、石勒献俘遭谄

02、吾何如司马家儿?

03、王敦信谄疏周访

04、匈奴归宗

05、慕容廆一统辽东

06、立功立事,惟问志略

07、裴嶷智辞晋封

08、游子远平定渠知

09、祖逖智败桃豹

10、石勒杀叛以和祖逖

11、石勒讳“胡”轶事

12、兼容天下,岂仇匹夫

13、石勒平定段氏


卷092


01、东晋王敦之乱

02、邓骞说甘卓勤王

03、谯王司马丞舍命勤王

04、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05、见形谓逆,体诚谓忠

06、脚痛孰若颈痛

07、甘卓勤王中途废

08、东晋之解扬

09、谯王司马丞之死

10、壮士之歌

11、无民焉牧

12、前赵刘曜以势伐凉

13、杨难敌诈降败李稚

14、王允之诈醉赚王敦

15、石勒轶事之羯贼

16、后赵储君危机


卷093


01、立嗣以子以防篡

02、王敦身后三策

03、温太真智辞王敦

04、晋帝再讨王敦

05、丈夫共事终始当同

06、王敦树倒猢狲散之王应

07、王敦树倒猢狲散之钱凤沈充

08、王敦树倒猢狲散之同生共死

09、西凉王骘聘赵

10、陶士行轶事

11、卞壸斥王敦辞疾不朝

12、卞壸驳以父命废王业

13、后赵石勒轶事二则

14、执鄙吝者,非壸而谁

15、常日白头公何在

16、苏峻之反


卷094


01、温太真义劝陶士行

02、毛宝之军令有所不从

03、昔之君子,今为小人

04、吾不负桓侯,犹桓侯不负国也

05、毛宝、李阳说陶侃

06、孺子皇帝亦不可欺

07、韩晃毛宝文斗

08、苟务本节用,何忧凋弊

09、卞敦坐观胜负

10、杀方州即用为方州乎?

