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講:戰國玉器課題綱要(一)

第十五講:戰國玉器課題綱要(一)

第一章:戰國玉器特徵

        第一節:戰國通論:

        第二節:戰國玉器:

        第三節:戰國玉器特徵:

第二章:戰國早期

第三章:戰國中期

第四章:戰國晚期

第五章:戰國楚式:

        第一節:楚式玉龍佩:

第六章:白狄玉器:

        第一節:越國通論:

        第二節:白狄通論:

        第三節:中山玉器:

第七章:戰國越式

第八章:秦式玉器

        第一節:秦國通論:

        第二節:秦式玉器

第九章:東周夷式

第十章:東周燕式

第一章:戰國玉器特徵:

第一節:戰國通論:

  • 歷史文獻記載,封土的大小是區分墓主生前地位和等級的重要標誌。《周禮.春官.冢人》載:“以爵等為丘封之度與其樹數。

  • 馬家塬墓地的文化因素較多,包含有歐亞草原東部的中國北方系青銅文化的因素;歐亞草原地帶中、西部的斯基泰、塞克、巴澤雷克等文化的因素;秦文化和甘青地區傳統文化等多種文化因素。

  • 馬家塬墓地的階梯式墓道豎穴偏洞室墓獨具特色。洞室開於豎穴長邊一側的洞室墓早在新石器時代的甘青地區就有發現,其直接來源被認為是商末周初劉家村姜戎洞室墓和陝西長安縣張家坡西周洞室墓。兩側為階梯式墓道、中間斜坡墓道的甲字形大型木槨墓同樣也不見於其他地方。但以三、五、九級階梯區分墓葬等級的觀念應該是受到中原文化和秦文化影響的產物

  • 大量使用金銀器,尤其是裝飾多使用金銀器的傳統是這一時期歐亞草原地帶的斯基泰、巴澤雷克等文化和中國北方青銅文化的特徵之一。

  • 阿拉溝最早的居民是曾經馳騁中亞的塞種人,阿拉溝墓葬(戰國)中出土金銀器200多件,幾乎無墓不見金器,可見戰國時期塞種人社會生活中崇尚黃金之風氣甚濃。

  • 吐魯番艾丁湖古墓葬的年代大致為公元前2~公元前1世紀初。據相關文獻記載,這一時期從吐魯番到天山北部一帶居住著姑師部族,因此這些墓葬可能是姑師部族車師前國時期的文化遺存。

第二節:戰國玉器:

  • 東周王室和曾、魏、楚、魯以及中山諸國治玉水平高;秦國精美玉器很少、齊國瑪瑙、水晶較發達;當時的東北夏家店下層水晶、玉髓也是很發達。

  • 東周時,龍鳳不僅僅是圖騰的象徵,也是吉祥、好運、美好的祥符。

  • 連璧是將璧以綬帶穿繫,連成幾何形圖案,常施於戰國、兩漢時代的棺外和建築物上作為裝飾。

  • 戰國玉器最富時代特色的是成套組玉佩的盛行。

  • 春秋戰國流行尖首玉圭。

  • 戰國以後的玉璧使用大管鑽鑽出,玉璧的外廓圓正。

  • 戰國常用周青~一種較差的綠色和闐玉。

  • 線條圓轉流暢,經常遺留以打花做樣髮絲細線。

  • 要觀察榖紋佔的比例、榖紋的大小、榖紋的排列方式。

第三節:戰國玉器特徵:

  • 玉人:
    跪姿,頭戴冠,手握手置於腹前;衣服多網紋;具西周鼻子;各部尺寸不准確,比如頭很大。
    窄袖寬袍。
    腹前玉佩簡化。
    衣飾網格紋源於楚人,非中山國。
    山西長治分水嶺M84:20銅人臉帶儺面具。
    雲南母古魯村8.0青銅人形杖首,頭帶風帽。

  • 玉舞人:
    1.S形、扭腰;
    2.下擺水平,衣角勾起-是動感的象徵;
    3.舞袖不過頭,寬袖窄口,水袖更窄,衣袖與頭髮間沒有空隙,袖端斜直角;
    4.玉舞人要看髮飾、眼睛、曲裾深衣的斜衣角 ;
    5.身體瘦長。

