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往事(连载)

闽南往事(连载)
文/瑞玲

我的太奶奶有一个在我听来,很好听的名字:蔡蜜。

人如其名,太奶奶长的很甜,爱笑。

圆盘脸,黝黑的肤色,一双大眼睛忽闪,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梳着一条垂挂到腰间的麻花辫子,利索,也不失温婉。

有关于她的一切,我是听我父亲说的,而父亲是听奶奶说的。

父亲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排行第九,出生时,他的爷爷奶奶都过世了,等他四岁,他的父亲也因病去世。那个时代,和所有山村里的野孩子一样,他上山拾柴,放牛,摘野果,主食就是地瓜,可也捞不到吃饱,因为他不会干田里活,粮食是要给下地出力气的哥哥们吃的。

一到下雨天,父亲只能在家里玩,家里的方桌抽屉里,有好几颗大大小小,手指般长的石块。光滑,有着好看的纹理,平的一面刻着字和图案,父亲把它们当玩具玩,盖在湿泥巴上,印在被雨冲刷后的,软泥墙上。他不知道上面印出的是些什么,只知道这些大大小小的石头,是他父亲的遗物。

家里的阁楼,年久失修,一次大雨之后,终于塌下一个边角,哥哥们爬上去加固,从阁楼里整下不少旧物件,有一只底下平整,边呈菱形的铜壶,从一堆破烂物件里滚了出来,奶奶说那是熨斗,是父亲的爷爷,当年从南洋带回来的。。。

  (一)伤离别

大约1885年正月,我的太爷爷陈降,成家了。
那一年他18岁,新娘就是临村的蔡蜜,那个这个爱笑的姑娘,17岁。

包办婚姻,在洞房的第一天,彼此才相见。然而命运却有心成全这对小夫妻。他们一见钟情,太爷爷长得就像个白净的书生,身材中等,眉清目秀,双眼中透着一丝倔劲。

岅头村,位于福建南安县的英都镇,从镇上到村里,当年基本靠双脚的情况下,要整整一天时间。村民们挑着重担的柴,猎物,到镇上变卖,换取生活的必需品,生活过的很艰辛。

太爷爷也自幼随父兄去山下镇上卖柴火,草鞋,等山货,自产自销,小小年纪也算是见过一些人世间的热闹场面。

太爷爷排行老四,上面有三个哥哥,都己陆续成家,婚后,哥哥们便开始分家,本来就微薄的一份家产,分成了四份,三个哥哥先挑,轮到他是挑剩的最后一份,最偏远的田,最瘦的果树,和两间泥墙老屋,又离溪沟最远,忙死累活,都糊不了两张嘴。

太爷爷恨哥哥们的自私,却也无力改变分家的结果,年轻气盛的他,在祠堂里指天发誓:

“我,陈降,一定要出海,赚足十三担银元,让人给我挑回来,给你们看”。

家里的堂屋到道路有高高低低的十三个石阶。他有些孩子气,却也立下男人气概的誓言。

清末,福建一带陆续有去南洋做工的人,村坊里也是老乡带老乡出去,辛苦做工几年,回来衣锦还乡,造屋修祖坟,娶妻生子,安稳渡日。
他们是村民们交口羡慕的人物。

也有死在异乡,捎回的只是一坛骨灰的。

但每一个出去的人都不会相信自己会那么倒霉,更何况,在家穷死,饿死,不如去搏命一试,也许就是幸运儿其中的一个,人总是会有对自己不自量力的评估,尤其在年少时。

太爷爷没什么可收拾的行囊,揣上新婚妻子给他做的几只甘水粽,几双草鞋,用破布打了个卷,隔日,便辞别了父母,随同村的一个兄弟出发了。

农历两月份,天却格外的暖。

山路边的桃花,有些乍开了,像提早来送行的先知,一丛丛,一簇簇崭新的粉色的花瓣,印红了离别人儿的脸庞。

年轻的蔡蜜,依依不舍的送了一道弯,又是一道弯。

“回吧,太远了”
“记得带信回来啊”
“好的,你一定等着我,赚到十三担银元,就马上回来”
“没那么多也回来,我等着你”

陈降的背影越来越远,在山道的拐弯处,他转过身来,朝那个还在原地的妻子挥挥手,好像在喊着什么,又像是被风吹迷了眼,胡乱的擦拭着脸庞。

蔡蜜远远望着丈夫年轻的背影,单薄的如同一片树叶,终于吞没在大山的背后。想起两人相拥时那些贴心的话,似乎是昨夜的一场美梦。结婚才不过小半个月啊,亲热劲都仿佛都还是弩弓上的箭,那些滚烫的情话一遍遍的回味在心头。

她不知道,十三担银元,究竟有多少?是不是就能盖起描着彩色的四季花,屋檐翻着漂亮燕尾的闽南大厝。不知道,丈夫要多少年才能攒足这十三担的银元,甚至她莫名其妙的发愁,她的丈夫,如何把银元挑回岅头村,那得走烂多少双草鞋啊。