11、祖氏孤儿

12、后赵储君之辩

13、缓营新宫以成直臣之气

14、尊君与尊师之辩

15、患信义不著,不患名位不高


卷095


01、徐光、程遐谏宠石虎

02、比肩韩彭、并驱光武

03、后赵石虎政变

04、辽东慕容氏手足之乱

05、张淳出使建康

06、皮里《春秋》褚裒

07、段辽孤掌纵慕容

08、成汉宫廷之变

09、后赵石虎夺位

10、高诩谏勿断归善之路

11、王导欲逊位以厌天谴

12、人非尧舜,何得尽善

13、慕容皝涉冰讨弟

14、阳裕唇亡齿寒论

15、后赵宫廷之乱


卷096


01、段辽之唇亡齿寒

02、阳裕降后赵

03、李寿篡汉

04、慕容皝固守败石虎

05、天道幽远,人事难知

06、谣言止于智者

07、李充之著《学箴》

08、自有性命,无劳蓍龟

09、什翼犍建立代国

10、受降如受敌

11、蔡谟谏伐后赵论

12、庾亮贪利失利

13、悦绾坚守凡城

14、慕容翰归燕

15、解思明谏伐晋国

16、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17、睕睕之目,正耐溺中

18、画虎不成反类犬

19、羯使来庭,贡其楛矢


卷097


01、达人君子,不取禳避之道

02、若如臣议,不睹升平之世

03、慕容翰平辽东策

04、慕容皝奇计讨高句丽

05、慕容皝挖坟掘尸以为质

06、韦謏谏石虎

07、恶而不黜,何异于恶

08、高诩之“人君执要,人臣执职”论

09、慕容翰之死

10、王波无故被诛

11、燕王慕容皝纳谏减赋

12、桓温代庾

13、司马昱劝殷浩就职

14、成汉破格用谢艾

15、功既不成,唯有死节

16、桓温伐成汉

17、桓温合兵破李势

18、张璩坚守以败麻秋

19、谢艾诱敌败麻秋

20、旌旗所指,天所赞也

21、凉州争爵


卷098


01、后赵储位之争

02、若复平河洛,何以赏之

03、子以母贵之后赵幼储

04、梁犊揭竿而起

05、姚弋仲平定梁犊之乱

06、后赵张豺之变

07、石遵篡位

08、石冲起兵反石遵

09、索振谏凉王

10、慕容氏伐赵辩

11、石闵初兴

12、冉闵灭胡

13、冉闵称帝

14、李绩智对燕王

15、求贼得贼,击之何疑

16、物极则反,致至则危

17、贾坚归燕

18、蔡谟违命免职


卷099


01、前秦苻健称帝

02、冉魏常炜使燕

03、冉闵拒谏失利

04、冉闵一怒诛王泰

05、封奕诈取渤海

06、马崧一纸退桓温

07、效必有赦,生心于徼幸

08、贪而无亲,难以义感

09、但令兄济,竖子必不敢害苌

10、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邪

11、前燕慕容儁称帝

12、假子之变

13、王羲之之谏阻北伐

14、东晋殷浩姚襄之争

15、凉州张祚夺位

16、凉州张祚称帝

17、殷浩失对而失位

18、扪虱而谈

19、薛珍自伐获罪

20、王擢易主受疑


卷100


01、独目太子苻生

02、苻生继位

03、张祚无道败亡

04、苻生滥杀以禳天变

05、段龛拒谏杀弟

06、董荣借灾谮王堕

07、杀不过千,何谓残虐

08、阎负梁殊说凉

09、桓温归咎王氏

10、慕容恪兵法

11、前秦皇帝苻生轶事三则

12、或以“谤”死,或以“媚”亡

13、前秦苻生之死

14、前秦苻坚之诸葛孔明

15、慕舆根一鼓作气定冯鸯

16、人才非可豫量

17、非徒使君耕之,又将使君炊之

18、既已事人,安可改节

19、贞烈之女慕容段氏

20、唯恨刺节下不深耳

21、吾始今知天下之有法也

22、书生谢万之败

23、能荷天下之任,岂不能辅少主



目 录


卷101


01、前燕慕舆根之乱

02、谢安出仕

03、万机之事皆委叔父,伯阳一人暐请独裁

04、何为多杀士卒以求旦夕之功

05、既谓堪之,何为复让

06、若惭而自杀,是以财杀士也

07、沈劲舍命雪旧耻

08、王猛擒李俨

09、慕容恪荐吴王垂

10、臣无境外之交


卷102


01、京口酒可饮,兵可用

02、王猛谏苻坚救燕

03、申胤论桓温必败

04、慕容垂缓追败桓温

05、梁琛不辱使命

06、燕使梁琛轶事二则

07、慕容垂功高遭忌

08、慕容垂出奔

09、慕容垂投秦

10、王猛借刀杀人

11、邓羌违令救部将

12、贪太傅违心战王猛

13、秦邓羌临战邀赏

14、苻坚舍国求功

15、梁琛智答秦主

16、何赏丁公而诛季布也

17、慕容凤答权翼


卷103


01、苻坚一纸定凉州

02、威德之建,当付将来耳

03、苻坚不授邓羌以司隶

04、畋猎诚非急务

05、桓温诬帝痿疾

06、桓温废帝

07、如其大运去矣,请避贤路

08、人主劳于求才,逸于得士

09、独不能为性命忍须臾邪

10、东晋孝武帝继位

11、高泰借古讽今洗融罪

12、海西公忍辱偷生

13、入幕之宾

14、东晋桓温之死

15、周虓不仕前秦

16、苻坚不禳星变

17、前秦王猛之死


卷104


01、前秦平定凉州

02、苻坚赦罪用将

03、天下之恶一也

04、苻坚降服西障

05、谢安举才不避亲

06、任天下之任者,当保国宁家

07、郗超留书止父哀

08、苟苌谏止苻坚南征

09、东晋解扬田泓

10、苻坚叹晋室多忠臣

11、前秦苻洛之乱

12、远徙种人留鲜卑,一旦缓急当语谁!

