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第一股“倒下”,“吞金兽”变接盘侠,医院还能大赚吗?
作者:周也
在医院看来,接种疫苗有害无利。就像小时候大家接种的各种疫苗一样,在中国,大家习惯生病买药都去医院。但是在国外,有条件的家庭都会配备家庭医生。
在中国,有家庭医生的家庭都是非富即贵的,而医生的收入也是水涨船高。尤其是医院,一天24小时不关门,有人甚至把医院比作“吞金兽”,每时每刻都在赚钱。
中国的医院分为两种:公立医院、民营医院。两者的区别十分明显,一个背后是资本,一个背后是国家。相对来说,公立医院更受大家的欢迎,而且医疗服务也更有保障。
不过,在赚钱能力方面,民营医院同样也不差。尤其是那些以“高质量”服务为招牌的民营医院,普通的一个病房,收费都要比公立医院贵出数倍。
有了资本加持的民营医院,却没了“悬壶济世”的善心。3月29日,民营医院第一股——恒康医疗破产重组落定。前前后后挣扎了7年,这个曾经的民营医院第一股,还是没能保住自己。
2014年前后,是资本涌入医疗行业的高峰期。医院投资并购行业掀起了一阵热潮,而恒康医疗也没错过这次机遇,几番大手笔的收购之后,恒康医疗一跃成为民营医院第一股。
几次大手笔的收购之后,恒康医疗的市值大涨,同时支出成本也高涨了不少。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不同,民营医院的所有成本都是靠背后的资本来扶持,一旦资本退场,医院也就离倒下不远了。
激进式扩张后,恒康医疗的债务不断增加。2018年恒康医疗业务爆雷,突然亏了13.88亿元。2019年亏损进一步扩大至24.98亿元。直到2020年,恒康医疗仍未扭亏为盈,成功被戴帽。
对于民营医院的不断退场,其实原因也很简单,资本和公益本身就是大相径庭的。
民营医院的背后是资本,而资本追求的是“短平快”的收益。但是医疗本身作为一项公共事业,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暴利”的。
以一个二级医院来说,想要盈亏平衡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而且期间还要不断投资资金,至少都在两三亿左右。如果想要赚得更多,时间线还要不断拉长。
民营医疗估值过高
由于资本的疯狂涌入,整个医疗行业的估值明显增速太快,而最终的结果就是估值过高,泡沫也太多。一旦出现意外,医疗板块的去泡沫会十分迅速。
医疗行业的赚钱能力毋庸置疑,但是民营医院急于求成的目的太过明显。作为民营医疗第一股,恒康医疗当初靠着“独一味”藏药起家,但是到了后期,恒康医疗只是在玩资本套路,真正的实力却没有展现太多。
医院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从人满为患的医院大厅应该可以得出答案,但是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在本质上就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对于公立医院来说是个好生意,但是放在民营医院身上,就是个未知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