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呼冈山有一面石壁,为何淋雨就会显字,这现象背后有故事
你认为一块看似平常的石壁,只要淋雨就会显字,是真实的吗?在宜春呼冈山有一面石壁,真的发生这样奇怪的事情,但经过研究后,专家却说:“神奇的现象背后有故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谜团必须揭秘,只有这样,才能显示出事实的真相: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宜春位于江西省西北部,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汉高祖六年,堂邑侯陈婴奉命来此筑城立治,因为当地“城侧有泉,莹媚如春,饮之宜人”,所以取名为宜春。当历朝历代的名人来到宜春游玩时,留下众多诗篇,比如:“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

宜春郡东十五里处,有一座山峰,望之正若冠冕,同麓而异峰,在东方如画震卦,给人一种非常震撼的感觉,正因如此,当地人称其为“呼冈山”,但这座山之所以获得关注,并不是因为山体,而是因为山上的一面石壁。
在呼冈山的一面石壁上,只要下雨就会出现一个神奇的现象,上面竟会出现文字。当这个现象在一场大雨后,被当地的村民发现,他们觉得事情太奇妙,连忙联系文物研究所,而文物研究所的工作人员接到消息后,立即来到呼冈山。

看到没有任何字迹的石壁,工作人员取来一些水,然后往石壁上均匀地浇了过去,紧接着,一个神奇的现象发生了,石壁上真的出现“字”,上面写着“宜春”、“震山”、“题记”、“郡东”等字,这些显露出来的字,高约为5厘米,宽约为3厘米,字体的颜色呈蓝黑色。
经过翻阅大量的历史资料,专家们确定石壁上的文字是唐代江西第一状元卢肇所作的《震山岩记》,但这位状元为什么会在石壁上刻字呢?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公元前755年,唐代著名哲学家彭构云为躲避安史之乱,就去到袁州,选择在下浦乡塘头村震山的山脚下结舍隐居,过上了安静又舒适的田园生活。这年,卢肇从安徽罢官回乡,在回乡的途中,卢肇被震山的景色吸引,看到彭构云的舒适的生活后,他十分向往,于是诗兴大发,专门为彭构云写下《震山岩记》。

紧接着,卢肇自掏腰包请来当地技艺最高的工匠,将自己创作的《震山岩记》雕刻在呼冈山的石壁上,但随着朝代的更迭,这块被雕刻文字的石壁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也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
石壁常年经历风水雨打,必定会受到侵蚀,但为何卢肇命人开凿的石壁竟会出现神奇的现象,只有遇水后才能现字呢?

专家们认为主要和当地的岩石自然风化成分有关,因为常年风吹日晒,石壁上的文字早就变浅,甚至变得模糊不清,此时,岩石的表面形成一层极薄的钙化膜,当石壁遇水后,钙化膜就会变得透明,这次石壁上的文字又再次现象,这绝对是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
文物保护专家们曾提出使用放风技术保护呼冈山石壁,但这种技术却含有化学药水,会直接损坏石壁,进而加速它的风化,直接被否定了,除了用技术保护外,部分专家还认为可以在原基础上将石壁的文字再刻深一点,可这样一来就失去文物保护的意义。

呼冈山石壁遇水后才能显现文字,它绝对是非常神奇的存在,但这样一件珍贵的文物,想要保护却困难重重,因为任何的保护都以不伤害文物为底线,各位读者,该如何保护呼冈山石壁,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