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朴合一:人与人之间的最高境界
慈朴合一是一般平衡论提出人与人关系的一个概念,譬如母婴关系。个人的平衡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内部结构平衡——身心平衡,包括生理平衡和心理平衡;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平衡——人际平衡,包含着个人与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的平衡;三是人与外部环境的平衡——天人平衡,还包含着个人与自然环境、与名利环境的平衡。人是身心平衡、人我平衡、天人平衡的统一体,顺天应人就是与天与人平衡,于人于己、于天于地,人生最紧要的莫过于平衡。
道儒释分别讲人的三个平衡层次,这也许正是它们的价值所在。老子之“道”从自然角度——重人与天的平衡;孔子之“仁”从社会角度——重人与人的平衡;释氏之“空”从彼岸角度——重人内心的平衡。佛教三法印:诸行无常是求物我平衡,诸法无我是求人我平衡,涅槃寂静是求内心平衡。理学重在天人平衡,而心学重在自心平衡。作者以为,人与自然平衡的最高境界是董仲舒说的天人合一;个人修心功夫的最高境界是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人与人之间的最高境界是本著提出的慈朴合一。
对“慈朴合一”的解释。剩余智慧用于求存求活——有智无欲的“超然我”为“慈”,生存智慧用于求存求活——无智无欲的“自然我”为“朴”。有关“朴”本著在后面一章将专门论述。对照三我一体理论,“慈朴合一”缺少了那个贪名贪利的“当然我”。也正是少了这个“贪”字,慈朴合一才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高境界,最典型的就是母慈婴朴。母婴之间就是属于在生存基础上的相互需要,而名利人之间则是在名利基础上的相互争斗。“慈朴合一”是完全超然于名利的“人我合一”,即完全建立在生存基础上的那种人我平衡关系。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的“三宝:慈+俭+后”也可作用于人的三个平衡层次:慈——慈柔无为、恻隐之心、慈悲为怀,慈朴合一,有利于个人身心平衡。俭——无智无欲、勤俭节约、克己修身、俭以养德,有利于天人平衡,治人事天莫若啬。后——虚静不争、谨小慎微,凡事准平衡,求名求利甘居人后,不敢为天下先,有利于人际平衡。在名利上,人人都不甘居别人之下之后,老子却主张反其道而下之后之。
平衡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