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有善报”绝对不是迷信
(朗读者:赵朋)
人们常说“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乍一听有些迷信的味道。
再一品有些咒语的味道。
其实,“善有善报”是有科学依据的。
民间有这样一句谚语:“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你是否善待机器或土地,结果肯定不一样。
善待泥土,泥土有着泥土的灵气。
我国著名作家关仁山以写乡土称著,农民与土地那深深的情感,他在行将出版的长篇小说《大地长歌》中有这样一段细节描写——
……周秋山满意地点着头,也笑了。他蹲下身,轻轻捧起一把沃土,好像捧起一把珍宝,满目的柔情,凑近鼻子闻了一会儿,轻轻放下。再捧起一把,再闻。他喃喃自语道:“真香啊,一辈子也闻不够啊!庄稼人有了它,过日子才踏实哪!”说着说着,他张开双臂缓缓地趴到土地上,一张老脸紧紧地贴在了泥土上,两手一遍遍地抚摸着一块块土坷垃,动作是那么轻柔,生怕惊醒了这片土地。神情是那么的虔诚,好像面对的是自己的父母。
我们脚踏大地,是泥土养育了我们。
善待泥土,泥土也有着感恩的胸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上个世纪80年代,在我国还没有反季节种植西瓜的时候,有一位瓜农春天种的西瓜秧,在结出的西瓜拳头大的时候,被一场突来的冰雹砸坏。这个瓜农与种瓜很有感情,望着碎瓜乱叶,铲掉种别的心里又舍不得。于是他就擦干眼泪,掩埋了小瓜,又接着经营被砸伤的瓜秧。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老人的细心照料,瓜秧长得一天比一天好,又开出了花结出了果儿。等到他的西瓜成熟上市,老人家睁眼一看,卖瓜的季节早过了。就这个时间差,使他的西瓜比常规上市的西瓜多卖出了5倍不止的价钱。后来,老汉采用自己摸索出的方法,推迟西瓜上市的时间,转眼间成了远近闻名的“西瓜大王”。
这是人与泥土的默契。
人和鸟儿也有同样的故事。
北京八大处的路边种有许多杮子树,第一次去的时候正值秋末冬初,远远望去,那杮子树上仍然挂着许多杮子,一如一枚枚火红的小灯笼,在风中摇曳。这一景象,在万叶归根的季节里,显得是那么的耀眼夺目。同时也疑问,这么好的果实,林木护者为什么不摘而食之呢。便问一老者。老者对我说:“这些杮子是给喜鹊等鸟儿们留的。等到天下大雪,鸟儿们食物奇缺的时候,这些杮子就是它们的盛宴。”
“哦,原来是护林员们在为鸟儿们着想。”
“是也不全是。是他们为这些林木着想,你想想,如果这些鸟儿全在冬天里饿死了,春天里毛毛虫来了劲,这些树还能健康地活着吗?”
原来如此。
人,善待了鸟儿;鸟儿,善待了树;树,才可以继续善待人。万物皆有灵,善善相报,才会共生。在这个善善相报的自然链甚至社会链中,任何一环出了问题都会引发意想不到的灾难。
据报载,某地为了防止麻雀“糟蹋”粮食,便在谷物上喷撒了一种令麻雀厌食的药物,在田间地头上到处都可以见到饿死的瘦得皮包骨的麻雀。当年的收成是保住了,再也见不到麻雀飞舞的第二年,该地发生了大面积的蝗灾,所有的谷苗被吃的一干二净。
这就是泥土的善有善报,这就是自然界的善有善报吧。
善与恶相对。
恶因贪而生。
无限制的对自然的掠夺,对社会的掠夺,对人类的掠夺,最终会导致一个人、一群人、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灾难。这既是无法更改的自然法则,也是人类历史经历的真实流程。当我们翻开人类的战争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自然会想起伟人的一句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此道,是民意之道,是善意之道啊。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以感恩的心善待泥土,泥土给我们食物。
以感恩的心善待草木,草木给我们纯净的空气、水和风景。
以感恩的心善待同仁,身边才有踏实,远方才会有诗。
以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善待国与国,人世间才有和平发展。
善,是和谐之水。
恶有恶报,这绝对不是迷信。
善有善报,如灯,照亮我们前行!
上一篇:“被不善良”背后的无奈
河边柳,用生命与你一起顽强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