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天元养生功(下)
第五节 排山倒海
一、练功姿势上接预备势,前弓步,两手缓缓提至两胁下,虎掌(或空心掌),掌心向前,稍停后,两前臂内旋,用意念提丹田气,两虎掌以意气力向右前方推,目视右前方。然后两肘屈曲缓缓回收。再做相反的动作,要求同上,两虎掌以意气力向左前方推,目视左前方,左右前方一推一收,重复8~16次(如图34)。
二、意与息 练功时,首先要调整好意念和形体,松静自然,呼吸自然、进入气功状态后,动作要贯穿意气力。
三、练功作用本功势以左右及前后运动为练功特点。练功时自觉两手臂至手节内劳宫穴处有热胀舒适的气感,手掌向外推与向内回收时,伴有沉重和阻力 的磁场效应。增强腰部及四肢肌力、腕部、手指力。
第六节 掌推泰山
一、练功姿势 上接预备势,以少林站桩做双膝关节屈伸活动,两手臂缓缓经胸前做十字交叉,分开时前推,回收时以收宇宙自然之气,壮人体内的丹田之气。再从丹田引气至肩臂肘腕指发力,并以掌推泰山的内劲向前推。重复练习8-16次(如图35)。
二、意与息 练功时,以意 图 35掌推泰山行气,顺其自然进行呼吸。在整个练功活动中,都必须强调以意、息、形、气相结合。
三、练功作用 本功势以前后、上下、左右方向运动为特点。练功时肩、肘、腕松静自如,刚柔结合;气至力发,点达指梢。具有增强内劲、外气发放及气功点穴治病和健身的作用
第七节力士击拳
练功姿势 上接预备势,两脚分开站成马步桩或弓步。双手握拳屈肘,同时提丹田气,向右斜前方做右手击拳运动,再将右拳变成鹰爪空心掌,采气后收回。然后再向左斜前方做左手击拳运动,手势要求如右 手相同。击拳与收掌动作为次,重复练习8~16次(如图 36)。
二、意与息 练功时,要求全身松静自然,思想意念集中,顺其自然呼吸,始终将意、气、力三者结合进行锻炼。
三、练功作用 本功势练功特点是以前后方向进行运动。本功法主要是起增强筋骨、壮腰强肾、增强全身的体力及丹田之气的作用。
第八节 金鹰展翅
一、练功姿势 上接预备势,
站成马步或前弓步,(左侧下肢前弓,右侧下肢后伸,左右交恃)然后将两臂及双手指经体侧缓缓提起向两侧做展翅起飞,手指呈鹰爪拳,同时提丹田气,沿任脉上行,从两臂内侧至五指,意念头颈部向上牵伸,随之做肩、肘、腕部的外展和收回推掌动作。一准一攻为一次,垂复练习8-16次(如图37)。
二、意与息 练功时,先调整好意念和形体,顾其自然呼吸,全神贯注,松肩,松肘,松腕,使意、形、气,力紧密结合。
三、练功作用 本功势的练功特点是左右横向运动。主要是增强肩臂、肘、腕、手掌及指力,长期坚持锻炼者能使丹田气贯通于手指及手掌,进而用它进行发放外气和气功点穴。
第九节 托天柱地
一、练功姿势 上接预备势,以右手掌心含空于右肩斜前方上托,左手掌心含空于左肩斜下方下按,两手交替进行,双日随上托常运行,反复练习8~16次(如图38)。
二、意与息 练功时,以意导气,气息相随,自然呼吸。
三、练功作用 本功势以纵问的上下运动为练功特点。具有调理、平衡阴阳,使上肢血脉通畅的作用。
第十节 合掌采气
一、练功姿势 上接预备势,以少林马步站立,两手掌经体侧缓缓提至腹部(丹田处),再以两章经丹田拉气,向前上方合掌采气,同时右下肢成金鸡独立之势,交替重复练习8-16次(如图39)。
“二、意与息练功时,松静自然,意随形,形随意,气随意和形,顺其自然呼吸。
三、练功作用 本功势以横向、纵向和下肢左右协调运动为练功特点。练功时,自觉两掌及手指在拉气时有热胀和电流样的气感。具有加强丹田、中焦之气和掌指的气感等作用。
第十一节 松鹤起舞
一、练功姿势 上接预备势,以少林大马步站立,双手自体侧缓缓提起,与肩同高,丁指伸开,草心向下,像松鹤展翅,同时两腿也屈膝蹲起。练功时要求两足趾轻松自然抓地,足跟可随之上下踏实和踮起,反复练习8~16次(如图40)。
二、意与息 练功时,要求以意行气,以气带形,以形导气,调息自然,运行平稳。
三、练功作用 本功势的练功特点是以纵向运动为主,具有疏导全
身经脉,调理上下阴阳平衡的作用
第十二节 气沉丹田
一、练功姿势上接预备势,以少林马步站立,然后将两臂及手节自体侧平伸展开动作,随之将肩肘腕双手做后内收,同时收气贯后丹田(命门或肾俞)(如图41),接着做接气合掌从胸前贯前丹动作。上述动作反复练习8-16次。
.二、意与息练功时,首先要调节好形体,松静自然,以意领气,以气导形,形松意静,顺其自然呼吸。
三、练功作用本功势的练功特点是从左右、前后、上下运动。具有上接气,下导气,左右采气贯入后丹田及强肾固本、平衡阴阳的作用。
六、收功方法上述全套功法练完后,双于从体侧缓缓上提至两眉时再翻掌下按,同时收气到下腹部,男士以右手掌心贴在左手心上,女士则以左手掌心贴在右手节心上,交叉置于下腹部丹田处,即为收功,要自然呼吸,意念全身放松(如图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