驭下之术的三板斧,快准狠地将下属收拾服帖,领导者慎用
职场之中,下属能力过于突出,虽然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带来一定效益,但更多时候则会破坏组织内部生态结构,甚至影响上级领导的权威。因此下属尾大不掉,从来都是上级领导的一个重要顾虑。那么怎么才能在不激起对抗情绪的情况下,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通过剖析下面案例,咱们就能够有所启发。
【案例原文】广州刺史马靖,得岭表人心,兵甲精练,数有战功。朝廷疑之,遣吏部侍郎萧引观靖举措,讽令送质,外托收督赕物,引至番禺。靖即遣子弟入质。
【案例剖析】面对下属的做强做大,精明的领导者自然不会等闲视之,会采取各种手段来遏制这股潜在的离心力。隋文帝杨坚也不例外,当他察觉广州刺史马靖在人缘,势力和资历等客观条件上都具备割据一方的实力,对此他必须立即施展“削藩之术”,以求迅速扑灭隐患。他的“削藩之术”是如何展开的呢?总共分为以下几步:
1.掺沙子
掺沙子,是隋文帝杨坚采取的第一步,其目的就是从组织人事方面解决马靖的“独立性”。为什么只派遣一个吏部侍郎去广州解决问题呢?这是“以小搏大”策略的具体应用。侍郎职位虽然不高,但是他代表朝廷,如果马靖没有不臣之心,必然乖乖听话,委命下吏;如果马靖蓄意谋反,那么损失一个侍郎,能给朝廷提前预警,也是稳赚不赔。
2.抓辫子
由于广州刺史马靖,对于领导“掺沙子”的政策不排斥,表明他暂时无意与组织对抗。在揣摩清楚马靖这种心态之后,侍郎萧引开始执行隋文帝杨坚削藩之术的第二个重要步骤,即“抓辫子”。下属当前的服从,不代表会一直服从下去。怎么才将这种“服从”关系持续下去呢?最有效的办法无疑是,领导者要掌握影响下属去留的关键性筹码。而获取这种筹码的过程,俗称为“抓辫子”。根据指示,侍郎萧引通过各种关系和渠道做马靖的思想工作,建议他将子弟派送到朝廷“做人质”,以慰藉上心。
3.收袋子
在广州刺史马靖,答应“入质”后,隋文帝杨坚又开始进行第三步操作——收袋子。将下属的“钱袋子”收回来,断绝其独立的经济来源,使其不得不依附于上级的财政划拨。这样一来,马靖的任何动作,都不得不依赖上级的供给,都不得不提前向领导报备。即便他想铤而走险,也没有足够的经济资源,支撑其膨胀的野心。
总而言之,隋文帝杨坚的这三板斧,从组织上,心理上和经济上彻底地控制了广州刺史马靖,使其不敢跨越雷池一步,从而将“离心力”化解于无形之中。虽然其手段有些上不了台面,但是毕竟有效地避免了生灵涂炭,也算得上“善之善者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