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想留下一点乐善桥的痕迹了?

乐善桥

                                                     刘述涛

‍乐善桥,又叫遂川老石桥。当年取名“乐善”,就意味着这座桥,全是由乐善好施的人捐款捐物才建起来的。现在老辈人的嘴里还会讲起,宣统三年(1911年)开工建设乐善桥,选取藻林悠富举人郭聚奎担任首事。为了能够募集到建桥的钱财,郭聚奎脚穿草鞋,身穿粗布衣服,头戴斗笠,奔走于万安、泰、南康及遂川周边的县镇,进行募捐游说。他说到遂川人出行的不易,依靠建于宋景佑年间的中渡浮桥。大水一来,就隔河千里。许多人被他的真诚所打动,打算好酒好肉的招待他。郭聚奎却说,好酒好肉皆成屎尿,何不将钱直接捐去建桥,建桥修路,乃是积德行善之事。就因为郭聚奎的四处奔走,他为乐善桥募集了大量的资金。

这座桥才从1911年一直建到民国七年,也就1918年才完工,前后花了整整六年。这六年全县响动,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多少工匠不要一分钱出义工。就连南门口,沙窝里的叫花子,都跑到建桥的工地上担沙搬砖,都说为了自己死后,修点阴德,

乐善桥全长49丈,宽2丈,高3丈有余。竣工后的乐善大桥,成为了民国时期遂川江上唯一的一座八孔大桥。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遂川人的交通状况,让住在水南水北的人不再担心涨水就过不了河。

1928年的1月,毛泽东率领的工农红军攻占遂川县城,在乐善桥上发生激战,敌人守,工农红军攻。住在河两岸的老百姓都说,听了一夜的炒豆声,鞭炮声。后来,工农红军又在乐善桥上打过几仗,乐善大桥见证了土地革命时期,战争的残酷。

当时间来到了1945年的元月,为了阻挡日本军队对遂川县城的入侵,国民党的部队在南岸设防,并将乐善大桥北端炸毁了一孔。只可惜,日本27师团的部队并没有从井冈山方向来,而是奔袭了莲花,然后从莲花进永新,通过永新与新江交界进入遂川,沿着衙前一直杀到了砂子岭飞机场。然后又直奔遂川县城,在遂川江边乐善桥前,与国民党守军展开激战。打了三天三夜,战事无比惨烈,日军不断增兵攻打南岸的国民党守军,国民党守军却依托江势,展开严守死守。第一天,日军无法渡江,却丢下几十具尸体,造成血染成河。第二天,仍是激战。第三天,日军从永新运来大炮,才将守在南岸的国民党部队冲散。乐善桥又一次见证了历史,看见中国军人的气节。

日本部队只在遂川县城呆了一个月,就匆忙逃往了赣州。重新回归到平常生活中的遂川人,用木头木板架设,修补被国民党部队炸毁的那个孔,免强能够行人。到了民国36年,也就是1947年,乐善大桥迎来一次大修,将炸毁的这个孔重新修复。时间来到1951年6月14日,遂川山洪暴发,江水猛涨,从上游冲下来不少树木横杈,树木横杈拦在乐善桥洞。几经摇晃,乐善桥全桥倒塌。从此,遂川人的眼里,就只有乐善桥毁坏之后,留下的一些痕迹。来来去去,以前去往遂川中学走在老路上的人,走到这里,都会停下脚步,放眼过去,想起那座曾经拥有过多少遂川人的梦想与希望的大桥。

这些天,好多人都在同我说,乐善桥旧址旧痕迹要全部挖掉,要在这里重新建设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建筑。我在想,重建什么样的建筑都不奇怪,也不新鲜,无非就是构思上大胆新奇一些,外观上时尚光鲜一些。但反过来,如果在这个位置上建一座爱国主义基地,重塑乐善桥的故事,恢复乐善桥的模型,告诉那些后来的遂川人,在这个地方,有我们遂川人乐善好施的楷模,也有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领导的工农红军在乐善桥上的激战,以及抗战时期,为了保护遂川,流下的血泪故事。那么,会不会比那些没有血肉,没有生命的建筑,更让我们能够感受到文化上的力量,与文化上的自信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