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大婴儿肺炎针灸治疗
120天婴儿漏底伤寒针灸治愈记
婴儿身体娇弱,脏腑之气未充,若遇乳食不节,或逢寒温失调,致脾胃运化失常,易成泄泻,若肺卫功能失常,或致咳嗽痰喘。针灸对婴儿病有很好的疗效,见效快,疗程短,方法简便,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白姓男婴,洛阳市洛龙区李楼镇,四个月大,因发热、腹泻来诊,时在2021年3月24日上午八点。
孩子妈妈代诉,孩子在22日时突然拉肚子,一天六、七次,稀绿便、继尔咳嗽,不食,吃奶即吐,喉间痰鸣音不断,呼吸急促,精神不振,不玩儿,下午开始发热,至当天夜里持续发热,哭闹不止却声微,发热最高至38. 3度。
第二天见孩子呼吸更促,面色暗紫,烦躁,孩子妈妈曾学过针灸,知道针灸功效,所以选择针灸治疗。
刻诊见婴儿发育尚可,正在妈妈怀中睡觉却不安稳,时不时蹙眉哼唧,又看面色偏暗黄,胎发稀疏细弱,在额上结绺,喉咙间痰声咕咕,呼吸略促。先逗醒孩子,免得针刺时受突然惊吓,询及孩子平日以母乳喂养为主,半月前曾添加少量奶粉,食后出现大便干结,遂停用奶粉,只以母乳为食。
又看三关色黯,用酒精棉球从食指近端向远心端擦试,见气关指纹紫滞,隐隐透向命关,指端略凉,神疲且烦躁。
诊为内伤乳食外感风寒,拟以针灸治疗。
针刺前让妈妈坐姿双手横抱孩子,适当逗抚孩子,吸引注意力,对于四个月大的孩子,可以让妈妈发出声音吸引目光。
因为孩子睡眠时针灸,易成惊吓,反而增加病证。有首次带孩子来扎针的家长,总是要求在孩子睡着的时候扎针,说让孩子少哭两声。这一点切记不行,一定要把孩子逗醒,另外要注意,孩子嘴里不能有食物,避免哭闹时出现窒息。
先让婴儿侧身躺在妈妈腿上,先轻轻解开婴儿衣物,稍稍暴露预扎针部位,医生用75%酒精棉球,先在预扎针部位做第一次消毒;妈妈低头凝视婴儿双目,可轻轻哼唱儿歌或发出别的声音,逗抚婴儿情绪,医生与家长配合,一边解开衣服,一边切准穴位,再次皮肤消毒,迅速开始针刺。
取穴:百会 天突 中脘 肓俞 内关 四缝 少商 商阳 足三里 身柱
针灸后嘱家长立即给婴儿穿好衣服,半小时内不要吃奶及任务辅食。
若至下午仍腹泻或精神不振,可以再来针灸,婴儿病,用毫针浅刺,快速出针,不留针不行手法,一般情况下,针一次即可迅速收效,若遇病情紧急,一天之内,可以重复针刺两次甚至以上。即《内经》言:“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象庄郭氏家传针法,对一岁以下婴幼儿针灸,快针浅刺不留针,要求医生必须手法纯熟取穴精准,用0.30毫米直径,寸半毫针浅刺,不行手法,最大限度缩短治疗时间,保证疗效。
当天下午五点复诊,妈妈代诉,针灸后孩子又拉了两次,还是不吃奶,嗜睡烦躁,哭声无力,体温37.8左右,喉间痰音咕咕,时有呛奶,呼吸仍促。
孩子妈妈焦急担心说,中午回家后,因孩子依然咳喘腹泻,又去附近社区服务站,医生听诊后,怀疑为支气管肺炎,双肺有湿啰音,发热,呛奶,建议输液治疗,家人纷纷赞成,孩子妈妈是力排众议,坚持针灸治疗。
看孩子面色暗淡无泽,哭声微弱,双眼惺忪,腹软,指纹淡紫已至气关。立刻恍然,这是伤寒自利,表现为咳嗽痰鸣腹泻,发热一般不高,但手足厥冷,乏力蜷卧,太便溏稀色青,完谷不化,症见发热微汗出、不食,吐泻频作,家长一般只注意到孩子腹泻,不知病在上焦肺卫。因婴儿脏腑之气未充,五脏气弱,因乳食不节,中气失运,使卫外之力不足,又遇寒温失调,即成伤寒自利。民间俗称“漏底伤寒”。始见于陶节庵《伤寒六书》,表现症状咳嗽、呼吸急促、下利。陶氏谓:伤寒自利,多责于热;杂病自利,多责于寒,亦不尽然。见之于婴儿,因其五脏之气本弱,虽因脾虚泄泻却非洞泄,虽有肺卫伤寒症状又不明显,因稚阳稚阴未充,虽病重却无典型症状,稍有不慎,极易误诊。
我在2015年左右前曾治一婴儿,半岁,也是伤寒下痢,当时家长代诉症状主要就是腹泻,有发热咳喘,但发热不高,当时经验尚浅,按小儿秋季腹泻扎针两天,没有明显效果,腹泻没有减轻,并且症状似乎加重,孩子家长第三天找到当地一个西医,诊为肺炎,并且拍胸片正明,双肺阴影明显,立刻以西医输液治疗,治愈。过了一年多,孩子妈妈因为别的问题又来找我看病,说起这个问题前后经过,当时真的羞愧难当。怪自己医术未精,险些贻误病情。阎季忠在《小儿药证直诀.序》里说,治小儿固难,治乳子最难,盖治病之难,难在识证,识证之难,难在诊断。
今天这个情况是,婴儿之前有过肺炎史,现在咳喘,呼吸急促,双肺有罗音、腹泻,脸色无泽,烦躁,啼哭声嘶却弱,神疲思睡,又睡不安稳,结合这些症状可以诊断为小儿肺炎,只是表现以腹泻为重,这种情况容易误诊,但仍是针灸适应症,立刻更改治疗思路。
