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一诗人见河中有盏渔灯,突发奇想写下一首诗,竟成千古名作

查慎行,字悔余,号初白,是我国清代著名诗人,为清初“国朝六家”之一。其诗受苏轼、陆游影响很深,意境清新,又以擅长白描,自成一家。
著有《敬业堂诗集》传世,共收诗五千余首,是我国文学史上多产诗人之一。本文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诗,便是查慎行的经典诗作《舟夜书所见》。
《舟夜书所见》是查慎行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它是诗人一次夜泊河上,见河中有盏渔灯,倒影在水中的美景后,突发奇想写下的一首写景诗。
它虽然只有短短二十字,却描绘了一幅奇异美妙的河上夜景,美得令人心醉。全诗语言精练,比喻生动形象,极富有想象力。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查慎行的这首《舟夜书所见》: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首句“月黑见渔灯”,意思是说,月亮没有出来,漆黑一片,只能见到那渔船上的灯光。这句诗是静态描写,它既点明题意,是诗人夜泊河上,在舟中所见到的情景。
又运用了以暗景衬亮景的艺术手法,通过夜晚没有月亮,所导致的环境的黑,来衬托渔灯的亮。
次句“孤光一点萤”,则是紧承首句,突出描写了这盏渔灯的形象。只见茫茫的夜色中,诗人眼前的这盏渔灯,发出如同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亮。
无论是这里的“孤光”,还是微弱的光亮,都寄寓着诗人一种茫然无奈的感情色彩。环境的寂寞和单调,冲击着诗人心头的孤独感。
最后两句“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查慎行从静态描写,转到动态描写上。它的意思是说,一阵微风吹来,水面泛起层层波浪。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灯,则一下子就四面乱开了,就像是满河的星星,在闪烁不定。
稍作联想,这是多么生动神奇的画面呀。恰似诗人此时就停舟在星空中一样,不禁想到唐温如的“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这首诗的成功之处,无疑是最后两句以一点化万点,展现出来的深邃、宁静而富于变化的艺术境界。
微风起,“簇”起水面的浪花,泛起的一个个涟漪,都反射出这渔灯如同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亮,便化作满河星星了。于是,寻常便成了奇妙,诗的意境也变得奇美、阔大起来。
综观查慎行的这首诗,从“月黑”见“渔灯”,到“萤”光,再到“簇浪”,最后“满河星”,看似是分开的几种景象,实则是紧密结合的整体。
唯有“月黑”,才能见到“萤”光似的“渔灯”,也唯有“萤”光似的“渔灯”,才能在“簇浪”的作用下,化为闪烁的“满河星”。可见比喻的生动形象。
此外,这首诗还颇有哲理意蕴。即哪怕事物再普通、再渺小,只有善于更换看它的角度,你便会从中找到它不寻常的一面。可见诗人查慎行豁达乐观的处世态度。
总的来说,查慎行见河中有盏渔灯,突发奇想写下的这首诗,是一首值得一读的千古名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