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文章|| 特级教师盛志军——教师节送给孩子们的故事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走读活动7— 对话特级教师
深情一吻
6月27日中午,上完第五节课,郁达夫中学八(2)班的学生都去食堂吃饭了,教室里只有一位身穿红色T恤的老师站在讲台后,他缓缓地低下头,深情亲吻了这个讲台。
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盛志军,他走上讲台39年零8个月了,这堂课是他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节课。在微信朋友圈里,他写道:“今天终于上完最后一节课,结束了我在一线教学四十年的教学生涯,百感交集。”
——富阳新闻
9月10日,在郁达夫少年文学院的邀请下,盛志军、许一凡二位特级教师,与文学院的孩子们,在亚林嘉苑的草坪上,给孩子们上了生动一课,活动结束以后,盛老师把在现场向孩子们讲授的二个故事,送给富阳所有的孩子们,并祝福孩子们健康成长!
家长们赶紧仔细看了,并推荐给孩子们!
野 山 的 童 趣
我的童年是苦难的,我的童年是快乐的!
我的童年是在贫穷的山沟中度过的,从小刺激自己视觉的就是四遭的山。这里的山并不是光秃秃的烂头山,而是覆盖着竹、木、柴、草的野山。
春天,满山的万物吐着嫩芽,遍野的山花争相斗艳。蜂忙蝶忙人更忙。我和我的小伙伴阿龙、阿新一头钻进密密的灌木丛中去抓“特务”。我用嫩枝扎成伪装的草帽做特务,让他们来捉我。“咦?在那里?”“我在这儿哪!”哈哈,还是自己来投降!
夏天,满山的万物张着大扇,遍野的山花开始孕果果。没有大江和大水,只有溪水潺潺流清泉,汇集到山湾的小水库,犹如一面大镜天上来,清、静、凉!我和我的小伙伴阿龙、阿新,一跃破天镜。我们游啊游,太阳公公也要去睡了,我们也该回家了。三个妈妈急得到处找。我们刚想爬上坝,衣裤早已被拿走,等着我们的是光屁股上的竹枝条。啊呀,真是教训我们的好“刑具”,不伤骨头就痛肉!
秋天,满山万物尽在染缸中,遍野的山花已经结果果。我和我的小伙伴阿龙、阿新,跑了这山到那山,爬了这树到那树。“糯米饭”、“野猕桃”、“鸡屁股”,还有带着“刺猬”壳的“野栗子”,三人统统吃个饱。回归还要带上“白栗果”和“苦果子”。白栗果卖上小钱买本连环画,苦果子可不能生吃哦,放在火堆里原始的烧。“啪……”,哎啊,一颗果子因为没有切壳,跳起来了,跳在我红红的小脸上,生出了一个水泡泡。
冬天,满山万物缀银花,代替了遍野的山野花,树枝上还挂下冰棍儿,竹子被压得吱吱叫。山里的气温就是比平原低,山里的白雪就是比平原的厚。只知道大人说城里有照相,可我们只有听听解解渴。我和我的小伙伴阿龙和阿新一起堆雪人,打雪仗。尤其是选一块平平的厚雪地,来一个“一、二、三,拍!”三人扑在雪地里,迅速站起来。呵,三张小脸真的都印在雪地上了,“照相”成功了。我们又是欢呼又是跳,你看我,我看你,发上、眉上都缀上了花,稚嫩的脸蛋笑开颜。
这样的趣事说不完。围小虾、捉小鱼、药泥鳅、钓黄鳝、剥青蛙、吃蛇肉、夹老鼠、捣鸟窝、扑小鸡、爬竹稍、打纸枪、劈大刀、破石门、“西游记”、捡破烂、撬铜锁、偷南瓜、种小菜、转旋陀、滚铁环、下瓜棋、看小书、飞纸镖、跳“乌龟”、玩弹洞、骑竹马、扎草人,画壁画、写碳字、斗蟋蟀、抓蚱蜢……,
我和我的“闰土”们就这样在山里生来土里长。
朋友,也许你在喧闹的城里生,也许和我一样乡下长;也许你在幼儿园背唐诗,也许你和我一样滚泥巴;也许你我同时代,也许相隔两代人……但我想你也有一段快乐的童年,也有许多天真有趣的事,那么你就说说和大家分享吧!
《编者按》
盛老师在给孩子们讲述的时候,希望孩子们多走近大自然,从大自然中吸取生活的养分,学会观察,让孩子们一定要记得,写作一定来自于生活!
