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山剩水:马远的独特画风(高清图)
马远(1140-1225年)南宋绘画大师,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生长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存世作品有《华灯侍宴图》、《欢梅图》、《踏歌图》《水图》《梅石溪凫图》《西园雅集图》等。
《山水人形图》36.4×19.2厘米,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马远的艺术成就以山水画最为突出。他师法李唐,多用水墨,笔法雄奇简练。作画特点是布局简妙,线条硬劲,或用“斧劈”,水墨苍劲,意境深邃清远,标志着南宋山水画的时代特色。在构图上,马远一变五代、北宋以来的“全景式”,而是在取景上善于以偏概全,小中见大,只画一角或半边景物以表现广大空间。故人称“马一角”,品评者多以马远的画为“残山剩水”,赞誉他的独特画风。其风格特点表现在或峭峰直上而不见顶;或绝壁直下而不见脚,或近山参天,远山则低,或四面全空,仅画一垂钓孤舟,使画面达到了强烈的空间感,突出近景的艺术效果。
《秋江渔隐图》绢本墨笔,37×29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踏歌图》绢本水墨淡设色,191.8×104.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雪滩双鹭》轴,绢本浅设色,59×37.6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
《寒江独钓图》绢本墨画淡彩,26.7×50.6cm,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华灯待宴图》台北故宫藏
《洞山渡水图》东京国立博物馆
《山径春行图页》绢本淡设色,27.3×7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泉双鸟》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松下闲吟图页》
《邀月就梅图》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西园雅集图》
《白蔷薇图》绢本设色,26.2×25.8cm,故宫博物院藏
《梅石溪凫图》 故宫博物院藏
《水图》共有十二段。除第一段因残缺半幅而无图名外,其余图名分别是:“洞庭风细”、“层波叠浪”、“寒塘清浅”、“长江万顷”、“黄河逆流”、“秋水回波”、“云生沧海”、“湖光潋滟”、“云舒浪卷”、“晓日烘山”、“细浪漂漂”。这十二段作品,专门画水,除个别幅有极少岩岸之外,其它没有任何别的景色,完全通过对水的不同姿态的描写,表现出种种不同的意境。
作者对水观察的细致入微,以及创造出来的形态美感和笔墨技能,都令人惊叹不已。如“洞庭风细”,波浪如鳞,不激不怒,近大远小以至于水天一色,彷佛觉得微风习习,轻轻掠过了那开阔的湖面,使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层波叠浪”是以颤抖的笔法,描写浪涛的起落,彷佛其下有蛟龙蛰伏。那汹涌澎湃的气势,使人精神振奋而感到豪壮。“湖光潋滟”一幅,画家以轻快流畅的笔法,画出水波的跳动,浪峰无规则的排列,显然受到乱风的吹荡,即使画家不染上红色,也使观者感到阳光明媚,不由得想起“湖光潋滟晴偏好”的杭州西湖景象来。“云舒浪卷”一幅,却又是另外一番境界。画家以凝涩的笔触,画出一个浪头,它彷佛咆哮着要腾空而起,天空中黑云滚动,与水相接,更增加有如冲锋陷阵的气概。画面虽小,而气魄宏大壮观。
《水图卷》绢本设色 共十二段,每段26.8cm×41.6cm,故宫博物院藏
《水图卷》局部,1-6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