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之美

“鹰爪新茶蟹眼汤,松风鸣雪兔毫霜。”
以建盏为代表的黑釉瓷,其胎体厚实坚致,釉面莹厚雅致,宁静深沉,几乎就是为宋代点茶这一主流饮茶方式及盛行于宋元的斗茶之风而量身定制的。
千年倏忽,窑火不息。
流转了千载的建盏,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这一门泥与火的艺术,在盛世茶兴的当代,迎来了新的绽放,并被赋予崭新了的形式与内涵。

建窑黑瓷建盏的魅力,也许只有亲手捧起一只建窑茶盏才能感受到。一个几乎只专注于茶盏的宋代窑口;历经两宋近300年反复推敲到至臻完美的茶碗设计,已经是收放自如,四季皆有,游刃有余。

露胎的黝黑底足,经过岁月养护,逐渐退去棱角,色润亮;而致密光亮的釉面,包裹着含铁量极高的铁胎,既是一种强大的反差,又是一种完美的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釉面逐渐有七彩虹膜之光,冬暖夏凉。这样的茶碗,仿佛自带生命,随着茶人,也似有阴晴圆缺,喜怒哀乐。

建盏从来都是粗与妙的碰撞,是刚与柔的融合,是动与静的交融。

粗与妙的碰撞  粗犷的陶泥充满刮手感,如同人生的坎坷,经历了才能珍惜当下,绝妙的斑纹无一相同,仿佛诉说的大千世界的众人相,你有你的优点,他有他的长处,都是独立的个体,一个为茶而生的器物。

刚与柔的融合  陶泥在制作的时候是柔软的,随着匠人的指尖不停变化,你想让她高点她就高了,你想让她薄一点她就薄了。这与我们孩提时的经历太相似了。我们受着环境的变化,吸收着各种知识。当入窑烧制那一刻起,窑火催着泥坯的成长,形成了坚毅的外壳和柔软的内心。烧成后的建盏陶土是温暖的,釉面是坚硬的,融合了人个性中的矛盾面,从来没有只有外向没有内向的人性,也不会有只有内向没有外向的人格。每个人会因为原生家庭和环境给自己打造了一个暂时的平衡。

动与静的交融  釉水停留在泥胎上逐渐干燥固化,这是从动到静的过程。在窑火中釉又逐渐熔化,流淌,直到温度冷却一切又都凝固了。这又是从动到静的变化。看着建盏丰富的釉面,仿佛那些斑纹会说话,会流动,却在一个特定的时刻被定格了,我们静静的看着建盏,好想读懂她未表达的话语,替她演绎未完成的使命。

如果说青花瓷是一个静态的烧制工艺,尽量要避免它的流动性。建盏则是一个动态的烧制技艺,是期待天工作画,画出一道美丽的彩虹。

在宋朝,建盏一直是饮茶器具的极品,

贵戚权门竞相追逐,文人雅士吟咏把玩。

时至如今,建盏的贵族气息仍在,但玩建盏赏建盏,成了一件小众之事。

建盏是素雅的、是内敛的,本就不必用华丽的辞藻,

只要表达出它的本来面目,

就是最大的赞颂。

黑釉盏 宋 故宫博物院藏

虽然宋人认为建盏是饮茶神器,且在宋徽宗《大观茶论》、蔡襄《茶录》、祝穆《方舆胜览》中均透露出对建盏的推崇,但遗憾的是,这些书本中对建盏的记载加起来不过几百字。

《大观茶论》

即使是中国第一本茶具图谱——南宋成书的《茶具图赞》,在辑录宋代点茶茶具时,将茶碗等同于兔毫盏(说明建盏作为茶具的重要性),却也惜字如金,仅以幽默双关之语简单点评而已。

《茶具图赞》中所绘兔毫盏

此外,正史、类书上也查不到建盏的踪迹。

故而现代人研究建盏在陶瓷史、文化史的地位,及其在茶学、美学上的意义,就必须从书本之外,寻找更多的文献参考。

于是学者们自然把目光转向诗词。

福清窑黑釉盏 宋 故宫博物院藏

今儿不看别的,单把建盏头号代言人——宋徽宗赵佶的作品拿出来读读,就能感受到宋人对建盏究竟有多钟情。

建盏的釉色之美

建盏没有涂上浓重的色彩,而是窑炉自然形成的五彩缤纷的绚丽。这种华丽也深深隐藏在它低调而安静的表象之下。而建盏之黑是包容万物的神秘之美,乍一看平淡无奇,其实是隐藏在各种漂亮的釉色。

大家都知道,不同釉色的盏有不同的欣赏标准。兔毫盏,主要进行观察兔毫斑纹是否够长,是否有层次感,是否有三维空间立体效果;油滴盏,斑纹大小程度不一,且清晰分析可见的为佳,还要注意观察其金属感和镜面处理效果。

