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车马的系驾关系

【秦俑百问微讲堂】铜车马的系驾关系陕西学习平台2021-03-27订阅

辕、衡及部分鞁具。

辕、衡及部分鞁具。了解系驾关系前,我们首先来解释什么是系驾。所谓系,就是将两个东西联在一起,有联结、连接之意。驾,本义是将马套在车前,用马来挽车;或解释为通过鞁[bèi]具让马来拽车控车。鞁具是古代车上马具的总称,包括轭[è]、鞅[yāng]、勒[lè]、靷[yǐn]、鞶[pán]、韅[xiǎn]、韁[jiāng]、辔[pèi]等部件。通俗地说,“系驾关系”就是车马之间的联动关系,这些联系大都是通过马车的“鞁具”来实现的。马车是古代先进的交通工具,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历史文献提到马车的很多,但多是只言片语;最具影响的《周礼·考工记》,记录的都是车的制作技术;专门讲车的《周礼·巾车》《后汉书·舆服志》,通篇谈的都是皇(王)室和贵族用车的礼制。这些文献都没有涉及马车系驾的内容。考古发现的晚商和西周车马遗迹中,虽然曾发现有残断的鞁具痕迹,但由于位置移动和残缺严重,无法知晓除笼头外的其他鞁具关系。春秋战国至秦汉的车马陪葬多为车、马分别挖坑埋葬,有的甚至还将车拆散埋葬,因此基本见不到绳革类鞁具。即使偶尔见到同坑埋葬的车马,却因鞁具的材质极易腐烂而很难保存下来。这样一来,研究古代马车系驾关系的重要途径只有汉代以后的墓内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中的马车图像,但汉代画像中的马车已是双辕车,线条表现也过于简化,对研究先秦以前单辕马车的系驾方式提供的材料价值有限。秦陵铜车马全部由金属制作,鞁具完整,形象写实,连接关系明确,为我们了解和探讨古代马车的系驾方式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料。秦代的马车为单辕(古名辀),由两马承担驾辕任务。辕是马车的脊梁,也是驾引和控制马车的核心部件,用一根粗壮的木头制成。辕的后段承载车舆(厢),前半段弧形上扬,在接近前端(名曰軏[yuè])处缚结着一根横向棍棒,名字叫衡,衡与辕交叉做十字形。在衡的两侧,各缚绑着一个呈“人”字形的轭,轭驾在两匹驾辕服马的颈肩处。辀、衡、轭组合,构成了马车系驾体系中的核心架构。马驾辕挽车、御手驭马控车都必须依赖系驾鞁具来完成,鞁具是驾挽和控驭马车的关键。我们首先介绍挽车的鞁具。除了轭,挽车的鞁具主要有鞅、靷、靳[jìn]和鞶带。鞅与轭装配在一起,在轭的下部,是用青铜表现出的一根皮带和一根粗绳,用来束缚马轭。靷和靳,是驾马挽车的革带,分为服马的靷和外侧两匹骖马的靳。学术界对于靷绳(靳绳)在马车上的具体配置和使用一直存有争议,铜车马的出土,表明服马和骖马皆有一条靷绳。服马的靷,前端与轭的内肢连接,后端系结在舆底的辕轴相交处。骖马的靷名靳,前端结成环形,套在骖马的颈肩处,后端系结在舆底的纵桄上。铜车马中靷的用法,解决了长期存在的关于驾马靷绳的争议问题。鞶带在骖马的腰腹部,是一条防止骖马靷绳在松动时移位的腰带。其次介绍控马、驭马的鞁具,具体有勒、橛[jué]、辔、协驱、韁等。勒,又名络,俗称络头,即笼络马头之意。勒由络带、联结络带的节约、马衔和马口两侧的镳[biāo]构成,是羁马、控马的重要鞁具。橛是制服悍马的器具,安装在骖马口中,为一端粗一端细的纺锤形,身上布满短刺。辔是御手控马用的绳带,每匹马各系两条辔,四马共八条辔。《诗经·秦风·小戎》记载:“四牡孔阜,六辔在手”。四马八辔为何六辔在手是长期以来争论不休问题,铜车马以清晰的连接、持握关系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协驱,是安装在服马身体外胁处的飞燕状尖刺,用于防止外侧的骖马内靠。韁绳,是制止骖马向外偏移的拉绳,它的一头结成环形,套在骖马的颈部,另一头系结在马轭与车衡的交叉处。有了韁绳的牵拉,骖马便不能随意外移。协驱和韁绳,一个防止骖马与服马太过靠近,一个制止骖马任意外移,再加上辕前衡轭距离对服马间距的限制,从而使驾车的四马始终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保证它们协调一致,共同挽车。韅[xiǎn],是服马驾车时减速、刹车和带动车辕转向的重要鞁具,但一直没有引起研究单辕马车的学者重视。驾车的服马各有一根韅带,韅带的形状呈U字形,两头缚结在衡上,环形的带体紧套在服马前腿之后腹部,卡在马的两腋下,从而将服马与车衡套连成密切关联组合体。服马有了韅带,便可以利用蹬地的力量和身体的重量,牵拉住车衡和车辕,从而完成刹车、减速和带动马车转向的重要任务。作者单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