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蝴蝶剧场越剧盛会想到的……

随便写,不排版,不配图,不针对谁。【请务必看到最后,不看过程,直接看最后也成:)】蝴蝶剧场的越剧盛会,我因为根本不能够参与,也就没太放在心上,偶然朋友圈看一看分享文章。中午醒来时,有人发给我相关的文章,说茅威涛一篇深夜文章引起轩然大波,主要原因由于这次演出的票价而起。然后又有一篇戏迷(?)为她辩护的文章。为她辩护这篇文章其实我昨晚就看过,下面也附了茅威涛引起轩然大波的那封信。但我当时看的时候,全然就没联想到“轩然大波”这几个字,有所感想,但还没到让我心动发文的地步。然后网友发来了出票情况,南越《柳毅传书》和浙百《陆游与唐婉》的对比,真是惨烈到不忍孰视。(留一点面子,恕我不能发图了。)所以呢,我就说几句话了。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首先声明,仅代表个人观点。(一)角儿决定票房,由此想到了南越一系列骚操作。关注过我一段时间的朋友大抵都知,我爱竺,但不一定怎么爱南越,甚至对竺派我也是很观望的,虽然希望她能好,但现状是怎么样的,只要我没有被假想蒙上眼睛,我就不会告诉自己很乐观。我想到了小招老师的经历。她48岁时,第一次被内退,我就在那个时候开始追她的,她很有点无所事事的学上网,学打字,学做股票。就是不怎么提越剧。那段时间也是越剧或说戏曲的最低谷,戏曲剧团人差不多全走光了,省昆新院长上任时据说一个个用分配房子的借口把人员找回来的。我这么说决不是怪演员,因为当时戏曲演员收入之低,注定了大家必须另找出路。但南越还存在,就用这么奇怪的方法打发了主要演员(不止是她,一批她们60届的都退了),还是很让人无从评价。因为当时她们那批人就是剧团的台柱子,青年演员还没成长起来,也完全没有知名度。这样做以后导致的结果是南越两年里面没商演。都知道现在的戏曲团体骨头硬,靠国家养,但能“硬”到这种程度还是超乎想象的。好在两年后她在一次商演里面被召回来。我记得那次演出的情况,她所有的搭档全都换了,这种情况下把一次演出撑下来,撑到最后一场剧场里站着的观众在观看的地步。当然,不必夸大这种商演的直接效果,这种一年几场的商演对剧团生存大计当然于事无补的,但起码表明剧团还有活力。2002左右江苏省鼓励其下戏曲剧团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依然会有补贴,一方面要剧团出去拉赞助。当时南越用自己的冠名权,“沙钢南京越剧团”,换来了大约100万的资助(具体金额可能有错,因为时间太长远了)。当时文化局有个活动,明明白白的说明了这是靠着角儿影响拉回来的。当时的南京,就南越和南京歌舞团拉到一些赞助。但她其实私底下很悲观的,只是说:改善一下伙食。小招老师大抵经历过一点点市场制的余音,也很明白对于剧团来说,要是根本性的演出没有市场,所谓赞助之类都是短期行为。就好比意甲的球场较少吸引到观众入场,一个个球队都要破产,意甲20支球队,我也不是特别了解,保守估计至少一半没能拉到球衣赞助。这还是仍属于朝阳产业的足球呢。你本身不吸引人,谁来给你赞助,为你众筹?哦,后面这个名词是茅威涛信上的,我借用一下,这会不说她的信,我说南越:)小招老师貌似2006年第二次退休。这次她55岁,是正式退休。当时的消息非常突然,极其令人震惊。我当时发小孩子脾气,很是不理解这个行为,我不知道小招老师还记不记得,但我是忘得干干净净了——直到最近整理电脑,我搜索出来我的日记,上面写着我乱发脾气,她在绍兴的告别演出,我没有去看。