唯独她还没细想到,她该如何一个人过日子,一个人,去犁那远离水沟的田,一个人,去采摘果树上的果子....长长寂寥的山村岁月,这个爱笑的新媳妇,似乎忘了这些马上就要扑面而来的生活艰难。

(待续)

---------------------------------

官方微信:shu2016816

萧山网络文学第一平台

(0)

相关推荐

  • 肖东芳 | 清明故乡行 一一 寻根祭祖

    北渠子村八台是我爱恋的故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里有一座高高的脑包山:脑包山后面是一片野杏树林:紧挨杏树林的北山坡向阳处就是我祖辈的坟墓.那里埋葬着我的太爷太奶奶,爷爷奶奶,二爷爷和二奶奶,还有二叔. ...

  • 长篇小说连载 || 梧桐巷 十七章 : 持家有道

    梧 桐 巷 黄立云 著 作者简介 黄立云,江苏泗洪人.曾用名,春风杨柳.震西.江苏作家协会会员,宿迁市作协理事.<民生与物价>主编.宿迁市政协常委.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主任.先后在省级以上刊 ...

  • 李官桥往事

         李官桥往事 文/杨杰 在我小时候的记忆里,周围人都叫我们"河南老侉".我悄悄问老太:他们为什么这么叫咱们?老太总是咬牙切齿地说:"这些当地的蛮子们欺生,埋汰咱们 ...

  • 【045】“我的父亲母亲”全国散文、诗歌有奖征文大赛白建平作品

    严父家风正我行 白建平(山西) 记得小时候家里,一顶大红躺柜上供着一尊观音菩萨瓷质像,观音端坐莲花瓣,一手持净瓶,一手中的柳枝作洒水状.观音像前放着一个铜质香火炉.逢时过节的爷爷奶奶会点燃三炷香插在香 ...

  • 闽南往事(连载八)

    <闽南往事>连载 文/瑞玲 (八)我来到你的城市 儿子的呱呱坠地,让一家人欢欣不己,从出生时像个皱巴巴的小老头样,到几个月后咿咿呀呀的小胖墩,在不断的变化中越来越可爱.日子过的繁忙热闹,院 ...

  • 闽南往事(连载六)

    <闽南往事>连载 文/瑞玲 (七)俗世间的美好 喜欢一个人,就是竭尽所能的对她好.这一点在庄恺身上表现的很鲜明.用庄恺的话来说,能遇见蔡蜜,人生一下子有趣了. 你认为对方应该会好,而事实还 ...

  • 闽南往事(连载五)

    <闽南往事>连载 文/瑞玲 (五)庄少爷的心事 茴姐还是没能等到庄少爷回来,侄子来接她了. 同安乡下的屋子落成,进屋吉日挑好,接下来一系列的进屋酒,拜神,请祖宗,这日子不便改动. 庄家赠茴 ...

  • 闽南往事(连载三、四)

    <闽南往事>连载 文/瑞玲 (三)南洋来的消息 带来讯息的是一个三十岁左右年龄的男人,中等身材,着一身褪色的黑布衫,手拎竹编手提箱,风尘扑扑. 多年来一直在福建沿海一带船上打杂,惠安人. ...

  • 闽南往事(连载二)

    闽南往事(连载) 文/瑞玲 (二)山村岁月 山村里的岁月有时是凝滞的,甚至与世隔绝. 山是绵延,视线里一座连一座,没有边.像重复的每天,劳苦一天也接一天. 整个村子几十户人家,白天忙碌,只顾了埋头田里 ...

  • 闽南往事(结局)

    <闽南往事>连载 文/瑞玲 (九)长长的告别 陈降在庄家的客堂里,回忆完这十五年的事,天色己经临近傍晚了,庄老爷沉默不语,神色凝重,夫人不断拭泪,蔡蜜和陈降也是泪眼相对,两个孩子倒不理会这 ...

  • 长安往事·连载丨印象伊沙4

    长安诗歌节 新世纪诗典600首庆祝专场 印象伊沙4 特意在网上查了一下详细的资料,那一天的时间停留在2012年11月24日前后. 我所在的单位万邦图书城要举办一场"火焰与词语--<新世 ...

  • 长安往事·连载丨印象伊沙3

    印象伊沙3    2010年上半年,我除了知道学校里的校园诗人,学校之外的诗人谁都不认识的那个年份,我觉得很有必要回忆一下当时的诗歌氛围与伊沙的点滴. 尚未和伊沙近距离交流之前,在各种文人饭局上,身边 ...

  • 长安往事·连载丨印象伊沙2

    印象伊沙2 说一说我的<聋子>被新世纪诗典.伊沙推至网易微博和新浪微博之后,火起来的一些始末. 2011年,大二下半年.我一时脑袋发热,对文学的痴迷几乎是超越了对自己的热爱.我省吃俭用,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