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连载007)谁是“黄袍加身”的原著作权人?
瓦
舍
聊
宋
第一卷 启航
第二章 士兵岁月
黄袍
郭威成了开封的主人,以现在的形势,他完全可以创立一个新的朝代,自己过把皇帝瘾。
但他没有马上这么做,倒不是如何高风亮节,只是因为确实没人提这档子事。当皇帝这种事情,总不能自己主动要求,非得别人三番五次提议(学名“劝进”),然后你勉为其难答应才可以。
郭威起兵的名义是回京城向皇帝说明情况,顺道帮助皇帝铲除身边的奸人(学名“清君侧”),现在突然想做皇帝,如果没人劝进一下,会很尴尬。
但是,朝廷各色官员普遍反应迟钝,就是没人站出来推郭威当皇帝。之所以反应迟钝,是因为这批官僚都是乱世里混出来的人精,他们不会忘记,此时地方上还盘踞着三个姓刘的节度使,在形势明朗前,谁都不肯率先表态。
确实,三位节度使的目光已经关注开封很久了,特别是雄踞西北的刘崇。
刘崇,第一位刘姓节度使。
他是刘知远的同母弟弟,时任河东节度使,驻军太原府(山西太原)。关于这个藩镇的实力和重要性,你只要记住一点:想当年,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在称帝前都曾担任这个职务。
刘崇和郭威关系本来就不好,一听说郭威进入开封,就摩拳擦掌,谋划讨伐,而一个消息传来后,却让他打消了念头,甚至转怒为喜。
郭威告诉他,我们决定推举你儿子刘赟当皇帝!
刘赟,第二位刘姓节度使。
他是刘崇的儿子,也是刘知远的养子,时任武宁节度使,驻军徐州(今江苏徐州),也很有实力。
进入开封后的第四天,郭威率领百官“请求”李太后批准立刘赟当皇帝。为了顺利迎来新皇帝,还特地选了黄道吉日,准备了车队仪仗,安排了高规格的迎接队伍。
值得注意的是,迎接队伍除了一批高级官员外,还包括忠武节度使刘信(刘知远堂弟的儿子)。
刘信,第三位刘姓节度使。
天上突然掉下一个如此大的馅饼,刘崇、刘赟只要智商正常,就不该没有怀疑。
为了让刘赟放心,准时到开封上班(做皇帝),郭威费尽心思请出了一位老资格的重臣前去迎接。
要说老资格,怎么也应该是“两朝元勋”、“三朝元老”之类的级别吧?
如果和此人比起来,那就差远了。
此人就是一生历经四朝十个皇帝,长期占据宰相职衔,人称政坛“不倒翁”,自称“长乐老”的冯道。关于冯道的功过是非,研究评价,都是可以直接写论文的素材,说来话长。这里我们只要记住,他是一个足以让刘赟产生信任感的人。
至于刘崇,郭威也想尽办法让他相信自己没野心。有一种说法是:郭威在接待刘崇的使者时,指着自己的脖子说:“从古到今,难道还有挂着刺青的皇帝吗(自古岂有雕青天子)?”
意思是说,我只是个纹过身的小混混,从来没啥大理想,不会想着自己做皇帝。
一句话,就彻底消除了刘崇的顾虑,
这种说法,很可疑。
当时,刘崇已经55岁了,斗争经验不可谓不丰富,更可况早年为了当兵,他自己也在脸上刺过字!
纹过身就不能当皇帝,难道当皇帝他爹就可以?这种借口如果忽悠一下刘承祐还差不多,要骗刘崇,可能很勉强。
为了让刘崇、刘赟彻底相信,郭威做了另一件事。
郭威突然宣布,他将立刻率军离开开封,理由是根据边境奏报,北方辽国又入侵了,必须北上抗敌。
抵御辽国,当然只是个说法。选择在这个节骨眼上离开京城,郭威是在用行动向刘崇表示诚意:我都主动离开给你们腾地方了,总该信了吧?
十二月一日,郭威亲自率军离开开封城。他的诚意终于化解了刘崇和刘赟的戒心。
十二月四日,刘赟离开驻地徐州,向开封进发。
十二月十九日,郭威率军抵达澶州。就在同一天,刘赟走出自己的防区,抵达宋州(河南商丘)。
好了,到此为止,我们可以说,刘赟相信了,刘崇也信了,换句话说,二位都被蒙了。
率军外出是真的,可人家也没说中途不回来啊?!