后来她让人带个话给我,说她退休了,情况就是这样。——都没解释的,她就给我来一句“情况就是这样”。我后来一直没再探询过老虎的内心,直到现在,其实从那一年起,我逐渐开始远离越剧了。但南越之后的骚操作我还知道一点。看家戏《柳毅传书》是不是,老虎演这戏也说不上轰动不轰动,但她至少差不多都能每年保证到上海和杭州商演的,我绝大多数《柳毅》现场都在上海看的,逸夫、美琪都有,有看我微博的,我还乐呵呵跟大家分享过,她们有一次《湖滨惜别》穿了件黄衫出来,被打回,第二场就改回蓝衫哈哈哈。——经典不是那么好碰的,但南越永远学不会。她退了以后,剧团考虑把这个看家戏传下去,怎么传呢。外请一位舟山越剧团的小生演员,大概叫陈娜君,如果名字记错了非常抱歉,我真的不想去找了,有点记不住。而且据说改了徐派。然后信心满满的竞逐文华大奖。结果也不用我说了。这以后大概才改成了孙静。到了2010年,有次北京演出,出的戏码就是《柳毅传书》和《莫愁女》。当时把老虎请出来演了《柳》下半场,《莫愁女》她没演。她腿脚一直不怎么好,之前她演传书那场就有摔过,这回忽然间上台,第二场的《湖滨惜别》貌似又绊了一下。回来以后,《柳毅传书》三改,外请王君安。老虎很生气的,从事后我的搜集来看,那一次她真的有心寒,因为绝无仅有说了一次走。但我觉得她也算忍耐到极点了,她并没有就此退出,剧团需要什么,她仍然给予什么,帮助和支持,你要吗?你要我就给你。辅导,传艺,她没有退过。有一个电视节目貌似《上海的声音》有一集王君安演《柳》。有朋友非常起劲的让我看,说她讲的很有趣。我看了,她在里面笑着说:要是我年轻十岁,龙女三娘就是我啦。小小的傲娇,但我听着很心酸的。王君安演出票房非常好,为此南越非常得意。每年有商演,反正有王君安就行……但她到底不是剧团的人,可能这场演出能参加,下场演出未必有空。南越难道就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要面对市场严酷考验的时候?一天到晚做梦,做到几时?拿个经典戏就魔改,想改到什么时候?号称的传统版《梁祝》还改成那样了,红木椅子跟牢笼似的。你不自己培养自己的演员,一天到晚外借,就这遮羞布装点得特别满意?看看人家芳华好歹没忘记尹派。新梅花都已经推出来了。南越依然有不错的演员,但看到今天,甚为唏嘘。(二)重视市场,更要尊重市场。我一直讲茅威涛很多理念我是非常赞同的,有时候的不赞同,都只为她可能有些极端。拿这次盛会来说,可能作为一名艺术家,在商业经营方面,确实考虑得不太周到,我认为是否该请一位很好的营销专家。茅威涛那篇由“单向街”引起轩然大波的文章我昨晚看到,根本没有啥波动,只是想了下其合理性。我对这次演出真的几乎一无所知,后来才问到票价,580/380,我的第一感觉是,“一点都不贵啊”。比这演出贵的票价比比皆是,张火丁炒到多少我给忘了,李玉刚据称3800。国内没太多人爱看的歌剧880常规操作。虽然不参予,但我也没有打肿脸称胖子,580的最高票,如果是我的话,基本我会选择三场,不到1800,加上来回食宿,不算最好的,也就在三五千左右,我觉得这个额度绝大多数人可以负担。之前上越在香港演传统戏,多少内陆戏迷冲过去了。但是否说这样设置没有问题呢?绝对有问题的。因为现在作为剧场出发,而且据说没有补贴(我觉得比方说国外歌舞剧很多都是补贴的,目前在国内还很难说是自发商业行为)。那么重中之重,考虑市场。做出决策的时候,要看一看越剧的市场池子有多大。这次演出很特殊,几乎是每个剧团紧挨着,一段时间(比如一个月,我没太详细看),一场场接连演完。试问,浙百本身有没有连演一个月的市场实力?