13、苻阳、王皮、周虓之反

14、前秦南征之庙算


卷105


01、由草木皆兵而风声鹤唳

02、慕容垂报恩交兵权

03、慕容垂蛟龙脱困

04、慕容垂起兵叛秦

05、慕容垂称王

06、慕容农兵起列人

07、彼甲在外,我甲在心

08、苻丕责慕容垂叛秦

09、去就以道,可谓君子矣

10、姚苌畏罪叛秦

11、慕容泓奉书请燕帝

12、慕容垂养恶

13、吕光平定西域

14、翟真败慕容楷

15、奴厌奴苦,欲取汝为代

16、连城过百,奈何遽为叛臣

17、杨膺篡书求援

18、慕容暐谋刺苻坚


卷106


01、东晋刘牢之救秦苻丕

02、慕容农以宽得士心

03、姚苌违誓坑降

04、徒相随入虎口何益

05、“数战数胜”而亡

06、拓跋珪逃奔贺兰部

07、吕光灭凉州

08、受诏平西域,不受诏乱凉州

09、慕容隆击援破蔡匡

10、慕容农平定馀岩

11、王兗义责张猗

12、慕容垂以子易母

13、西燕慕容氏内乱

14、昔为同事今为君臣,得无耻乎

15、前秦苻登之兴

16、苻登再续秦统


卷107


01、白面儒生温祥

02、光祚忠于所事

03、慕容隆平齐涉策

04、慕容柔弃西燕投后燕

05、爱之器之故使其身名并存

06、后秦苻苌乘乱败师奴

07、起鞅丧身亡家,不足慕也

08、张大豫复国失利

09、吕光乘乱平乱

10、拓拔珪遣使探后燕

11、慕容隆计破王祖

12、姚苌立苻坚像祈福

13、后秦姚苌偷袭前秦

14、许营谏晋帝崇佛

15、车胤、范甯谨守臣节

16、徐邈谏范甯遣吏采风

17、孝武帝选时望以制道子

18、雷恶地降姚

19、苟曜亡于首鼠

20、姚苌推心结金槌

21、跖拔珪千里追柔然

22、姚苌自比亡兄


卷108


01、后秦主姚兴轻杀重臣

02、垂强钊弱,何弊可承

03、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

04、倒戈授人,必及于祸

05、两燕正统之争

06、后秦皇位承继

07、秃发乌孤韬光养晦

08、后秦姚兴灭前秦苻登

09、后燕西燕手足相煎

10、苻氏败亡于乞伏

11、外为国家之计,内慰太后之心

12、乞伏益州轻敌取败

13、慕容垂违谏征魏

14、拓跋珪羸形骄燕

15、拓跋珪参合败后燕

16、后段后谏慕容垂换储

17、后燕雪参合之耻

18、拓拔珪乘丧讨燕

19、孝武帝戏言丧命

20、韩𧨳论战

21、榱栋虽新,便有黍离之叹


卷109


01、西秦乾归智破后凉

02、魏燕柏肆之战

03、拓跋顺从谏保身

04、慕容会救父

05、慕容隆欲战不成

06、慕容氏败走龙城

07、慕容详保守中山

08、归师败拓跋

09、慕容氏父子反目

10、后燕慕容会之乱

11、殷仲堪兴晋阳之甲

12、王国宝败亡

13、沮渠蒙逊叛吕

14、东晋王廞之乱

15、段业叛吕

16、慕容详之败

17、纣以甲子亡,周岂不以甲子兴乎

18、后凉国烽烟四起


卷110


01、慕容宝盲从遭败

02、于栗磾拒魏主搏熊

03、慕容宝败走南燕

04、慕容德自立

05、燕兰汗弑宝自立

06、慕容盛孤身归兰汗

07、拓跋氏议立国号

08、段吕争战

09、慕容盛再造后燕

10、庾楷说王恭起事

11、殷仲堪起兵

12、秃发乌孤拓疆岭南

13、王恭之败

14、桓修试施反间计

15、殷桓交质

16、外部威胁下的平衡

17、杨佺期诈取雍州


卷111


01、杨统一统陇右河西策

02、苟人主所好,何忧不集

03、苻广顺天象起兵

04、南燕迁鲁

05、司马元显黜父

06、杨佺期求救于魏

07、崔逞首鼠而亡

08、李旱征讨李朗

09、父虽不忠,而子能孝

10、孤胆刘裕

11、孙恩再乱

12、不羞走之孙恩

13、殷桓反目

14、罗企生乞弟养母

15、后凉手足相残

16、吕纂废弟自立

17、吕纂释嫌

18、拓跋珪铸金卜妻

19、房晷谏吕纂辱弟妇子姪

20、国未有衅,不可伐也

21、李暠自立

22、志大才疏谢瑗度

23、乞伏乾归失国投利鹿孤

24、子而归父,无足深责

25、司马元显诛车胤


卷112


01、利鹿孤称帝

02、后凉天王吕纂之死

03、吕隆登基

04、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05、刘裕再败孙恩

