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头孤石高一丈零八寸,你知道这是哪里吗?
丈八石村位于白沙滩镇北端,无极山西麓,林西公路于该村经过。东、南、北三面山岭环绕,西部为缓平地。有耕地800亩,山峦635亩。
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李堂由大崮头徙大孤山又迁此立村。因村北有一孤石高一丈八寸,故名。崇祯年间(1628~1644年),刘东福由黄格庄迁入。
丈八石村南有石灰岩矿,为风化型矿床,矿体长300~700米,宽200米,估计储量1000万吨。
建国前,丈八石村刘、李两姓分别建造石灰窑场,利用该村的石灰石资源,烧石灰出卖。当时由于经济基础差,水泥昂贵,石灰质美价廉,成为当地粉刷墙壁的建筑材料。
建国后,石灰烧制逐渐由个体经营转为集体经营,烧制石灰的燃料也由原来的柞树转为烧煤。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是石灰业较兴旺的时期,石灰业成为村民及集体的主要经济来源,石灰产业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八十年代前后,石灰石成为乳山市化肥厂的主要原料,供不应求。九十年代中期,石灰石开采终止。
在胶东半岛农村,有句口头禅“那么多的穷事”,“穷事”演变到如今,是“操心的事”“烦心的事”的意思,可在当初,就是“穷事”,是不能见的人的不体面的窝心日子。
六七十年代,村子里家家户户日子过得“累唧唧”的,自然“穷事”也一言难尽了。村子有户刘姓人家,本来也算不上很穷,可家中男人多,饭量大,他家的“青黄不接”日子就长。家里的女人一心伺候男人,宁可委屈自己,也舍不得多吃,更不能吃些点的。大约是1966年文革开始的过年时节,按照年初的习俗,家家户户包饺子。刘家女人贪早,切菜、剁肉、擀饺子饼,一番忙活,准备烧水煮饺子了,她却为难了。
她往篮粮的西屋去翻弄,还是失望,只好忍痛下饺子吧。一个爹,三个儿,盘膝坐于土炕上,热气腾腾的饺子,带着十足的年味,上桌了。女人按照惯例,盛好碗,只有三个,放在正屋北窗案上,后窗台摆的是刘姓最老祖先的牌位,放上一双筷子,这是每年的规矩,这次,她念叨的跟以往不同:俺个不孝的媳妇,过日子脑筋笨死了,不会过,老祖宗啊,怎么怪俺罚俺,都可以,今天初一,就放过吧…炕头坐着的三个男人没有听见,她是在心里忏悔。
炕上开始吃饭了。女人解开围裙,将半个屁股凑在炕沿上,还没有坐稳。大儿子转脸盯着妈妈看了一会,就像看陌生人,再扫视桌面,共五盘饺子,四个人吃,足够。若这样的数学分析就錯了。
妈!”大儿子放下了碗筷,看着妈妈的脸疑惑地问道,“你吃什么?
女人的脸刷地一下阴沉了,她的确早就想到了这个难堪的问题,今年她犯了一个明显的错误。看来跟老祖宗忏悔是不灵的。年前,她将推磨的面粉的“二罗面”(第遍为“头罗面”)全蒸了馒头。
她原本很得意,过了年初—,吃到正月十五应该正好,可包饺子就犯难了。往年,她总是留下—瓢一罗面给自己包饺子,从饺子皮的颜色不难看出,二罗面饺子发黑,皮也不劲道。今年初家人只能都吃白面饺子了,她很为难,可已经面临不可挽回的局势了。
女人的眼泪吧嗒吧嗒滴落在眼前那盘饺子上,妈没有吃的了。爹起身把筷子放下,拿过烟袋荷包就朝大儿子砸了过去了,旱烟全洒在了几盘饺子里。
家丑不可外扬,可好事不出门,溴事传满村。不知哪个儿子出去说了这件事,村民就议论纷纷。有人归于家教失败,有人说女人骨头太贱,村里的“坏分子”琉球哥一针见血说道:“家里的男人多就得穷!”
观看丈八石村航拍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