郭威的军队在抵达澶州后停顿下来。
改变历史走向的一刻,就从这里开始。
在纷乱的五代,将帅一跃成为皇帝的事情并不少见,但皇位毕竟不是公交车上的空位,不能看见了就一屁股坐上去,程序还是要走一下的。一边要有人死命地劝你当皇帝,从天文、地理各方面论证你当皇帝的合理性,个别入戏点的还会呼天抢地、连哭带嚎,并配合演示头撞墙、剑抹脖等危险动作。一边你要拼命推脱,最好是一副极其痛苦、相当勉强,恨不得挖个坑把自己埋了的表情,以热泪盈眶、含而不落为最佳效果。不管情节如何变化,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有一个:不是我自己要当皇帝的,是你们非要我当的。
郭威也不能免俗,但如果从剧情设计角度看,我认为,他这次还是比较具有观赏性的。
十二月二十日凌晨,晨光微露,马嘶人起,大军将开始一天新的征程。
郭威下榻的馆舍突然被数千戎装的将士包围,喧哗、鼓噪之声撕裂了静谧的早晨,沸腾在馆舍四周。郭威赶紧下令关闭馆门,但是,在排山倒海的呐喊声中,他还是能够依稀辨听到——“天子须侍中(郭威的另一个职衔)自为之!”
馆舍依然大门紧闭,矫健的士卒已经蠢蠢欲动,或翻墙而入,或从屋顶跳下,士卒群起涌入,瞬间将馆舍挤得水泄不通,嘈杂的人声变成了整齐的呼喊:“天子须侍中自为之!”
不等郭威作出反应,他已经被簇拥就座,一面撕裂的黄旗披到了他的身上。一时间,“万岁”之声,响彻天籁,声震于天。
暗中授意也罢,心照不宣也罢,就在那个早晨,四十七岁的郭威攀上了权力的巅峰。
那一袭黄袍是历史赐予郭威的荣耀,它披在郭威的身上,也记在一个年轻人的心里。
接下去的事情就比较俗套了,原地返回、进入开封、劝说当皇帝、推辞一下、继续劝、继续推……
几回合下来,程序走完。
后汉乾祐四年(951)正月五日,郭威在开封崇元殿登基称帝,定国号为周,改年号为广顺,史称“后周”,五代中最后一个朝代。
就在郭威称帝的时候,刘信在许州被逼自杀,刘赟在宋州被诛杀。两位节度使被骗离驻地后,就成了郭威的笼中鸟,丧失了反抗能力。
刘崇听到消息,气得差点吐血。就在刘赟被杀的当天,他在太原自立称帝,誓与周朝不共戴天。这就是历史上的“北汉”,“十国”中唯一一个地处北方的政权,也是最后一个出现的政权。
经过几年的纷乱,时代又翻开了新篇章,也为一个年轻人翻开了新的一页。
三年里,赵匡胤看到了隐忍、屈辱、爆发、辉煌,也看到了欲望、权谋、血腥、狡诈。虽然,在这段历史中,他扮演着毫不起眼的角色,但是他用心记下了这段岁月所教授他的宝贵知识。经过三年的历练,他已经从满腔热血的青年变成了心智成熟、武装到头脑的战士。
回来了,我终于回家了,现在的我,比以前更加强大!
郭威称帝之后,赵匡胤得到了一个禁军东西班行首(警卫连连长)的职位。此后,因为表现良好,再次升职,被任命为滑州兴顺军副指挥使。尽管不是一个很高的职务,却给他带来莫大鼓舞,毕竟,这是一份靠自己努力得来的成就。
回首流浪中所遭遇的艰辛、委屈,赵匡胤由衷地舒了一口气。
寒夜总算过去,远处,一轮红日正从地平线喷薄而出,让他想起了自己曾经做过的一首诗。
咏 日
欲出未出光辣挞,千山万山如火发。
须臾走向天上来,赶却残星赶却月。
是的,我就是那初升的太阳!
赵匡胤决定继续拼搏,去赢取一个更好的未来。正当他踌躇满志地准备赴滑州上任时,一个人站出来制止了他:
留下来,跟着我做事吧。
小编微信 :nbhanlin
新浪微博 | 简书 | 头条号 :野狐狸
《宋朝进行时》(又名《瓦舍聊宋》)
版权由行距文化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