06、斩将拔城而地不加广

07、段业听馋杀马权

08、沮渠蒙逊反段氏

09、后秦平定后凉

10、姜纪降秦

11、沮渠蒙逊纳质降秃发

12、后燕宫廷政变

13、南燕慕容备德轶事

14、杜弘为父请禄

15、秃发氏援姜败吕氏

16、张法顺力谏讨桓玄

17、张法顺谋诛诸桓

18、孟祎义辞秃发氏

19、桓玄东进

20、柔然初兴

21、刘牢之临阵反晋

22、司马元显之败

23、射钩斩袪,并迈为三

24、一人三反,何以自立

25、南凉兄终弟及

26、拓跋珪大败姚平

27、拓跋珪悔诛儒士

28、沮渠蒙逊轶事

29、智有短长,命有成败

30、袁虔之评桓玄


卷113


01、轻舟载货

02、“太平皇帝”王始

03、吕隆降秦

04、远授西海,欲广将军之国

05、“充隐”之高士

06、圣德深厚,地不能载

07、南燕谋南征东晋

08、桓玄拒立七庙

09、桓玄苛细矜伐失众

10、刘裕反桓玄

11、此儿可卖,亦当不惜

12、何母劝子

13、刘裕矫诏定京口

14、刘穆之自谏主簿

15、刘迈受诛

16、北府南进

17、曹靖之答桓玄

18、关尚答后秦帝姚兴

19、桓玄之败

20、臧熹轶事

21、酬恩报怨,何其狭哉

22、桓玄出奔

23、刘敬宣谋南燕

24、何无忌智败何澹之

25、决机两阵,将雄者克

26、晋帝复位


卷114


01、以解则好之,故不习耳

02、刘敬宣因言遭忌

03、益智粽与续命汤

04、慕容超东归

05、何惜数郡而不成人之美

06、黄犬之皮终补狐裘

07、行年七十,惟求死所

08、秃发傉檀取姑臧

09、今送旧君,所以忠于殿下

10、南燕之内乱

11、殷仲文之死

12、大夏天王刘勃勃

13、后燕慕容熙之死

14、情种慕容熙往事

15、慕容熙葬妻

16、慕容超屈节迎母

17、刘勃勃游食之策

18、京观耀功

19、刘裕入朝争权

20、谯纵迎请桓谦

21、奇才英器,不必华夏

22、以私憾伤至公

23、渑水无冰


卷115


01、欲得侯,事五楼

02、刘裕远征南燕之议

03、南燕国廷议拒晋之策

04、刘裕背水胜慕容

05、慕容氏乞兵后秦

06、自保不暇,何能救人

07、韩范降晋

08、王姬蓬茅,诚非其匹

09、冯跋代燕

10、拓跋氏立子杀母

11、拓跋绍弑父自立

12、拓跋嗣平叛继位

13、圣王御民,务在安之

14、我往彼亡,何为不利

15、徐道覆劝卢循起兵

16、何无忌舍命阻卢循

17、刘裕渡江

18、刘毅败于卢循

19、刘裕聚众石头之策

20、且申一战,死复何晚

21、刘卢相持

22、方为国患,甚于桓玄

23、若欲去者,本不相禁

24、道规轶事二则


卷116


01、识拔不明,岂得远诬四海

02、官尚当死,某岂愿生

03、李暠以逸待劳克沮渠

04、刘毅睚眦必报

05、秦夏之不伐丧

06、刘裕欲擒故纵

07、刘毅兵败身亡

08、所将既多,遇敌必败

09、若一豪不尽,岂容如此

10、刘裕诛诸葛长民

11、将作大匠叱干阿利

12、刘钟谏龄石

13、朱龄石剿灭谯氏

14、服之自佳,何必逞志

15、后秦姚弼之乱

16、秃发傉檀虚国远征

17、柔然嫁女之祸

18、秃发傉檀之死

19、尉贤政义不降乞伏


卷117


01、韩延之义不降刘

02、段晖谏释隗仁

03、仁义储君姚泓

04、后秦兄弟相争

05、李暠斥索承明

06、拓跋嗣伐胡

07、昙永智救王华

08、后秦朝议抗晋之策

09、黑矟将军于栗磾

10、生同其荣,没同其戚

11、檀道济平复洛阳

12、国危不救,更图非望

13、张蒲谏长孙怀柔平叛


卷118


01、后秦姚恢之乱

02、夷夏虽殊,君臣之义一也

03、北魏廷议借道援秦

04、奈何沮乘胜之气,弃垂成之功

05、朱超石大破北魏军

06、崔浩论议时事

07、猛田子大败姚泓

08、王镇恶破后秦

09、晋人逞欲,降必不免

10、赫连勃勃轶事

11、猛兽不如群狐

12、王买德论夺关中

13、沈田子矫诏诛镇恶

14、储贰之重,不宜处外

15、官二代刘义真

16、不经此,何以知艰难

17、人谁不死,宁忍辞兄去乎

18、郑鲜之谏北伐疏

19、刘裕废立应谶

20、赫连勃勃怒诛韦祖思

21、大夏议都

22、不亲其事,于望不足


卷119


01、刘裕图谋篡晋

02、悲欢之事,固不可同

