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嫂子越是好说话,我妈越喜欢欺负她,直到我结婚了才明白咋回事
我有酒和茶。
你有故事,就来找我。
01
在《写给女人一生幸福的忠告》一书中,作者戴尔·卡耐基提到了一位寡居的老人,问她的晚年生活怎么样,她总是说“还可以”,但是她的脸上和语气里却透着忧伤和难过,种种迹象都似乎在说:“要是你遇到我这样的烦恼,就什么都明白了。”
他说现实中很多女人的境况比那位老妇人还要糟糕,虽然她们手里有钱,子女也都成家立业,也能赡养她们,她们却整天抱怨子女不孝顺,不给她们买礼物,很少能看到她们脸上露出微笑:“这种做法很难讨人喜欢,她们完全可以让自己从一个忧虑挑剔并且让人反感的老妇人,变成一个值得家人尊重和喜爱的家庭成员,只需要高高兴兴活着,把爱散播给子女,就很容易晚年幸福。”
很多家庭中的情况确实如他说的那样,很多老人之所以郁郁寡欢,并非子女不孝,而是她们不懂“知足常乐”,总是记挂着内心的不快和不幸,不懂得去享受生活,她们自己的心态出问题了,就导致她们看谁都不顺眼,总是挑剔子女的问题。
就像朋友小露谈及她母亲时所说:“曾经有一件事让我特别费解:我嫂子越是好说话,我妈越喜欢欺负她,我问过我妈,她说她知道我嫂子好说话,至于为什么欺负她,一直没说。直到后来我结婚了,摊上了跟我妈差不多的婆婆,才渐渐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是我和我嫂子有问题,而是我妈跟我婆婆的心态有问题。”
02
近几年,各大晚会经常出现关于“老人”主题的小品,讲述的都是老人跟子女之间的关系:老人为了让子女回家陪陪自己,要么装病,要么找其他借口,直到子女回家之后才揭开真相,如此温情一番。
这种问题从表面去看,是子女在外太忙,老人在家留守,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至于不能经常见面。而从情感和心理层面来说,这是父母和子女之间断代的“隔阂”所致,因为一直没有一个合理的表达方式,所以才会用小品当中讲到的那种方式团圆。
父母子女之间的隔阂问题,说白了就是“看破不说破”,子女爱父母,父母也爱儿女,但是彼此之间不懂直白表达“我爱你”,这就会使得彼此之间一旦有了空间的限制,父母就会觉得子女的心不在家里了,开始自己瞎琢磨,而不是直接表达情感,让子女回家。如果双方都懂直接表达,就不会有这方面的问题了。
小露的婆婆和母亲都属于这种情况,因为她们自己不懂表达爱,也没有教过子女表达爱,以至于到后来不懂正面表达,只用挑剔的方式表达,想以此换取子女的关爱。
虽然说作为子女应该主动关爱父母,但并不是所有做子女的都能及时意识到问题的根本所在,如此一来就很容易出现矛盾,父母越是挑剔,子女越是不满,本来没什么事,结果搞出一堆问题。
小露后来之所以明白咋回事,是因为她老公是个明白人,在她婆婆欺负她的时候,她老公一语道破了问题的根本,要求婆婆以后有话直说,不要拐弯抹角:“你开开心心跟我们相处,我们高高兴兴对你尽孝,你对这种生活还有什么不满足?人到晚年,要学会知足常乐,不然如果一直找麻烦,到头来谁都不好过。”
这让小露瞬间明白了母亲和嫂子之间的问题,等到婆家的问题解决以后,她立刻回家去调和母亲和嫂子的关系了,用的也是“一语道破”的方式,要求母亲学会知足常乐:“你既然知道我哥嫂好说话,就应该知道他们有孝心,既然如此,你就不能再找他们的麻烦,应该学会知足,在他们善待你的同时,你也要善待他们,这样一家人才能开开心心在一起生活。如果你继续找麻烦,万一哪天我哥嫂厌烦你了,你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03
小露的婆婆和母亲身上存在的那种问题,需要其他老人引起重视,同时也需要其他子女引起重视,这种问题由来已久,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多方一起努力才能解决掉。
有的老人觉悟很高,通过看电视或上网学会了表达爱,学会了如何跟子女相处,特别值得表扬。但同时存在的还有没明白怎样跟子女相处的人,对于这样的老人,就需要子女承担起开导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只要老人不是打心眼儿里坏,就一定可以给他们做通思想工作。
做子女的不要嫌麻烦,把问题捋顺之后,在家庭和睦的状态下跟父母相处,肯定要比矛盾重重的状态下相处轻松很多。
同时,做子女的主动修复自己跟父母的关系,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和父母,同时也是为以后的生活铺路,因为你到后来也会为人父母,你也需要以父母的身份和子女相处,如果你现在不把父母子女的关系捋顺,等你老了,也会遇到家庭不和睦的问题,这就太不明智了。
常规情况下,用上面的方法通常都可以解决家庭问题。至于那些非常规的情况,彼此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也做不通思想工作,那就试着用非常规的方式对待,反正只要无愧于心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