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支笔一篇推送的奇迹 | 没你读不明白的《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老师于2011年出版的《传播学教程》在众人眼里有多经典,它在每年刚刚接触到新传学科的那些弱小可怜又无助的弟弟妹妹眼里就有多可怕。

我打出这行字的时候才发现今年是2021年,我们现在用的这本《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都已经十年了啊!十年时间,另一本经典教材《新闻学概论》都更新了3版了,十年时间,《网络传播概论》都换了三次封面了换了几位作者了——《传播学教程》依然地位稳固的坐在传播学入门教科书的第一把交椅上。

毕竟这本书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审视,问题固然是有,且对于初学者而言阅读起来的障碍也是挺大的;但书中对中国传播学的一些定义式的内容、对西方传播细腻和全面的讲解——以至于即使过去了十年,即使传播媒介已经发生了重大变革,如果要考新传,这本书依然是必读。

但就是阅读起来有那么点不对劲。

你有没有发现,明明前几章讲过或提到的概念,咋后面又重复提到了呢?所以这个概念到底哪个部分的内容?第一章讲了主我与客我,第五章也讲主我和客我。第七章讲拷贝,第十章还讲拷贝,这啥意思?这框架怎么做?

你有没有觉得无语,每一句话都觉得太重要了,一本书要给我画满了,全是重点,奥利给!,所以我的框架做出来,和课本目录也没差多少,可能我就比目录详细了那么一点;我的笔记做出来,也没比书本少多少,全都是我辛辛苦苦抄下来的概念!

你有没有觉得迷惑:都说要用5w框架来整理传播学教程,所以谁能告诉我「媒介技术」应该放在5w的哪里?内容研究里面又要放点啥?说来好笑,我甚至不知道5w传播模式要放在5w框架的哪一块...

你有没有觉得悲伤:津津有味的把「灰雁的不同信号动作」看了很多遍,甚至想拿笔进行二次创作,并且只要看到郭老师开始上升到马克思,就原地头晕。

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很笨:读的时候总觉得:有点东西啊!有点意思啊!但深究起来也不知道东西是啥,也不太清楚哪里有意思——都说看书要思考,所以思考什么?

如果你有以上问题,恭喜你,说明你第一遍《传播学教程》读的还是非常认真的。

拆掉装在你家的监视器,言归正传。

《传播学教程》这本书经典归经典,但囿于年限久远和时代限制,也因为郭庆光老师自己的一些学术经历,这本书存在一些对大家初次阅读非常不友好的内容:比如整个书本的结构并非是非常清晰的逻辑、比如不同的知识点会来回反复的出现、比如并没有在一章节内讲清楚一件事反而是跳跃着讲解、比如每一章结尾必然有不少又红又专的升华、比如内容有不少日本学者的观点、比如充斥着大量对西方资本主义传播的批判但又缺少理论化的论据...

这也就意味着,想要仅仅依靠通读《传播学教程》就入门传播学,相对比较困难。

那怎么办?

《传播学教程》要怎么读?传播学要怎么入门?说好的读书时要思考,到底是什么样的思考姿势?今天就来解决这个小问题。



以下五个问题,欢迎自我检验,欢迎对号入座。希望在三月末的小尾巴上,至少先帮大家把传播学整明白了。不然这新传的门,这内卷的路,你是进还是不进?

