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明白这个理:不要空手去别人家里
文/唯晨
《礼记·曲礼上》有云:“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说的是施人恩惠却收不到回报是不符合礼节的;同样别人对自己有恩却不去报答,也不合礼节。当然,这是古人对人际交往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人的思想开始发生转变,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并不需要用所谓的“礼节”来展现。甚至不少人完全看不上“礼节”那一套,认为所谓的礼节不过是惺惺作态,真正深厚的情谊根本不会计较细枝末节,于是表现得愈发大大咧咧。其实,感情免不了需要用金钱和礼品去维系,说谈钱伤感情的人心里比谁都明白,不谈钱者根本没感情。我们不支持过度包装,亦不认同毫无包装。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注重最基本的礼节,这是传统的精华也是彼此间的尊重。
千里送鹅毛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说的是在唐朝,有一个国王为了表达对唐王朝的友好,就派一个使者不远千里送去一只天鹅。然而这只天鹅却在半路跑掉了,说起来原因也很暖心,带着天鹅的使者长途跋涉在一个湖边突然想到天鹅已经被关在笼子很久,便好心将它放出来喝上点清澈的湖水。只是笼门刚一打开,天鹅就扑棱棱飞了出来,使者慌忙去抓,却只抓了几根鹅毛。眼看着天鹅越飞越远,使者捶胸顿足号啕大哭,随行的几个人也十分焦急,大家都劝他不要哭了,赶紧想想办法如何补救。出什么主意的人都有,最终使者却选择带上天鹅飞走时留下的几根鹅毛去面见唐太宗。当唐太宗打开精致的绸缎包后看到的是几根鹅毛和一封信,看完信后的他很快明白,原本要献给自己的“宝物”半路飞走了。同时他也看到了更宝贵的东西,那便是对方的坦诚,于是连声道:“难能可贵,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生活中,送礼的事情层出不穷,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总少不了彼此帮扶相互馈赠,只是有的人虚情假意有的人真心坦诚。越是关系亲近的人最终越容易反目成仇,并非当初二人之间谁“瞎了眼”,根本原因往往由于在关系好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彼此皆认为对方待自己的好为理所当然。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好到不分彼此的时候,便离反目成仇没了太远的距离。千万不要怀疑唯晨所说这句话的真实度,它早已在历史中被人一遍遍验证。不仅是陌生人之间的客气能够拉近彼此的关系,熟人之间已不可缺少“客气”,只不过这里的客气则表现为知分寸,守礼仪。越重视某段感情,就越要学会见外,那些不见外的关系,难免会在磕磕碰碰中灰飞烟灭,没有人会喜欢不被尊重的感觉,哪怕对方是最亲近最信任之人,你要明白,在情感中即便是无心之失依旧会伤人。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便是对有着血缘关系的父母子女也要保持最基本的尊重和礼仪,伴侣之间亦不可能没有任何秘密。我们不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但也不能过于耿直,有些表面功夫该做一定要做,不懂礼数终究无法立足。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少不了换位思考,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如今又多了一句:己所欲,亦勿施于人。无论什么关系都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任何关系都需要规矩,维持长久稳定的关系,必不可少的便是规矩。有来有往便是规矩,做人一定要明白“礼尚往来”的道理,到别人家去做客,无论是否有求于人都不能空手登门。这既是最基本的社交礼仪也是个人素养的体现。
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从古至今我们最在意的就是脸面,讲规矩不仅仅是礼貌还是给对方尊重和面子。我们在意的往往是行为而不是经济,千万不要因为对方每次都说“人来就好,不必带东西”而真的空手上门,更不要觉得对方经济条件富裕什么都不缺,便自作主张“怕他看不上”。或许从礼品本身的价值上来看,对方确实不需要,根本用不上,但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即便是一兜普通的水果,两把常见的青菜,都是“放在心上”的表达。人一旦到了一定的岁数和社会层次,追求就会发生改变,他们要的不是经济价值,而是态度。要知道人穷不可悲,可悲的是心穷,无论生活如何都不要放弃做个讲究人。
唯晨说:愿你的生活 在遇到我的文字后 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