03、存亡死生,皆有天命

04、鸩君以求生,不如死

05、福过灾生,其应无远

06、刘裕之思存万世

07、立长则顺,置贤则服

08、江南无衅,不可比也

09、北魏攻城略地辩

10、不能为徐干木署纸尾

11、毛德祖间公孙表

12、誓与城俱毙,不使城亡而身存

13、岂可臣妾于仇而不思报复乎


卷120


01、性情所得,未能忘言与悟赏

02、岂可以其一眚,长致沦弃哉

03、徐羡之废营阳王

04、当长驱六辔,以副天人之心

05、以古推今,自免为难

06、孤则易折,众则难摧

07、魏主尊保母窦氏

08、吾终为晋臣,汝善事宋帝

09、聊且决战,走复何晚

10、黑衣宰相慧琳道人

11、何故不以讯牒副仆射

12、宰相数人,天下何由得治

13、拓跋焘轻军袭统万

14、土功之事,朕所未为


卷121


01、魏安颉百骑破赫连

02、奚斤冒进取败

03、谢灵运失位

04、北魏南征北讨辩

05、北燕宫廷之变

06、譬如连鸡,无能为害

07、杜骥借首自保

08、萧承之之空城计

09、库中仗犹有几许


卷122


01、择贤奉主,庶有济也

02、檀道济量沙覆米之计

03、以仁义为捍蔽,又何忧乎

04、侵夺主恩,不可之大者

05、崔浩重修魏法

06、不待假名以为益也

07、司马飞龙之乱益州

08、身死之后,岂复见关也

09、礼者德之舆,敬者身之基

10、卿身虽短,思虑则长

11、李顺智料北凉事

12、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

13、引之令入,入便噬人

14、元勋未录而独受其赏

15、北燕王不忍送质


卷123


01、乃坏汝万里长城

02、高允谏止杀掠

03、国破家亡,今死晚矣

04、爰适野次,士马劳乎

05、奈何以从禽之乐而驱老农

06、若果无水草,彼何以为国

07、宜思厥中,自求多福

08、拓跋焘智料柔然

09、吾将择木,先集于魏

10、立教虽殊,成人一也

11、阴阳灾异,知之甚难

12、视日早晚,苦其不去

13、天下艰难,讵是幼主所御

14、夜半唤队主,不容缓服

15、阿父在,汝亦何忧

16、饮宴忆弟,馀酒封送

17、庐陵往事,足为龟鉴


卷124


01、天人道殊,不可相接

02、宜掩其不备,速进击之

03、古弼谏魏主

04、鄯善封道失国

05、刘氏应王,吾有姓名否?

06、有臣如此,国之宝也

07、熙先谏范晔叛宋

08、人臣图主,何颜可以生存

09、击蛇者先击其首

10、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11、北魏灭佛

12、何承天上备匈奴策

13、南渡不早,荒伧赐隔

14、陆俟纵俘擒贼

15、陆俟智破卢水胡


卷125


01、多少虽异,济用不殊

02、无尝无罚,虽尧舜不能为治

03、分寸之间,万世之祸

04、庶或见原,不可重为欺罔

05、违心苟免,非臣所愿

06、耕当问奴,织当访婢

07、吾财也,何遽烧之

08、虽知古今,不如耳学

09、王旗北指,当使仁声先路

10、幸其自送,奈何避之

11、委镇奔逃,无颜复奉朝廷

12、若得还朝,今为相识之始

13、同舟而济,胡越一心



目 录


卷151


01、岂应污辱门下,斁我彝伦

02、言善如仇雠,言恶如亲戚

03、守令不得其人,百姓不堪其命

04、若吾独往,谁肯固志哉

05、山民未知礼义,何足深责

06、庆和欲降公,不欲降僧智

07、如其不遣,必成深忧

08、出其不意,一战可破

09、庶得病死,下见先人

10、置兵死地,乃可求生

11、若逼使同行,败在旦夕


卷152


01、闻官军来至,必望风自溃矣
02、杨津不杀北人
03、清帝侧,霸业可举
04、人类差异,形势可分
05、今留世隆,使朝廷得预为之备
06、尔朱荣之乱
07、尔朱荣无故歼夷多士
08、遽有此谋,正可速祸
09、生既无益,死复何损
10、事有反经合义,陛下独何疑焉
11、尔朱荣大败葛荣


卷153


01、作而不法,后世何观
02、帝室近亲,其势难测,宜先去之
03、唯有必死乃可得生耳
04、正欲问罪于尔朱,出卿于桎梏
05、非徒有损于君,恐仆并受其责
06、养虺成蛇,悔无及矣
07、衣冠人物尽在中原
08、朕以愧卿,卿何谢也
09、梁武帝卖身寺庙
10、虎父犬子
11、既获贼众,何为复资遣之?