不过话说回来,还是喜欢就好,爱则无价。无论怎样的标准,无论别人怎么说,你自己喜欢最为重要。同样的材料,在不同的窑中,放置在不同的窑位,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烧制出来的建盏,斑纹完全不同,就像大自然的生命,每一只都是不同的。

宋徽宗画像

徽宗不但书画双绝,还精通茶事,他在《大观茶论》(赵佶关于茶的专论)中写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

他这句话的意思是,“土肥圆”的兔毫盏什么的最适合斗茶了,因为盏的胎体比较厚实,利于保温。

他的那首《宫词》,赞美的也是建盏。

《宫词》

宋·赵佶

螺细珠玑宝合装,

玻璃瓮里建芽香。

兔毫连盏烹云液,

能解红颜入醉乡。

注释:建芽,指建安(即建州)所产团茶,又称建茶。

全文说的大致是用建窑兔毫盏饮上好的建茶,香气如云,能令身边的美人为之陶醉忘我。

个中意境,犹如画卷。

但本诗却不是因酒而醉,而是因茶而醉,以茶醉美人,不落俗套。

价值

我比较喜欢清代、近代历史,主要原因是它的距离近,文化观念差异不大,而宋代文人墨客的境界很难一时理解透彻 。历史学家常说,看历史要在内心还原历史当时的情境,那么我们试图来还原一下当时的情境,分析一下它的历史价值。

文化背景的价值与其工艺的特殊性
历史语境

在五代时期,位于建阳的一座不起眼的地方,有一座窑烧制青瓷、黑瓷等,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民窑了。而建窑的发迹,必须感谢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宋朝的开国君王,宋太袓赵匡胤,如果没有他的杯洒释兵权及后面的崇文抑武的国策,那有后来的莺歌燕舞,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真是文人的乐园。

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蔡襄、杨万里等宋代文人均对建盏有极高的评价,猜想当时的文人圈子里在交流必备物品中,建盏应该是在清单之列,在这些能够引领时代潮流的知名人士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建盏的大军里,那么建盏的依托主要还是以”雅道“为主,所谓雅道即中国传统文化的琴、棋、书、画、诗歌、品茶、斗茶等,建盏有文人的带领、有宋代的雅道为载体,从此青云直上。

作为为著名的建盏代言人,非宋徽宗赵佶了,这位皇帝如果不是被动地做了君主,也许能流芳百世,当然,艺术界对其评价一直非常棒。。。

他在他的著作中,仅仅用一句话表述建盏之美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就这一句话,概括了建盏的经典之作的美,兔毫盏的上品选择标准,可想而知,这位赵大哥,对建盏的研究之深,我甚至怀疑他是否来过建盏并亲自在窑内观察过建盏的烧制工艺呢?

建盏之美,有一点很重要的是体现了宋代的语境、当时的审美、那种文人墨客交流之时所谈的文雅话题,并从中享受前所未有的精神乐趣。

宋徽宗赵佶也常被人推举为中国画画得最好的皇帝。

他笔下的品茶图《文会图》不但是书画中的上上品,更生动地向后人展示了宋人品茶斗茶的真实场景。

宋徽宗《文会图》局部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会图》描绘的是文人雅士品茗的场景,场所应该是一处庭园,旁临曲池,石脚显露。

树下设一大案,案上摆设有果盘、酒樽、杯盏等,既休闲又高雅。

宋徽宗《文会图》局部

画中有一题:

儒林华国古今同

吟咏挥毫醉醒中

多士作新知入彀

画图犹喜见文雄

另有蔡京一题:

明时不与有唐同

八表人归大道中

可笑当年十八士

经纶谁是出众雄

历来认为宋徽宗画,有蔡京题者最可信,谓之“赵画蔡题”。

由二人题诗可知,画中文士,是在进行与科举有关的诗酒之会。

宋徽宗《文会图》局部

一国之君以曼妙文笔为建盏代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相信即使是一个完全不了解建盏的门外汉,吟诵这样的诗句,也能身临其境感受到建盏的独特美感。

建盏,简素为美。简约的器形和变幻莫测的斑纹,是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这种魅力深深地为宋人所着迷。

宋代重文轻武,提倡“教化”,宣扬“德治”。苏轼、黄庭坚、蔡襄这些文豪大儒,都对建盏有着很高的评估,他们也都去用富裕诗意的心情去感悟生活,品味百态。

在这种大环境之下,建盏,斗茶开始慢慢流行开来,其中最为出名的“代言人”就是皇帝赵佶,一句“盏色青黑,玉毫条达”,被各种建盏相关的文章所引用。说句题外话,若不是赵佶成为了皇帝,他以后的名声或许能好一些。

建盏器型美
型美

宋代建盏之美,有很大一方面是通过造型来感受出来的。从尺寸,比例和韵律等诸多问题方面,可以进行设计,线条求正不求奇,恰到好处的尺度把握,成就了建盏造型独特的美。

建盏善于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它的整个外部轮廓,直线变化,刚柔并济。曲和直,和谐共存于同一整体中,直——使形状直立,弯——使形状丰满。