我的中学语文教师
时隔35年,然而,我高中的一位语文教师却无法从我的记忆中抹去,并且印象是那么的深刻,在教学中一件件小事永远令我感动,激励我为学生的发展一直坚持不懈的努力着。这位语文老师的名字叫陈维烈。
这个老头不简单
第一次站在我们面前的他,近六十的年纪,个子不到一米六。真是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他第一次给我们上的课不是语文书上的课。因为当时的课文好多都是从报纸上下载下来的歌颂工农兵的通讯,一个个高大的形象,用现在的话来说,象是要我们到哪一个寺庙去膜拜大小菩萨一样,实在无味。他上课了,每人发下一张用我们本地土纸印刷的讲义,上面密密麻麻的印着钢板油印字。一看题目是《药》——鲁迅。鲁迅的作品在哪个年代可走红的,(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的,有人欣赏他的斗争精神。)我们这位老先生也特别喜欢。他说,在所有的文章中,我最喜欢毛主席的文章和鲁迅的文章。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这篇小说。他先从鲁迅的生平,讲到鲁迅的文笔,从绍兴讲到北京、上海和广州。当时我们这些农家孩子像着了迷,我们可从来没有听到这样的故事。使人似懂非懂,但是,有一点肯定的,这个老头不简单。第一节课并没有讲课文,就是听他天南海北的吹。
第二节课开始了,他才转入课文,什么历史背景啊,思想性啊,人物塑造啊,冲突啊,中心啊,层次啊,写作特点啊,一些古里古怪半文半白的优秀句子啊,都上来了,我第一次知道有个叫什么辛亥革命。我们被搞得晕头转向。但我们还是被他吸引着。第三节他帮我们好好的整理了一下,我们才对鲁迅的作品略知一二。他最后小结说,鲁迅的作品有些不好理解,但他的文章是最好的,你们在今后还要继续去读它。我真想不到,他这张瘪嘴这样会说话。我有些开始佩服他。
写作文改五遍
我的这位老师在写作上要求很特别。每学期要求写作文五篇,与现在的语文老师相比可能也不多。但是他每次的作文至少要我们改五遍。第一次写好后,他会在作文本上密密麻麻的改出你的错别字和病句,然后就在文后起码写上一百多字的评语。提出问题和修改意见。接着,你只有老老实实的修改,抄请楚再交给他。有时,还叫到办公室或寝室当面提意见。这样反复五遍,一直到他满意为止。当时,我们真恨这个老头,现在想想,真不应该。两个班100多个学生,他的工作量大的不得了啊。修改完毕,还有一道工程呢,你知道干什么,他还要我们用毛笔抄在作文本上。两年后,我们班的作文有了飞跃的进步。如果说,我现在能写点东西,完全是他的功劳。我后来学数学了,词汇贫乏,但是他给我打下的写作基础永远在,否则,我是个很不会写东西的人。高中毕业时,我已经写了一篇散文和一首诗,他帮我寄到富春江杂志社,果真发表了,我看到铅印的作文,真是太高兴了。
到实践中去学
最使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他非常重视学语文要到实践中去学。
他教了我们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山的讲话》后,就多次对我们说,文艺一定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你们都是农村孩子,要向贫下中农学习,为贫下中农服务。学了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他就要我们向毛主席学习,他说,毛主席的文章完全是深入农村后写成的,是一篇伟大的调查报告。之后,他“开门办学”,把我们班以四人一组,分成若干组,要我们到当时的公社各个大队去调查,并写一篇调查报告,写好后还要读给当地的大队干部听,满意了才能交到他那里。
我和我的同学来到自己的村,正好我们大队正在开辟一座柴草很少的“瘌头山”,在种上茶树,这是“农业学大寨”的一个壮举。我们去调查时,满山已种好了茶树。首先我们听取大队干部的介绍,详细地记好笔记,再实地查看。回来后,觉得很有东西可写,再不会咬笔杆子了。我执笔写了一篇4000多字的题为《昔日瘌头山,如今成绿园》——记盛村大队干部群众战天斗地开辟荒山的事迹。读给当地农民听,吸收建议再修改。后来老师又和我们到大队干部处了解情况再修改,终于完成了这篇通讯。之后他要求我们投稿到富阳广播电台,哈哈,录用啦!
今天想起这些事,又联想到现在什么新课程改革,要与生活结合起来,但实际上还是穿着新鞋走老路。我这个语文老师才是全新的教育理念,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写于2005年)
《编者按》
盛老师给孩子们反复的强调一点,好文章要修改,反复的修改才能出好文章,并引导孩子们要学会思考,参与实践。并从自己的成长经历,给孩子们讲授了方法论。这是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传递与分享,也是一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