卷154


01、攻之不胜固有罪,胜之谗嫉将生
02、贼臣不翦,法欲安施!
03、天光缓兵败叛军
04、今不频猎,兵士懈怠,安可复用
05、贼平之后,方劳圣虑
06、外人亦言王欲害我,岂可信之
07、宁为高贵乡公死,不为常道乡公生
08、竖子若过今日,遂不可制
09、两行铁字,何足可信
10、以一旅之众径断河桥
11、吾势不得久事尔朱矣
12、黄河万仞,兆安得渡
13、今日富贵至矣
14、兆虽骁勇,凶悍无谋


卷155


01、天何言哉
02、以此论之,无所可配
03、岂可以兽而罪人
04、兵以义立,则屈强之徒不足为敌
05、此君天遣来,不可违也
06、三月之末,我必入定州
07、雅为太子厌祷
08、无为之化复生,让王之道不坠
09、意在一郡自养
10、以吾为主,当与前异
11、死者不过一人,犹冀全百口
12、胜宁负王,不负朝廷
13、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14、但能同心戮力,往无不捷
15、以君杀臣,何报之有
16、事天子则不忠,事仲远则无信
17、虽为主将,不能制物
18、割心前之血以盟众
19、彼有功于时,害之不祥
20、便不得不称朕矣
21、奈何欲束手受制于人乎
22、此翁难遇,所以不去


卷156


01、高欢突袭破尔朱
02、虽则君臣,义同兄弟
03、匡辅魏室,此桓、文之举也
04、耿王来,可引之听事
05、今为人虏矣,何贺之有
06、若不早赴,众心将离
07、贺拔公虽死,宇文泰尚存
08、宇文泰平定侯莫陈悦
09、文足经国,武能定乱
10、本望君臣一体,不图今日分疏至此
11、己操戈矛,宁肯授人以柄
12、今者南迈,诛椿而已
13、灭一高欢,生一高欢
14、缓则耽宠争荣,急则委之逃窜
15、虏亦应天象邪
16、七庙不可无主,万国须有所归
17、高欢立幼主以专权,明公宜反其所为
18、所忧在心腹,何暇治疥癣


卷157


01、全我父子者,司马子如也
02、今复诛之,民将谁诉
03、真奇士苏绰
04、乘舆播越,非卿之咎
05、如此人,天赐我也
06、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07、擒泰则欢势自沮
08、恨不见季式作刺史
09、六王三川
10、北间全无人物,此等何自而来
11、不敢顾私亲而怀贰心
12、人物流散,何以为国
13、枷则易,脱则难
14、所谓忿兵,可一战而擒
15、胆决如此,何必八尺之躯
16、背逆归顺,臣子常节
17、出其不意,破之必矣
18、以此获罪,吾亦无恨


卷158


01、魏仗南面,我自东向
02、尔曹王何在,而独留此
03、承先口不言勋,我当代其论叙
04、蜂虿有毒,安可轻也
05、推诚待物,物亦归心
06、愿至尊千万岁
07、自帅乡里破之,不烦国家兵马
08、何得间我骨肉!
09、可朱浑道元降,何以不得?
10、尔爱仆射,宜勿饮酒。
11、父子尚尔,况于他人
12、今日无我,明日岂有汝邪
13、壮士除贼,不得不尔
14、舍而不追,必成后患
15、今日何如?
16、独立君裴侠
17、儿子浸长,公宜避之
18、吾不能救,诸君其慎之


卷159


01、及其自作,乃过于吾
02、岂可逗桡不进,长寇沮众也
03、高王自娶则可
04、申徽用计擒邓彦
05、今复见推,是效尤也
06、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
07、无故停留,时事去矣
08、萧詧潜图大位
09、道高魔盛,行善鄣生
10、攻者自劳,守者常逸
11、敕勒歌
12、尔知吾心,吾知尔志
13、故不贵之,留以遗汝


卷160


01、此之谓多,安可加也
02、晁错前事,愿公慎之
03、忽受景地,讵是事宜
04、卿诚心有本,何假词费
05、所图甚大,终不为人下
06、必欲弑逆,缓速在王
07、家累在君,何关仆也
08、欲全之,故不用
09、朱异荐帅
10、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捣流黄
11、天下大务,莫过赏罚
12、诱吴儿使前,尔击其背
13、今定何如,而尤我也


卷161


01、景若就擒,公复何用!
02、侯景计得寿阳
03、宗室遗老,敢忘刘向之心
04、坐听亦死,举大事亦死
05、王谢门高非偶
06、唯有一客,致有忿言,亦之失也
07、闻难而不惧,知恶而不改
08、速趋建康,可兵不血刃而成大功
09、乞带甲入朝,除君侧之恶
10、不死阙前,当死阙后
11、长江天险,一苇航之
12、受降常理,何忽致疑
13、假令无敕,岂得自安
14、若人心不同,大事去矣
15、庆既竭忠,不敢爱死


卷162


01、青塘要地,非兄不可
02、风筝信使
03、戎狄兽心,必不可信
04、背盟而捷,自古多矣
05、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06、汝非我子,何劳相见!
07、与魏连和,以待其变
08、萧詧以缓为进
09、如其不然,何事流涕
10、死得其所,吾复奚恨
11、不能死节,何足可重
12、高洋上位
13、以身许国,有死无贰
14、竟陵来助,贼不足平
15、君辱臣死,谁敢爱命


卷163


01、战事两则
02、群小所作,非由兄也
03、捷则非功,败则有丧
04、高洋篡魏
05、洗夫人料敌先机
06、受使请赇大戮,身为枉法何罪?
07、前年杀人之侄,今岁伐人之兄
08、将军乃有宇宙之号乎
09、如其桡败,以我自解
10、如君忠诚,人犹有谗
11、臣固不负陛下,陛下亦不得负臣


卷164


01、大军在下,贼何由得至

02、今语以退军,是趣之令进也

03、宜待熟时,不撩自落

04、锻奴何敢发是言!

