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史上不可忽略的釉里红瓷

红色对于中国人的象征意义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不仅是富贵吉祥的含义,还是对幸福和辟邪消灾的期盼。在瓷器品类中,有一种叫釉里红的瓷器,这种创烧于元代的瓷器恰好符合了中国人的审美倾向。

元代创烧釉里红与青花釉里红

烧制釉里红瓷器并不是一件易事,釉里红的着色剂是铜,铜元素甚为敏感,在制作过程中无论是铜元素比例、烧制温度等需要达到最精确的水平,稍有偏差,便往往导致其不能达到预期的红色。所以元代的釉里红瓷器发色纯正的很少见,色泽大多发灰,还有明显的晕散。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元代釉里红地白花暗刻牡丹纹玉壶春瓶可以看出来,釉里红虽然颜色鲜艳,但有明显的晕散。

釉里红地白花暗刻牡丹纹玉壶春瓶,元,高28.6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9.8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代不仅创烧了釉里红,还将这种技术与青花相结合,创烧将青花、釉里红二者同施于一器烧成的装饰方法,这种品类更难烧制。根据已发现的文物资料,江西省“至元戊寅”款青花釉里红器(公元1338年),既是釉里红器有明确纪年的瓷器,又是青花釉里红器起源的物证。青花呈色稳定,且弥补了釉里红呈色层次变化的不足,而釉里红则丰富了青花瓷的色彩。

青花釉里红镂雕盖罐,元,通高41厘米,口径15.5厘米,足径18.5厘米,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洪武到明末清初的技术下行

元代对于釉里红及青花釉里红都是属于初步研究阶段,明初的洪武时期,釉里红由官窑烧制,在技术的改进上有了财力的保证,使明初釉里红技术得到很大的发展,成为了洪武时期的代表瓷器。釉里红成为惟有官窑才能烧制 , 惟有官府才能使用。这背后是明朝对红色有特殊的情感,红色亦象征皇权的神秘力量,使明初釉里红的制作带有浓郁的政治色彩。

明洪武 釉里红缠枝花卉纹大碗 成交价:RMB 2,875,000 中国嘉德2012年秋拍

明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首先在装饰上由元代的色块装饰转为以线描装饰为主的工艺,反映了当时工艺技法的不断成熟。且上文提到的'烧飞'、'发白'的现象相对少见。洪武时期的釉里红瓷器也多为大件器,有大尊、大盘、大碗、大罐、梅瓶等。

清乾隆 仿宣德釉里红三鱼纹杯 成交价:RMB 782,000 中国嘉德2020年春拍

明代釉里红瓷烧造技术在永乐、宣德两朝改进完成,这时的釉里红量色已娇艳欲滴如宝石。除了传统的白地上用釉里红绘画外,还出现了红地白花等新品种,最为成功的是一种称为宝石红的三鱼纹和三果纹高足碗。不过永宣釉里红的瓷器烧制并不多,拍卖市场也相对少见。清雍正、乾隆两朝有瓷器仿这一时期的釉里红三鱼纹和三果纹高足碗。

LOT 3286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折枝花果纹盏托 RMB:80,000-120,000 中国嘉德2021年春季拍卖会 瓷器及古董珍玩集萃

到了明末清初釉里红工艺明代后期几乎失传,一些先恢复生产的民窑,采用青花釉里红的方法,大多以青花画枝叶,以釉里红画花或果的小器件。唐英的《陶成纪事碑》中记载:“釉里红器皿,有通用红釉绘画者,有青叶红花者”,就是指的是这种青花釉里红的瓷器。

清三代的釉里红的复兴

清三代是中国瓷器烧制史上技术最鼎盛的时期,这三朝官窑很注重釉里红技术的恢复,因烧制失败而导致的灰黑色和 '烧飞'的现象大幅度降低,釉里红还呈现出史无前例的红中透紫,显现浓淡相间的色阶,所以青花釉里红也被称之为 “青花加紫”。

LOT 3072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团花锯齿纹摇铃尊 估价:RMB500,000-800,000 中国嘉德2021年春季拍卖会

清三代官窑的釉里红瓷器在装饰上已采用工笔写生的技法绘制纹饰,细腻逼真,但和同期青花复杂而多样的绘画方法相比,在表现能力上还是有一定差距。这时釉里红多采用青花和釉里红合绘一体,如清乾隆青花釉里红八仙庆寿图大碗,以青花画八仙人物、釉里红画海水,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乾隆时的云蝠纹以青花画灵芝云,以釉里红画编蝠,也是很成功的创作。这些成熟作品在清中后期的官民窑中被不断仿制。

LOT 3291 清乾隆 青花釉里红八仙庆寿图大碗 估价:RMB80,000-120,000 中国嘉德2021年春季拍卖会

清代出现的其他彩瓷品类,尤其是珐琅彩、粉彩的中红色的出现,对釉里红瓷有不小得冲击,加上如郎窑红、珊瑚红和胭脂红等红釉的出现导致当权者对釉里红兴趣的逐渐丧失。加上釉里红虽然工艺已成熟,但烧造难度和成本依然很大,导致当权者把更多资源用在新品种彩瓷的烧造上。

LOT 3090 清乾隆 釉里红九龙闹海图抱月瓶 估价:RMB500,000-800,000 中国嘉德2021年春季拍卖会

釉里红自元代创烧,经明代昌盛至明末衰落,又经清三代复兴,后又因缺乏相应的竞争力而淡出,釉里红瓷虽不及后来的粉彩瓷或珐琅彩瓷鲜艳夺目,但依然有不可忽略的艺术魅力和历史文化价值。

小四撩艺术

且听我有理有据的瞎BB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