我所知王君安票房女王,疫情以前,她一年大致演出十场,而且也每次均有很多外地戏迷赶来。以一场1500观众计,差不多是一年15000人次的观众就能撑起市场了。所以问题症结就在这里,可能单卖一场580不是问题(两场、三场也没问题……),但连卖一个月?越剧的——要求靠情怀的观众池撑得起吗?我看了有评论说:就是要靠情怀,580买不起看380,380买不起280……好,就算80*30,您完全没问题,请问,您的情怀让您做到看一个月戏了吗?这些评论还是只看到眼中的角儿,并没有看到整体演出状况。所以我认为,580的价格是基于市场表现的不严谨,并非其本身价格有问题。既然来到市场上,我们就必须尊重市场,必须尊重那只看不见的手。这是我前两年越剧小镇演《山河恋》就强调的,观点依旧。话说回来了,大家讲的这么情怀激烈,还不都在看角儿?所以,那位——说角儿制是草台班制的,咱能出来走两步不?哪位说的,我并不清楚,友人讲的,我吃惊极了。——什么时候草台班演出看过角儿了?又什么时候舞台艺术不看过角儿了?照您这高见,好莱坞先给您跪了,折腾这么久,他们就得个草台班。确实歌剧有驻场剧场之说,我也很赞成越剧能够驻场。但要很清楚一点,驻演本身必须有绝对实力。驻演的情况下,据我了解,B角的机会确实也很多,但对其本身要求都很高,票价也还是有差。但国内戏曲做了这么多年,一会儿圈,一会儿放,实在已经手足无措了,说实话,绝大多数产品做得挺糟糕,我能看也没什么欲望去看。如此就更不能要求观众不挑角儿了。就这情况下,不能因为一些很好的观念,而强行一刀切,温水里是死,沸水死得快?笑。我们仍然举足球的例子。足球大概是团体迷最多的活动了,(我对蓝球不了解,但我觉得蓝球没这么恐怖,)满门忠烈比比皆是。但足球迷成为团体迷有个条件的,球队成绩好,俱乐部有王牌。所以强队球迷多,弱队生存线上挣扎。即便如此,比方说老阿姨我当时的偶像还在踢球时,他踢的这场价格会高些,不踢会低些。所以一些明星球员可以做球霸,不看状态永远上场:)——这和戏曲不一模一样吗?谁说我看个戏都不能看人,看脸,看自家爱豆了!最后说说书店众筹之事。其实,我认为是不一样的。书店是小众,但书是大众,所以它的情怀会更多,但越剧,不管承不承认,是小众,它的情怀撑不满众筹可能。而且说点题外话,书是能够用来附庸风雅的“工具”,好多圈子好多人会拿这个来交际,撑底。举例而言,一本书的版本,译作的作者,这里头都非常有讲究,这个已经向收藏方面发展了,可以保证到书这个快消品有很大一部分不被时代淘汰甚至渐渐流金。我不太熟悉书店的运营,也没仔细看过他们的运营理念,但我的理解,肯定不会只为卖书而已。我理解茅威涛的梦想,要是越剧也能这样,在收藏、周边、活动等各种各样的辐射方面走出一条道来,那么越剧的明天不是梦。=============最后的最后,欢迎大家能去看一下南越的《柳毅传书》。这出戏也改过,但好歹每次改动都是相当靠谱的演员——角儿,有把握。本身得到过国家大奖,好象是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这一类的吧(南越官网坏了,我搜不到了哈哈),这个奖项很重的,向来不乱给。就演员而言,孙静和朱蔺都浸淫舞台多年。南越的商演并不多,但别误会,她们的演出绝对不少,南京的戏曲剧团面向戏博茶坊之类的文娱场地开放,疫情之前,一年都要演个两三百场是常规操作。所以她们的舞台经验都磨炼得相当充实,确实就是非常好的实力派演员。有可能的情况下,大家买票,观看,支持,应该不会失望的。竺音清响 | zhuyinqx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