05、安能以必死之命为无益之愁

06、侯景篡位

07、尔不及一老妪

08、西人善水战,勿与争锋

09、今日天亡我也

10、甚苦,事夷狄之君

11、成济之事,请别举人

12、方布大义,不逞志于一夫

13、欲就乞头以取富贵

14、湘东一目,宁为赤县所归

15、侯景之土,取之可也

16、齐存亡国,晋不失信于原

17、陈霸先之围广陵

18、吾若不返,子将安之?

19、陆纳诈降


卷165


01、王僧辩安坐拒敌

02、兄弟寻戈,自亡之道也

03、兄肥弟瘦,无复相见之期

04、不信大臣信鬼神

05、举之则使升天,按之则使入地

06、何乃乱人骨肉

07、琳分望有限,岂与官争为帝

08、高隆之之死

09、客星入翼轸,今必败矣

10、曩实吾意,宗黄何罪

11、援兵大至,各思自勉

12、韬于文士,愧于武夫

13、恨不用尹德毅之言

14、巨猾未平,岂得独善


卷166


01、萧渊明继位

02、外依戎狄,援立非次

03、陈霸先平定余党

04、陈霸先大败徐嗣徽

05、齐人无信,必当背盟

06、佳人难再得

07、立子以嫡不以长

08、高洋轶事

09、吾醉时尚不识太后

10、有大乐,亦有大苦

11、我饮酒过,须痛杖我

12、我何为不识卿

13、军国之事,理须归之


卷167


01、五行相生,木承水德
02、土功不时,蝗虫为灾
03、宇文护废帝立新
04、吾今兹必败,战无名矣!
05、何不为二兄拭鼻
06、有进死,无退生!
07、但令汝在,我何为不纵乐
08、若其实也,当决行之
09、所雪者冤枉耳,不纵反逆也
10、然则自往省之
11、猛虎安可出穴
12、我御府犹无是物
13、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14、安有弃其本宗而从人之姓者乎
15、四方未定,何暇及远
16、宇文宪镇蜀
17、夺则任汝,慎勿杀也


卷168


1.欲不为周公,得邪
2.高氏鸿门之宴
3.演无异志,但欲去逼而已
4.自古岂有被代天子
5.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6.今日事势,遂关天时
7.陛下太细,天子仍更似吏
8.轻兵野战,非万全之术
9.非不好作要官,但思之烂熟耳
10.不用吾言,死其宜矣
11.韦孝宽料敌
12.杜杲答陈文帝
13.陈文帝平乱
14.威权震主,必为祸乱
15.杀我女,我何得不杀尔儿


卷169


01、以弟反兄,几许不义

02、木受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03、卿等悉良将也,而并有所短

04、自古帝王,尽为灰土

05、唯闻河南王,不闻有陛下

06、背恩忘义,独不愧鬼神乎?

07、彼劳我逸,破之必矣

08、生死肉骨,岂过今恩

09、虽为天子,未为极贵

10、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11、既非创业,何得称“祖”

12、近则晋成,远隆殷法

13、脱一战不克,更成其气

14、何故杀我兄?


卷170


01、愿作富家翁,其可得邪
02、伺间图之,一壮士之力耳
03、以勋劳致富贵,何必藉女宠
04、岂可利其土地,纳其叛臣
05、藉父兄之资,才得至此
06、久而不举,恐有他变
07、还申曩志,崇立贤君
08、当更出其不意
09、城狐社鼠
10、女侍中陆令萱
11、其人已盲,必无反心
12、欧阳纥之乱
13、琅玡王诛杀和士开
14、我弃彼取,其偿安在
15、但恐富贵来逼臣
16、胡太后轶事


卷171


01、含仁殿之变
02、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03、贤宰相尚死,我何惜余生
04、两目又盲,岂可为领军
05、岂有男为皇太子而身为婢妾者
06、何物亲侄,作如此语!
07、在南两儿常孝,何忧于贫!
08、将略人才,无有过者
09、人实难知,老婢应死
10、兰陵王
11、可与为善,可与为恶
12、未必不反,宜加诛戮
13、唯当行乐,何用愁为
14、赦王经之哭,许田横之葬
15、高思好之乱
16、但当自勉,无论他人
17、兖章之职,本以德举
18、在州何事最乐?