仍以快针浅刺,穴取:百会、天突、中脘、盲俞、大椎 肺俞 脾俞 关元、手三里 四缝 少商 商阳 内关、足三里 公孙
百会穴在巅顶,有清热开窍、健脑醒神、升阳举陷之功,用于治疗婴儿惊风、积滞,有事半功倍之效;天突穴在喉,有宣肺化痰、利咽开音、下气平喘之用,既治上气咳逆,又通胸腹胀满,象庄郭氏针灸家传针法,用此二穴治疗婴幼儿惊风、积食、咳喘等症,简便而效宏,针刺关键在于手法要轻灵沉稳,深浅有度,点刺即可,不行手法,出针后轻用脱脂棉球按压数秒,不使出血。
中脘、肓俞穴在腹,中脘有调升降和胃气化积滞理中焦消胀满之功,肓俞在脐旁五分处,能治小儿肚脐寒痛、疝气、呕吐、便秘、腹胀、痢疾、泄泻等,二穴合用以治小儿绿便,不食。关元穴培元固本养气,穴在脐下,是人身元阴元阳交汇之所,又能清虚热而利小便,小便利则大便成形,腹泻自止。大椎清热散风,祛邪扶正治外感及小儿惊风常用;肺俞脾俞养阴清肺疏散风热又益气统血;手、足三里清泻阳明郁滞,疏风活络健脾胃之气;内关在腕,理气降逆而护心神,公孙在足,通冲脉而利湿健脾胃,调肠胃而降痰除烦,二穴合用交汇阴维和冲脉,勾连手厥阴心包与足太阴脾,治胃胸腹等证;四缝消积清热,小儿疳积咳喘常用;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清肺利咽醒神,疏泻太阴、阳明气机。商阳出血后,医者一手握婴儿手掌小鱼际部,另一手持半干酒精棉球,在食指桡侧手阳明经循行一线,轻轻着力,从近心端均匀用力推向远心端,十次到二十次,以助针效。
25日上午复诊,针后又腹泻两次,体温正常,面色已趋红润,仍乏力,思睡,痰音依然。
取穴:百会 天突 中脘 水分 曲池 内关 四缝 少商 商阳 足三里 三阴交、公孙
水分穴分利水道,和中理气;曲池穴大肠合穴,调理肠胃,以碗风清热,行气和血;三阴交健脾益肾,交系足三阴经,本是治肠胃疾病主穴,以补益肝肾脾气机;25日下午,针后未再腹泻,痰音仍有,嗜睡;
百会 天突 中脘 关元 手三里 四缝 少商 鱼际(毛刺) 商阳 足三里 三阴交
26日上午复诊,孩子精神恢复,腹泻止,呼吸平稳,痰鸣减轻。嘱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特殊情况,一天针一次即可。
首诊在24日,当天症状减轻,但面色无泽,考虑婴儿病变化迅速,一天针刺两次,至26号,孩子精神恢复,腹泻止,唯余咳嗽痰鸣。27日,停诊一天,以养针效,孩子已能正常玩耍,面色红润,乳食睡眠恢复,至28日,痰鸣仍有,已极轻微,29日复诊,诸症愈。共针七次,前后治疗六天,始终没有输液没用消炎药,痊愈。随访至今,孩子健康活泼,可爱。
这个案例在3月30号左右,在针灸科微信群里分享,立刻有患儿家长跟贴说,自己的孩子也曾患肺炎,经郭医生针灸治愈。
有人担心,婴幼儿脏腑稚弱,不堪针刺攻伐,却忘了婴幼儿脏腑弱,更不堪久病的蹂躏,针灸治病,旨在激发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微针点刺,主要在祛邪扶正,帮助婴幼儿的免疫力更好地对抗疾病。
《灵枢.逆顺肥瘦论》,黄帝曰:刺婴儿奈何?岐伯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
婴儿病用针灸治疗,见效快,效果好,且没有副作用,主要是对医生的要求较高,很多自学针灸,或者没有系统学习针灸的人,不敢在小孩子身上扎针,这一点可以理解,但是动辄说小孩子不适合针灸,这样的话很不合适。《内经》上说,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婴幼儿针灸,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时代就有记载。象庄郭氏中医针灸因为身在基层,从上世纪50年代起,对象庄、平乐及周边群众免费针灸治疗,多年来用针灸给象庄村周边婴幼儿治病数十万次,见效快而痛苦小,极大缓解了周边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婴儿病用针灸治疗,安全可靠,见效快,比如常见的婴儿感冒、发热、腹泻、夜啼、吐奶、惊吓等,一般针灸两到三天可以痊愈,每次针灸时间一到两分钟左右,孩子“受罪”小,见效快,能有效提高婴儿免疫能力,不用再给孩子灌很苦的药。而且针灸作用机理,主要是激发孩子自身的免疫力,使疾病自愈,可以说无任何毒副作用。洛阳象庄郭海涛谨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