  • 玉龍:
    長鼻,個別鼻尖上翹;口部微張;下巴圓尖,個別回尖;還流行長舌頭;身飾出廓爪,龍爪圓勾。
    紋飾多有毛邊,龍形佩的尾收尖;個別身飾麟紋。
    龍身的榖紋一般到脖子的部位就沒有了;
    組珮龍,器形呈W形(風形),龍身三折,腹部上拱,腹部中間打一孔;
    風形龍腹下裝飾螭紋、龍紋或鳳紋,身飾鳳紋或鳥紋。
    扭絲紋常見於龍脖子或龍尾,龍尾有時使用直線紋;
    雙頭龍一般共身夾鳳紋;
    龍一腳通常在腹下、兩個在背後或者四個腳;
    W形龍身未見乳釘紋。
    身飾長尾巴蝌蚪紋,豆芽雲紋,豆芽S紋,個別榖紋,榖紋尾巴方向不一。
    還有細身龍頭鳳尾紋;常夾圓圈環、方圓環或橢圓環。
    江蘇鴻山WHDⅦM1:36玉龍裝飾瓦溝紋邊廓。

  • 玉虎:
    器形肥短,鬣上飄卷尖。

  • 帶鉤:
    一般器形方扁、器身四方,開口夾角較大,常飾稜線。
    蒙古馬的脖子短~如魯國故城的龍首帶鉤。

  • 玉鐲:
    扭絲紋,素面多稜,身窄細。

  • 環/璧/璜:
    1.內外廓起邊線;
    2.飾渦紋、榖紋、方格紋、竹節紋;
    3.龍鳳出廓榖紋璧,龍鳳紋在外,一般簡化的鳳紋壓龍身,龍鳳小於璧身;
    4.璜的龍角尖如浪頭,卷鼻子;
    5.蒲紋璧間交出三角凸尖、六角凸台,台面卷渦紋相背,邊緣不全的部位,紋飾還是會雕出來;
    6.戰國早期的璧較小,晚期較大,有大於14公分者。

  • 劍首:
    1.早期深刻陰線,磨圓二璧,髮絲細線刻卷渦,圓圈壓地隱起,造型非圓;
    2.後期多圓形,紋飾都在同一平面的減地陽紋 ;
    3.戰國中期的劍首多榖紋,戰國晚期常見柿蒂紋。

  • 劍格
    早期較平,後期較尖。

  • 劍珌:
    獸面朝上,後變為勾連T字紋。

  • 榖紋:
    1.戰國早期榖紋的尾巴很長;
    2.戰國中期榖紋的頭小尾大;
    3.戰國晚期榖紋的頭大尾小,晚期因為打格的緣故,榖紋非常工整。

  • 玉衣有金縷、銀縷、銅縷、鋁絲、絲縷。

第二章:戰國早期

  • 玉人:
    頭較大,眉眼刻出,僅具輪廓,或者帶小官帽。流行橄欖形眼。
    有時留鬍鬚。
    左襟長袍,上飾四方間隔連續網紋或者三角間隔連續網紋。
    上衣下裙,寬袖窄口,水袖更窄。
    右手搭左手。胸前佩玉或腰間配劍。使用帶鉤。--九連墩M2出土三人踏豚玉墬。流行人騎獸。
    九連墩M1;C830人面鳥喙有翼玉羽人。

  • 玉龍:
    龍垂首;拱背;尾平鈍或上翹或卷曲。
    回首龍,龍身彎曲,斷面橢圓形。有彎曲特甚者,有足或足形飾。
    對稱反向雙龍,垂首,尾朝上內卷。
    龍身肥短,不甚彎曲,有腳,龍頭較大。
    雙龍分雕的雙龍珮。
    方頭,上頦寬短,下頦雲紋,變形卷雲紋角。
    眼睛退化或者單/雙圈橢圓形、梭形、圓形,個別眼上有眉。吐舌頭的是楚器。
    下頦卷雲紋一端不明顯。
    上顎:向上勾卷;圓卷長上顎;圓卷短上顎;
    口有圓口;平口。下巴大都圓卷,個別出尖。
    角截平。也有圓首尖勾紋耳。
    大小不一的卷雲紋,榖紋 ,長尾蝌蚪紋,S紋,榖紋都有曲卷的尾巴。
    雲紋,榖紋相雜,S紋漸少,榖紋漸多。
    地子上有未減地而留下來的樹枝狀凸紋,中期不多見。
    龍紋皆為淺浮雕,少數單線陰刻。
    早中期,還有虛實相生的紋飾,是因為沒有減地。
    大都有邊廓,廓凸起或加綯紋。

