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芮城:天下三大唐构之广仁王庙
前几天又去山西,在芮城看完永乐宫以后,我们去的广仁王庙。
庙在永乐宫西北边一公里的龙泉村,进村不远就看见庙建在一个小高地上,下面是龙泉的遗址。据记载,此泉水曾经“其窦如线,派分四流,浇灌百里。活芮之民,斯水之功也”。清乾隆年间,依旧有“泉出于庙之下,树木阴翳,鸣声上下,依然是和煦之象也”的记载。现在看着是滴水全无,据说因为1996年在水脉的上面打了深井,深井一抽这里就没水了,真是有点瞎作。
庙所在的小高坡修了台阶。墙上镶着2001年五批国保碑和65年的省保碑。有意思的是国保碑是广仁王庙,省保碑是五龙王庙,这是民间俗称,碑上的山西省被描成了全国。
沿路上去有看管的门房,登一下记即可进去。通过两边黄墙的夹道,看见那庙的侧面。
庙建于唐大和五年(831),就是祭祀管理这坡下龙泉龙王的。建造年代在国内现存的唐构中排第二,比南禅寺唐德宗建中三年(782)晚,比佛光寺唐大中十一年(857)早。
正面看殿,单檐歇山顶,五开间四架椽进深三间,整体呈黄色,简洁无华。但这个香炉太俗气,又碍观瞻。
可怎么好像没有唐构的风格,没有看南禅寺大殿那种神一样的感觉。虽然感觉没到那么好,但还是有心理准备的,因为在网上多次看见它。
广仁王庙正殿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文物普查。1958年,山西省文管会组织对大殿进行修缮,但因为当时条件所限,有点修残了,墙壁、台基都不是唐代风格,屋檐按照残破的状况锯短了,屋顶上的瓦和脊兽都更换了,且翼角起翘明显。在外形上已几乎看不出唐代的风格。
殿里是广仁王塑像,广仁王就是五龙之一的青龙神。不过这像看着塑的有点逗。
殿里看着很新,梁上有58年、清乾隆、清光绪修缮的记录。但看字都是一个样,好像都是58年写的。
说是殿内的的斗拱和梁架结构依旧保留了唐代的作法,有一些特点是三座现存唐构中仅存的。这些我不是太懂。
殿后的墙上有五方石碑,鬼使神差的我没拍照片。只是其他片上远远的有影子。
这里面有两块唐碑,一块是唐元和三年(808年)的《广仁王龙泉记》,一是唐大和六年(832年)的《龙泉记》。
碑文讲述引龙泉水灌溉的事和大和六年重修广仁王庙的经过。有半神话的祈雨故事,我到不觉得有什么迷信,那是尊崇自然之心,要人们对自然有敬畏之心。现在你倒是所谓不迷信,你什么都不怕,什么都不管,改天换地,但把水搞没了。
在2012年12月份,《龙泉记》石碑被人盗窃,警方历时15日,在邻县的永济市将该碑找回。后芮城县将此二碑原物收藏于芮城城隍庙博物馆。现在广仁王庙里的是复制的。
对着大殿是一个清代的戏楼。
这里2013 年到2016年,由万科集团主导进行了一次落架大修,并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整修,建成了一个露天博物馆的模式,有许多新搞的展示,我觉得还可以,有想法,不俗气。但很多人对此有诟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