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科
杜鹃科
简介
中、小型攀禽,体多瘦长。羽衣松软,无副羽。翅尖长,尾长,呈网型或凸型。嘴长适中,上嘴拱形。腿较短而细弱。
栖息于森林、人工林及其周同的草地。主要以昆虫为食。杜鹃科鸟类的某些礼群行为和繁殖方式在鸟类中是独特的.有的自己营巢、育雏,大多为单配型,少数种类为多配型,一个雌性和几个雄性配对,并和每一个雄鸟都交配,雄性各自占有领地并做巢,雌性在每个巢中产卵,雄性在孵卵及育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许多种类为巢寄生,雌鸟把宿主的卵抛出,然后自己在巢中产卵或借自己卵的孵化期短,其出壳的雏鸟把寄主的卵抛出。有的种类在同一种寄主的几个巢中分别产一个卵。一些大型杜鹃的雏鸟与义亲的雏鸟同在一巢待哺,但是由于杜鹃雏鸟的生长发育远较寄主雏鸟迅速,很快即在竞争中将后者淘汰,最终仍是独享义亲哺育、
杜鹃科
杜鹃科,全世界计有40属139种。中国境内已知有7属17种。内蒙古有1属5种。
下属分类
杜鹃亚科
有12属50种。广布于旧大陆。我国最常见种为四声杜鹃Cuculus micropterus。头顶和后颈暗灰色;头侧浅灰,眼先、颏、喉和上胸等色更浅 ;上体余部和两翅表面深褐色 ;尾与背同色,但近端处具一道宽黑斑。下体自下胸以后均白,杂以黑色横斑,与大杜鹃相仿,唯黑斑宽度可达3~4毫米,斑距约6~8毫米。常隐栖树林间,平时不易见到。叫声格外洪亮,四声一度,音拟“快快布谷”。每隔2~3秒钟一叫,有时彻夜不停。杂食性,啄食松毛虫、金龟甲及其他昆虫,也吃植物种子。不营巢,在苇莺、黑卷尾等的鸟巢中产卵,卵与寄主卵的外形相似。见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从东北直至海南省;国外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因嗜食昆虫(尤其是毛虫)而对农、林业有益,但对寄主的卵和雏鸟有相当害处,习性奇特,为鸟类中所罕见。
参考资料
- [1] 刘小如,丁宗苏,方伟宏等《台湾鸟类志》上卷 第二版台湾林务局2010
更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