  • 玉獸:
    有片塊狀及圓雕兩種,陰刻平行線作長尾,圓雕玉獸皆微形。
    杏形眼,眼線前短後長。
    玉馬為蒙古馬。
    玉蟬多圓雕。
    兔如蝸牛。

  • 劍首:
    有八角形;圓形,頂多內凹。
    四川羊子山172號墓出土簡化連續鳳紋的楚式玉劍首。
    湖南地區出土琉璃玉劍首。
    浙江石塘24號墩1號墓出土飾圈紋者。
    雲南李家山出土橢圓形玉劍首。

  • 劍格:
    上下面平行;下面或有出尖亦為鈍尖,角度>120度。
    浙江石塘24號墩1號墓出土飾獸面紋者3件,兩件裝飾不規則雞腸狀紋飾~越式。
    山東徐姚村亦有出土獸面紋者。

  • 劍璲:
    寬、短、高、單檐平直的新形式。
    大都裝飾分解龍紋或平行弦紋。

  • 劍珌:
    長方橄欖形斷面;長方形斷面

  • 浙江石塘13號墩1號墓出土成套玉劍飾,非常精美。

  • 曾侯乙墓出土可摺疊玉劍。

  • 帶鉤:
    呈仰首短鴨頭狀;龍首或獸首;亦有雙龍首者。
    鈕在鉤尾,器身長度的1/4處;鈕處的器面多圓、肥、厚。器身彎曲較甚者,鈕移往器身中部。
    內蒙古井溝子遺址出土雙紐銅帶鉤。
    出現數截,由鐵條段接的玉帶鉤。
    越地帶鉤鈕處多寬身。
    魯國故城M3:4為銀猿帶鉤。
    出現錯金、錯銀或錯金銀銅帶鉤;亦有鑲嵌玉片銅帶鉤。
    器面有半圓球面,器緣委角或銳角。

  • 玉璧:
    1.是早期的大宗,內外皆圓且有廓,肉部加紋。
    2.出廓鳳是新形式。
    3.榖紋大小不一,長芽,方向不一致。
    4.湖北當陽戰國早期墓出土出廓龍璧,扭龍尾,是楚風,一直流行到漢代。

  • 玉環:
    1.斷面扁薄長方,內外有廓。
    2.斷面多角,外呈銳角,內呈多邊形~多為玉髓環。
    3.斷面圓形或飾綯紋~紋較緊密。

  • 玉璜:
    1.雙龍頭或簡化龍頭。
    2.雙邊僅有整齊的缺口。
    3.無紋、無廓,多為石質。

  • 環、璧、璜、觿多與玉管珠組成玉佩。

  • 玉琮:
    陰刻獸面紋,雲紋或素面;
    器形有短方柱形、鐲形、孔小的扁四方形;孔小無射的扁四方形;
    側面各磨出兩條凹槽或單一寬槽,個別不刻槽;亦有四個角刻兩橫槽者。

  • 梳篦:
    此期梳篦圓首,委角方首或束身平首。
    內蒙古井溝子西區M3:20骨梳為蒙古帽形首。
    首部裝飾雙鳳者。

  • 器型:
    曾侯乙墓玉梳上有四龍紋。
    原始形的瞑目綴飾。
    玦的缺口端較窄較銳薄。
    衝牙:春秋流行,戰國更甚。
    出現以環為輔飾,龍鳳為主的佩飾。
    流行細長卷曲對稱的龍、鳳、螭紋。
    鴻山越墓出土龍鳳三角圓雕玉管。
    在河南唐宮西路出土甚多中山式玉版。
    在河南唐宮小學出土刻銘玉戈,器型特殊。
    玉韘矮體短鉤。魯國故城M52:30玉韘以鳳首為勾~已經不是實用器。
    出現琉璃劍首,琉璃璜,琉璃管、珠,各式各樣的蜻蜓眼琉璃珠。
    玉覆面持續盛行。
    浙江地區出現長度5公分的束腰玉髓管。

  • 紋飾:
    動物的前爪特長。
    反向相疊的圓首尖鉤紋;綯索形頸圈紋;雙鉤桃心形紋(楚式)。
    鳳喙有雙尖開口,閉口,圓口。
    越式玉龍玉鳳流行裝飾平行斜線紋,方格紋;邊廓瓦紋。

~~待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