🦜
  第一个问题  
#《传播学教程》要怎么读?#
这怎么读的问题,要从两个维度来讨论。
第一个是读法。一般而言,像《传播学教程》与《新闻学概论》这类基础类书目,我建议大家读三遍。第一遍是粗读,在读的过程中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内容并构建起整个学科的框架逻辑;第二遍是精读,在大框架基础上对书本里的所有内容做到字无遗漏的细读,并且把重要的理论补充到大的框架逻辑里;第三遍是重点阅读,在阅读完其他传播学读本或者是其他教材后回过头来再读一遍书里的重点,温故知新。具体的阅读方法大家可以参考这篇推送:弟弟妹妹们,读书的时候读了个寂寞?
第二个维度是内容。想要在入门阶段全面的了解一个学科,则必须带着问题去读书;下面请各位已经读完任意传播学课本的弟弟妹妹们回答问题:
1、传播是什么?
2、传播学是什么?
3、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谁?
4、是谁在研究传播学?
5、他们如何研究传播学?
6、他们是怎么建立起传播学学科的?
7、他们形成了哪些研究学派?
8、传播学研究的基本分类?
9、人类传播的基本分类?
10、传播学的核心研究是什么?
11、从哪些方面进行核心研究?
12、探究出了哪些理论成果?
13、这些传播学研究的意义何在?
带着这些问题去读,读完再全面的回答这些问题,你的《传播学教程》就算没百白读,你的传播学学科也算是差不多入门了。
🦜
  第二个问题  
#《传播学教程》框架怎么做?#
首先,多啰嗦一句,谈谈为什么学习一定要做框架。
我们学习任何知识,实际上都是在不断扩充自己知识版图的过程。而当我们阅读完任何一门学科类似「概论」、「教程」这类书籍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是对整个学科有了一个大致的、宏观的架构认知——知道了这个学科的主要内容、主要对象、主要理论等上述提到的12个问题——而把这个架构可视化的方法就是框架。框架就是我们脑海中对「传播学」的初印象,在之后阅读像《范式与流派》《大众传播理论》等书的过程,就是这个框架不断丰富的过程。
补充框架的过程,即补充知识版图的过程,这个版图的丰满与否,即我们对这个学科了解程度的深浅。时刻知道自己学到了哪一步,这就是框架的作用。
传播学最基础的框架逻辑,叫5w框架,也是初学者最常用的框架。
5w框架又被称之为是大众传播框架,是一套构建在大众传播体系下的框架。虽然可以对绝大部分以大众传播学为核心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划分,但是像传播学的分支,如符号学、文化研究、群体传播、自我传播等概念无法进行明确的划分。某种程度上说,5w框架更适合研究大众传播,而不是传播学。
一个完整的传播学框架应当包括传播学的过去与未来——传播学起源、传播学研究者与学派、传播学研究方向、传播基本模式、传播学当代发展等,而5w框架最能代表的只是其中传播学基本模式的部分。
所以如何想要一个能涵盖传播学所有知识内容,且能够不断的予以你补充的空间,则必须在5w之外引入新的框架逻辑——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我琢磨出来的新内容《人类传播理论》的逻辑架构。
美国传播学者斯蒂芬·李特约翰在《人类传播理论》中从纵向和横向的纬度深入探讨了传播学学科建设中的基本路径,在纵向的维度上,探讨了传播者、信息、谈话、关系、群体、组织、媒介和文化/社会八大主题。在横向的维度上,传播理论汲取了符号学、现象学,控制论、社会心理学、社会文化、批判和修辞学这七大传统。
所以我们就可以把原有的5w分支,不断的丰富成八个主题与七个传统,即讨论了传播元素,也分析了传播源流,特全面!
特牛逼!
🦜
  第三个问题  
#《传播学教程》笔记要怎么做?#
于传播学而言,你可以有如下几种类型的笔记。
第一是框架笔记。框架笔记的作用是把一本书读成一张纸。快速的帮你搭建起整个学科逻辑、定位具体知识点的位置、不断加深你的记忆。
第二是重点笔记。大部分同学的重点笔记都是前期快乐抄书时留下来的笔记,也不怕大家伤心,没有哪个新传考研人能逃得过抄书的诅咒——书这个东西,自己不抄一抄永远不知道它有多浪费时间以及多么无用——但没关系,这至少是你摘录的一些重点理论;还有一种重点笔记就直接是书,把重点直接在书上标注,复习的时候直接翻书:也可以,就是麻烦。反正上述两种笔记,有一个就行了。
第三个是摘录和思考笔记。这个笔记估计大家都没有,建议你们把抄书的精力节约下来,然后把书里的「重要理论」「有价值的话语」进行简单照抄,并在旁边标注一些你的理解,比如你可以在议程设置理论旁边标注「微博热搜」,在「大众社会理论」的语句摘抄里谈谈今天的打工人与螺丝钉。
反正一个逻辑:框架+重点+思考=学会了!
🦜
  第四个问题  
#怎么才叫学懂传播学?#
读完《传播学教程》,且能把我在上面提到的十二个问题回答出来,那就算是入门传播学了。至于「入门」与「学会」和「学懂」之间的那道马里亚纳海沟,则需要考其他的传播学课本来补充了。
「入门」传播学是了解了学科在讲什么,但如果想要把上面《人类传播理论》八大主题和七大传统的新框架给补充完整,那还需要大家阅读大量的传播学书籍如《传播学引论》《范式与流派》《大众传播学研究》《对空言说》等。
其实我在这里想给大家补充一个2021年传播学研究的新趋势,假如你没有囫囵吞枣而是认认真真看到了这里,那你可得把我接下来这段话记好了收藏好了,等十二月份拿出来再看看,说不定就能帮你在几千人中拔得头筹。
中国的传播学研究正处于剧烈的转型中,这场转型有三大趋势:
第一是传播学研究从效果研究与功能主义的研究中挣脱开,开始出现大量的反思和质疑,就像批判学派对经验学派的质疑一样,不再关注媒介产生的具体影响,而是关注媒介与社会与人的关系;
第二是从大量华而不实的技术里挣脱开来,17年-19年无论是论文还是考研技术都是遍地开花,但这种趋势在当下已经被制止了,在告别了千禧年第一个十年之后,技术的狂热有所消退,学者正在用更审慎的目光看待技术。
第三个趋势是学科内卷严重导致的不得不从根源上重新寻找学科边界和理论基石: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已然出现了局限性,一味的更新互联网逻辑下的议程设置倒不如创造新的传播学理论,因而在这个层面传播学必须不断和社会学、心理学和政治学相结合,才能找到突破内卷的新道理。
学科的反思已成定局,继续循规蹈矩的理解5w和传统传播学已然不符合时代的需求——这场看起来很高级、和我们这些刚刚入门的新传小朋友没什么关系的学科变革其实已经慢慢的渗透在了不少院校的考题之中。
所以如果我们从最开始,在学习方法论和框架构建上就保持这种反思和丰富的模式,或许这就不仅是一场学科的反内卷,也会是你个人在考研中的反内卷。
落到实处,我的具体建议是:
「1」读通识类课本,做基础框架
「2」在基础框架的基础上查漏补缺
「3」读专业书籍 ,深入了解
「4」源头上探究传播的起源与发展
「5」基础框架作为大框架的一部分不断丰富
「6」带着质疑和反思的观点理解这个框架
现阶段对于大家来说,先做好第一和第二点,第三第四以及后面的内容我们循序渐进。学习嘛,总不能一口气吃成胖子,在遥远的十二月份,在考前,在未来你继续秃头的学校里,你的知识树一定茂密的如同你的头发。
🦜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