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小桃园街52号清真寺
小桃园清真寺,旧称清真西寺、上海西城回教堂。位于上海南市区小桃园街52号,是上海穆斯林宗教和教育、文化活动中心。因寺门正对着小桃园街,故得名“小桃园清真寺”。该寺初建于1917年。1925年,在现址重建,是一座四座园顶的具有西亚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现在,该寺还设有上海清真寺管理委员会、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等机构。
小桃园清真寺的建成和一位虔诚的穆斯林金子云有关。金子云是江苏省南京市人,回族。当年,他随父亲来到上海后,成为实业家。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断绝与日商往来,改为从四川等地贩运牛皮,销往欧洲,也获得较丰厚的利润。以前这里确实有过一大片桃花林,那是金子云的私家花园。1917年,金子云出资1.2万余银元,购入南市西仓桥街117号,占地2.4亩的潘姓绅士的花园住宅,捐作清真寺。六年后,金子云又拿出一万元银元,并请建筑设计单位绘就具有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图纸,送请清真董事会协助办理恰当的改建工程。他的建议受到广大穆斯林的拥护和赞助。工程历时3年,于1925年建成。新建成的小桃园清真寺为阿拉伯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合璧的建筑。
寺大门北向,庭院呈长方形。西侧为礼拜大殿,面积500平方米,为上下两层,可容千人同时礼拜。
上海伊斯兰教的主要寺院,上海市伊斯兰教协会所在地。1917年由旅沪伊斯兰牧同人设立,寺屋为教友金子云指点1925年改建后,成为一座具有伊斯兰特色的宗教建筑。主要建筑为呈正方形的大礼拜殿,殿顶平台中央有四角望月亭,竖有伊斯兰教标志的望月杆。1953年和1978年两次整修。成为上海和各地来沪的伊斯兰教教徒举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
小桃园清真寺是一座四座园顶的具有西亚伊斯兰建筑风格的清真寺。小桃园清真寺大门北向为拱形花格铁门,上额嵌书“清真寺”三字,门头横嵌《古兰经》的经文一节,人内是长方形宽敞庭院。庭院西侧是宏伟的礼拜大殿,面积约500平方米,可容近500人同时礼拜.大殿为上下两层,上层为二殿,有大跨拱顶结构,为国内伊斯兰教建筑中不多见。并有拱形多开窗户,光线充足,底层门额悬“显扬正教”匾额一方,门间镶有两块红木的阿拉伯经文对联,上额砌有《古兰经》文一节。
大殿顶部用石子浇灌的平台,在正中央大圆拱顶上有望月亭一座,高耸人云的“星月杆”竖立在拱形亭顶之上,为伊斯兰教寺院的标志之一。平台四角有四座阿拉伯式拱形圆顶,西南、西北角各有石方台一块,长凳四条,专供穆斯林诵经、休息之用。
庭院东侧有厅堂结构的三层楼房一幢,二、三层是图书室、阅览室、藏有中外各种版本的《古兰经》和伊斯兰教珍贵文物。底层为讲经厅堂,厅内放有一部清代中国木刻《古兰经》和一部乌尔都文注释的印度版巨型《古移动图片兰经》。墙壁有中堂和条幅,以及经文香炉、香案、花瓶等陈设。庭院北侧尽头为教长室、会客厅,以及水房等。
建寺以来,寺内曾经举办过各类学校:1928年为上海伊斯兰师范学校建校初期的校址(后搬至青莲街),以后又创办过经堂教育,以及普通的子弟小学——清真国民小学、明诚小学、崇本小学和上海回教孤儿教养所等。从1917年至1937年,该寺曾接待来自陕西、甘肃、宁夏及全国各地汇集上海赴麦加圣地朝觐的穆斯林,并为他们提供食宿及协助办理出国护照、兑换外币、购买外轮船票等,为中国穆斯林出海朝觐的集散地。
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310102935190000071 小桃园清真寺民国老西门街道
-
(2015-11-27 16:55:38)
-
(2015-11-26 16:15:51)
-
(2015-11-25 15:50:01)
-
(2015-11-24 09:15:03)
-
(2015-11-23 15:58:31)
-
(2015-11-22 17:01:05)
-
(2015-11-21 15:44:52)
-
(2015-11-20 15:52:07)
-
(2015-11-19 15:31:29)
-
(2015-11-18 16:5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