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生物多样性数字化百科图谱」脊椎动物•勺鸡:天生高冷,习惯性社恐

勺鸡

Pucrasia macrolopha

勺鸡,隶属于脊椎动物、鸟纲、鸡形目、雉科、勺鸡属,俗称柳叶鸡、刁鸡、角鸡等,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内多地分布,但分布不连续,种群密度低。照片摄于香格里拉。

勺鸡体型适中,雌雄外表大相径庭。雄鸡头部呈金属暗绿色,拥有棕褐色和黑色的长冠羽,颈部两侧各有一白色斑,体羽呈灰色和黑色纵纹,显得飘飘欲仙;雌鸡以棕褐色为主,头部呈暗绿色,平平无奇。

有趣的是,相对雌鸡,雄鸡更加聒噪。雄鸡早晨下地前有鸣叫习性,叫声非常响亮,因此国内外学者会利用其叫声估算勺鸡的相对密度。遇到危险被惊飞时,雄鸟边飞边叫,雌鸟就只埋头逃跑。

勺鸡常常栖息于针阔混交林、密生灌丛的多岩坡地、山脚灌丛、开阔的多岩林地、松林及杜鹃林,但栖息高度会随季节变化而上下迁移。它们喜欢晨昏觅食,相对杂食性雉类,勺鸡更偏爱素食,以植物根、果实及种子为主食,偶尔也会吃些昆虫、蜘蛛、蜗牛等肉食。

和前期发布的白马鸡喜欢凑热闹不同,勺鸡性情孤僻,天生高冷。它们不仅不喜欢和其他稚科的亲戚们相聚,就是对“族人”也不热情。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它们钟情于独居或过“二鸡世界”。当然,为了摆脱“单身鸡”的身份,雄性会卖力表演,竖起耳羽簇,向雌鸡展示自己的雄壮与美。

一旦看对眼,两只鸡很有可能相伴终生,繁衍后代也自然顺理成章。通常4月底至7月初为繁殖期,“夫妻俩”会在灌丛的地面上以树叶、杂草筑一个碗状的巢,每窝产卵5~7枚。雌鸟为孵卵主力,因其背部羽毛呈枯黄色,与周围枯叶颜色融为一体,不易被敌人发现,保证了鸟巢和鸟卵的安全,有利于种群生存与繁衍。

因为生存不易,“社恐者们”也会向现实妥协。研究发现,越冬时勺鸡会小群聚集在一起,以提高取食效率,及时发现天敌。毕竟冬天周围环境不利于掩藏自身,食物也相对减少。

曾经因人类活动勺鸡种群数量明显减少,1989年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近年来随着各地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盗猎盗捕野生动物非法行为,勺鸡种群数量较为稳定。

周世中,云南摄影家协会会员、云南民俗摄影家协会理事、迪庆香格里拉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以风光摄影为主,近百幅作品在国内外摄影展中展出,多幅作品获奖,其中《朝神老人》荣获2018塞浦路斯国际数码摄影展ISF铜牌。

统筹:赵娟、连惠玲

文字整理:连惠玲

海报设计:郑弼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