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你的认知!这些馆藏的元青花都不是苏勃泥青
谈元青花必谈至正型,谈至正型必谈苏勃泥青(苏泥勃青,苏麻离青)。
收藏圈里对元青花的认知,多来自一瓜半枣的零星鉴定知识,好似古代寓言盲人摸象的故事。
摸到鼻子的说元青花是圆筒形的,摸到身子的说元青花是一堵墙,摸到象牙的说元青花是又弯又尖。


承诺:只卖真货,假一赔十喜欢精品寿山石,请加美女微信交流
今天上的这些瓷器,来源可靠,多是各地博物馆考古出土之物和早期征集之物。
征集的年代早于元青花瓷器成名的年代,征集的价格一般都是几十块人民币,所以,不存在很多藏友说的征集品不真之可能性。
发这些瓷器的目的,是想通过这些馆藏元青花文物,告诉广大藏友:
元青花瓷器很多,很大一部分都不是精品,都不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或者苏勃泥青烧制的东西。
一概以苏麻离青或者苏勃泥青的眼镜来看元青花,极有可能掉进坑里。


元青花牡丹纹塔式盖瓶,1975年黄梅县西池窑厂元代墓葬出土

国产青料元青花 连座双耳香炉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大纵横》 后面精彩继续
要搞清楚元青花文物鉴定,灰可器不可不知,柴窑不可不知。
有句俗话说,“若要赶,做渣胎碗”(灰可器俗称渣胎碗)。
所谓灰可器,又称饭器,是景德镇瓷业的专业术语。
在清代乾隆年间,灰可器产量,占景德镇日用瓷的五分之二,月产量近100万筒。
解放后,由于生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产品质量花色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购买高档细瓷的越来越多,
又随着烧炼的不断更新改造,到50年代,槎窑已乎绝迹,灰可器也逐渐消失了。
大家知道古代景德镇瓷器是柴窑烧制的,柴窑又分龙窑,短龙窑,馒头窑,葫芦窑,镇窑。
时代不同,窑炉结构不同,但共同特点是,柴窑窑内不同窑位温度不同,烧成气氛不一样。


元青花玉壶春瓶,甘肃省博物馆馆藏
欢迎关注公众号:《正路收藏》 下面精彩继续
由于青花瓷需要高温才能出青,也就是说需要1250度以上的温度,才能烧出青花的蓝色(这点不分什么青料):
温度一低,颜色就发黑,
温度过高,颜色就烧飞了。



高安博物馆藏——元代窖藏青花瓷器



元青花“岁寒三友·月“一束莲纹高足杯,高安博物馆藏
欢迎关注公众号:《藏家天下》 下面精彩继续
所以,由于柴窑烧制很难达到1300度以上高温,
而器物越大,需要烧熟的时间越长,青花瓷需要出青,则需要最好的窑位。
烧制时,窑内必须放满瓷器,否则窑内一是成本太高,
再者气氛很难掌握,所以大量的粗货被生产出来填满低温窑位,用的也是下脚料(胎,釉,彩都是)。
这就是所谓的灰可器,这种器物当时大量烧制,价格不高,用于民间。

元代 云南玉溪窑 青花牡丹纹大罐
欢迎关注公众号:《收藏家大掌柜》 下面精彩继续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曾经对元青花、永乐宣德青花还有各时代青花残片进行过光谱分析和成分检测。
结果表明:
元青花和永宣青花都是高铁低锰型原矿。
其中湖田窑址出土的残片,氧化钴含量10%,氧化铁含量41%,氧化锰含量0.7%,含金素坤。
而国产青料,氧化铁含量在2.64-6.96%之间,氧化锰含量在16.84-30.12%之间,氧化钴含量低在1.26-4.45之间。
明晚期之后,采用拣选,煅烧的方法后,氧化铁含量在1.51-6.58%,氧化锰含量在22.53-47.96%之间,氧化钴含量在6.02-6.79之间(主要是珠明料和浙料)
以上数据极为关键,我们惊奇的发现,原来苏麻离青和国产料完全不是一回事。
1、进口钴料,即苏麻离青,
苏麻离青本质上是一种富含氧化钴的铁矿石,含氧化锰微量。
元代进口钴料的成分是低锰、高铁,含硫和砷,无铜和镍,
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
由于氧化钴含量极高,所以发色靛蓝,
又由于氧化铁成分高于氧化钴4-5倍,所以在釉面上形成了大量的磁铁矿和赤铁矿晶体。
也就是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晶体成分,故有明显的黑色锡光。
这种光泽是磁铁矿为主的晶体闪光和氧化钴深蓝色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所绘青花纹饰呈色浓艳深沉,并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较光润的斑点,有的黑褐色斑点显现出“锡光”。



元代景德镇窑青花局部图


元代景德镇窑青花近观所见凹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