卷172


01.无愁天子
02.愿选敦重之才,以居辅导之职
03.恐非人下,请早除之!
04.余儿岂不堪立邪!
05.可爱好老公,但恨后嗣弱耳
06.边鄙小小交兵,乃是常事
07.淑妃观战
08.马足一动,人情骇乱
09.纵敌患生
10.宁使周得并州,不欲安德得之
11.两国天子,非有怨恶
12.以遵之罪,非唾面可责
13.身尚如此,吾辈何急!
14.此非亡国之臣所及
15.高纬禅位


卷173


01.以今日之急,犹如此猜忌
02.平齐之利,唯在于尔
03.周师尚远
04.所争者大,不在汝曹
05.乞赐一刀,以显示远近
06.骨亲肉疏,所以相付
07.岂如德林,为瑞且有用
08.师老将骄,不宜过穷远略
09.死生有命,宁复图存
10.我脚杖痕,谁所为也?
11.委质事人,本徇名义
12.天元皇帝
13.若得军来,自当倒戈


卷174


1.天元强夺尉迟氏
2.皇后与天子敌体,不宜有五
3.阿衡之任,宜在宗英
4.不尔,无以压众心
5.骑虎之势,必不得下
6.蜀公将至,宜速具酒食
7.不臣之迹,暴于行路
8.愿执威柄以尉安天下
9.胄不辞死,恐死无益
10.临敌易将,此燕、赵之所以败也
11.保境息民以观其变
12.尉迟迥之败
13.如即屠之,彼望绝矣
14.刘郑恃宠而败


卷175


01、杨坚代周
02、君书生,不足与议此!
03、孝经一卷,足以立身治国
04、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
05、国家之事,焉可顾私
06、梁彦光二治相州
07、尔今极尊,我独无位
08、远交近攻,离强合弱
09、兄弟相残
10、既文且武,兄何病焉!
11、若许报仇,欲置先皇何地
12、多惠豺狼,未尝感恩
13、突厥内乱
14、何得于其婿而惜官乎
15、民少官多,十羊九牧
16、劳于求贤,逸于任使


(0)

相关推荐

  • 通鉴故事〡刘邦入咸阳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公元前206年10月,经过一路征杀,一身征尘的刘邦兵不血刃便进入了咸阳.看到雄伟气派的秦国宫殿.海量的金银珠宝,更重要的是宫殿内如云的美女,被范增评为"贪财好 ...

  • 通鉴故事〡约法三章

    "约法三章"是人们经常用.耳熟能详的成语.父母教育子女时常说"约法三章",临时举办什么活动时,领导常对部下"约法三章".约法三章是一种短时. ...

  • 通鉴故事∣衣锦还乡

    大概在公元前206年年末,韩生说项羽曰:"关中阻山带河,四塞之地,地肥饶,可都以霸."项羽见秦宫室皆已烧残破,又心思东归,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qu ...

  • 通鉴故事〡胯下之辱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因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这是<资治通鉴& ...

  • 通鉴故事∣萧何月下追韩信

    <萧何月下追韩信>是京剧传统剧目.虽是戏曲,但取材于历史,史书有真实记载.项羽分封天下诸侯,原本按与楚怀王"先入关者王之"的约定,刘邦应当被封为关中王,但项羽却封刘邦为 ...

  • 【通鉴0184】又一个故事,刘邦真会编!

    通鉴原文 既而季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乃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馀人. 刘季被酒,夜径泽中,有大蛇 ...

  • 通鉴精读:这个故事完美诠释了“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刘邦共有兄弟四人,大哥刘伯.二哥刘仲和四弟刘交,其中以刘交的文化程度最高.他少年时就喜欢读书,多才多艺,曾到荀子门徒下学习<诗经>. 当上皇帝后,刘邦待这位四弟也不薄,封他为楚王,占据着华 ...

  • 通鉴里的小故事——张良献策破峣关

    秦二世可能到死都没想到,他堂堂皇帝至尊,到最后竟然以百姓之礼被草草地埋葬了. 埋葬了秦二世以后,赵高随即撤销了皇帝的尊号,而拥立子婴继位为秦王.这年九月,赵高通知子婴,让他先斋戒沐浴,然后祭奠宗庙,最 ...

  • 我最喜欢的一个鸡汤小故事

    来自沟通训练营学员"世无桃花源"的提问: 奶爸你好,向你请教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罗永浩说他备考GRE的时候,缺乏动力和自制力了,就看鸡汤,而且不是论本看,而是论斤看. 请问您觉得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