宋代的建盏烧制匠人,以其精湛的技艺,形成了简约,含蓄,内在的美。建盏的整体器型就像一个倒三角形线条,给人以稳重,挺拔向上,安静和优雅的美学感觉。

典雅又粗俗

 建盏的美,需要细细品味,一只静物欣赏它的线条理解它的美学设计理念,更能理解上文所提到的文化语境,但它又有粗俗的一面,它的外表不像汝窑、哥窑那样夺眼且胎底有些粗糙,釉面不均匀。。。。

内敛又高调

 这种内敛与生俱来,并非刻意为之,只有你细细口味才能领悟其中的奥秘,但同时,它的妖艳却引来了东边小国的狼子野心。

包容又排斥

建盏之美,它可以包容万千世界对它的看法,一种高贵,一种令人心仪的气质,征服有着包容心的人,排斥拒绝它的人。

低调又张扬

它的美,只有欣赏它的人才难看懂,而它会露出它极具个性、张扬的一面,让你低下高贵的头颅。

(0)

相关推荐

  • 我们将路过的风景——建盏

    "把盏桐木"活动最后一天报名咯,"观龙窑,做建盏:走桐木,品骏眉",这建盏DIY可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咱们今天呢,先来了解下建盏的起源和鉴赏. ▽ 从唐代到宋 ...

  • 建盏为何被誉为“瓷坛明珠”?建盏之美到底体现在哪?

    建盏釉料独特,烧制过程中能产生不同的色彩斑纹,因而成品的釉面效果呈现兔毫.油滴或曜变,瑰丽悦目,具有典型的民族文化风格,被誉为"瓷坛明珠",充满了浓郁的东方艺术.建盏根据炉温高低形 ...

  • 柴烧建盏,美在哪里?用心感悟!

    什么是柴烧?字面可以理解为:用柴火或在柴窑里烧出来的陶瓷器.柴烧具有落灰成釉的基础核心特征.较为流行的浪漫说法比如:柴烧,泥为骨.火作衣.风成韵.在中国,汉晋至唐时期,不加匣钵.草木落灰化为原始釉的柴 ...

  • 如何看待建盏的简素之美?建盏之美,一般美在哪几个方面?

    建盏之美,不同人欣赏有不同的视角,美在人的眼中,也美在人的心中,有人觉得建盏斑纹很美,有人觉得建盏在品茗时很美.其实这都是建盏之美的不用表现.建盏之美巧妙在每一处线条,装饰与实用高度统一,恰如其分,不 ...

  • 如何欣赏神秘的建盏之美?建盏斑纹的形成,到底有多么困难?

    建盏与其他的瓷器不一样,有着奇妙的独特之处.比如有的瓷器花样就是因为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而建盏斑纹出了匠人技艺之外,都是在烧制过程中天然形成.黑釉在炉中发挥的作用,被展现的淋漓尽致,很多"可 ...

  • 建盏,简素为美?作为真正的陶瓷艺术,建盏之美该如何品味?

    建盏,以简素为美.简单的器型和变幻的斑纹相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让宋人为之倾倒.事实上,建窑在唐末五代只是烧制青釉的普通瓷窑,宋初才开始烧制无斑纹的黑釉茶盏.显著特点是坯釉的氧化铁含量越来越高, ...

  • 如何欣赏建盏之美?建盏是什么时候没落?又是如何复苏的呢?

    建盏的鼎盛时期是两宋时期,作为饮茶器具中的极品,文人雅士吟咏把玩,贵戚权门竞相追逐.建盏一开始会感觉不起眼,但仔细观察釉面,灵动的斑纹或如银萍,或如星辰,或如山海,耐人玩味.只有不断了解,才能可以发现 ...

  • 建盏的美之所以高级,全因自然与人工所造就的不凡

    大宋王朝崇尚雅致简约,这一点在瓷质茶具上显得尤为明显.定窑一素到底,哥窑.官窑和汝窑也都推崇雅致的单色釉.而就是在这样的主流文化品位中,建盏却得到了一席之地,得到诸多文人的挚爱甚至一度成为皇家贡品.那 ...

  • 建盏之美在于型

    一杯清茶.一缕幽香,醉心于宋人"四般闲事"的雅趣,会让人在夏日的暑气中寻到一丝爽快之意.的确,我们在繁芜的现代生活中更需要这样的慰藉. 身为蜚声国际的中国当代艺术家,赵赵对于茶文化 ...

  • 油滴建盏的绝美细节 | 77图欣赏全球珍藏建窑油滴盏

    油滴,是宋代建窑成熟时期的名贵釉色,在宋代被称作鹧鸪斑:于宋元时期流传至日本,则被称为油滴天目. 油滴建盏烧制难度破高,知名的传世宋代建窑油滴盏全世界不超过20件,在日本被称为仅次于曜变天目的第二重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