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川人的山
遂川人的山
刘述涛
从古至今,遂川都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说。足见遂人的日子,是推门见山,依山而居,傍山而眠。遂川人日起看山峰上云海缭绕,夜梦中听山风呼啸而去。
遂川的山,雄奇峻险,独立成景,连片成画。遂川的山,山连着山,重重叠叠,绵绵不绝。遂川的山,千年耸立,润育万物。
山,乃万物之源,有山的地方,就有生灵。
小的时候听大人们讲,山里有老虎、豺狗、野猪、猴子等动物,长大后不见了老虎、豺狗,却可见成群的野猪,落窝的野鸡和飞奔而去的野兔。山上还有楠木翠柏,古樟绿松,银杏红豆杉等名贵树种。
红心杉木,最值得一说,它曾经被世人称之为“黄金条子”,定为贡木,被当时的朝廷征用。史书上载:南唐保太初年(943年—947年)朝延采斫竹木,修金陵(今南京)宫室,于龙泉场设场(今遂川水南上街南城),命李孟俊(今浙江绍兴人)充掲使知场事又加采斫使,为李昪修金陵宫室、造船,贡木之机构,督办木竹。保太中年(948年—952年),治官室巨筏为浮沙所设,至宋景德三年(1006年)龙泉县溃出杉木二十余条。北宁治平元年至四年(1064年—1067年),龙泉县(今遂川县)出现了杉木市场。随着杉木市场的出现,为了体现买卖木材中的公平正义,龙泉码应运而生,得到三百多年的使用和推广。
现如今,龙泉码已经远去,但大山带给人们的福利,却仍在继续,在这些福利之中,有茶叶的身影,金桔的果香。是大山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遂川人,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遂川人。山,成为了遂川人的生活背景,山,成为了遂川人的生活依靠。仍不能够忘记,在遂川的山山脉脉之中,曾经有毛泽东的故事,红军的身影,还有战斗的场景。在那些半山腰上的残墙断壁上,今天还能看到红色标语,弹痕的印迹。曾经在五斗江的山上,发生了“五斗江战役”,朱德站在山岗上大喊“同志们冲啊!”新江横石的一座山上,萧克将军有关于红军长征前的动员讲话,现在还在山谷中激荡。曾经多少的红军指战员,在遂川的山路中穿来穿去,就像是自己家中一样。
每个遂川人的记忆里,都有一座山,这座山是小时候打柴火爬过的山,去上学绕过的山,自己家背后放牛时的山,也可以长大之后,想要去攀登,想要去跨越的一座山。这座山,叫“斗笠岭”、“牛头岭”,或者是“高脚岭”、“巾石峰”,又或者是“南风面”、“鹰盘山”。不管是哪一座山,想起它的时候,心中充满了记忆,脸上沉浸着往事。
遂川人还爱把房屋建在山谷之中或者是山腰上。经常有人问,你家的盘子打好了?话中的“盘子”,自然是屋盘子。遂川人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愿意用一生的勇气和信心,将一座山砸出一道“︻”的口子,房子就建在这样的口子中间。房子的前门一开,亮亮堂堂,天高地阔,后门一开,全是大山。山,便成为了遂川人的靠山。
有了靠山,日子就过得山一样稳固,山一样丰富。虽是一年四季,风景不同,但四时的变化,可看春天的山,万木葱笼,树木吐绿,映山红竞开。尤其是一场春雨过后,站在山顶,美景尽收眼底,云雾在山谷间来回穿梭。恰似一幅浑然天成的油画。夏天的山,可观松,可看云海。一早一晚,红霞映满天的时候,站在山顶上,万道金光将心都照亮了。秋天的山,枫叶红了,树叶黄了,站在石门岭,站在红旗坳,放眼望去,山谷的秋天,尽在心中收获。冬天的山,可观冰雪,那树上的一串一串的冰挂,分明是童年的冰淇淋,含在嘴里,冰冰凉凉,甜甜脆脆,什么时候,心里都放不下。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行走在大山之中,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激起了水声,那茶盐古道上挑着重担的脚步声,那千年鸟道上,千千万万只鸟的鸣叫,分明就是山的语言,山的歌声。
遂川的山多,古寺庙宇也多。一座山,一座庙,一段故事,一段传奇。从县城,到南风面,皆有建在山顶或是山腰上的古寺庙宇。这些古寺庙宇,不但里面有念佛的禅音,还有那从远古走来,在悬岩峭壁中,流出千年痕迹的山泉水的滴答、滴答的回声。
面对大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刀耕火种,曾经是遂川人生活的真实写照。累了,坐在山顶上抽上一袋烟,烟抽美了,站起来看那像油画一样的梯田,一层一层依着山势,从山脚下一直延伸到了山顶上,就像是一块连着一块的地毯一样往上铺。梯田如诗如画,山也如画如诗。梯田因山色而更加美丽,大山因梯田而更加柔和。坐在山顶上的人,看着看着,心思定了,日子稳了。他们心里明白,有山就有一切。遂川人爱说,柴方水便,挑米上埂。只要有山,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就全都能给解决。
遂川的山,就是遂川人的脊梁,遂川的希望。不管是走到哪里,遂川人的骨子里都有着山一样的性格,海一样的情怀。不管是走到哪里,遂川人都放不下心中的那一座山,只要一想起它,就知道自己又想家了。
山,就在那里,它不向你走来,你就向它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