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哪儿说哪儿---像梵高那样读点大部头
梵高有一幅油画,画面主体是一部翻开的书。看成色,是一翻再翻的旧书,而且极大可能是关于油画技巧的专用书。旁边还有一册小书,书名像极中国字,也翻得稀烂。
中国画家陈丹青(不知是否还是中国籍)也有类似一幅画,是打开的一册宋画,有很长的跋语,画面处理更中国,但也有西画的一些技巧融入,毕竟在西方泡了那么久。
陈丹青是比较敢说话的人,微信朋友圈常看到他在说话,也有朋友特意转发让我看的。至于他的画,我看的不多,印象也不是很深,单单记住那幅画传统书画的画了。
梵高这幅《一大一小两册书》(题目是我造了)与陈丹青那幅想表达的重点应该不同。陈丹青大概在表现中国传统经典的精美和迷人,画得很精细很精致,几可乱真。
梵高的《一大一小两册书》,仅就我的观感,不会是“朝圣”,只可能是“励志”。他的重点,是要表现书读得细且苦,以致油渍斑斑,包括那册小书,几乎没了魂魄。
不管梵高怎么想,看这幅画,我有我的解读,且自以为达到了梵高借以“励志”的效果。我专门把图下载了,局部放大、再放大,越看越觉得画得好,有意义,启迪人。
画家可以画很多题材,但不管画什么题材,最终画的还是画家自己。这观点很对,所以画的高低,能反映画家的思想、水平和情操。透过梵高“两册书”可见他的勤勉。
和梵高一样,我也是爱读书的人,但读得杂了。类似“两册书”中那册“大部头”,我也有,也读过,可惜是闲书、杂书。不是说闲杂书不能读,至少是对事业少助益。
还是那句话,网络时代千般好,对时人生活节奏、习性的冲击也太巨大,后遗症一时看不到,早晚会看到。譬如读书的随意性、碎片化,作为休闲可以,但做不得学问。
得给自己定个“上网时段”,譬如每天几点到几点,顶多俩小时,把更多时间用在系统性读书上,就算业余爱好,也需要有系统全面的研读。像梵高那样读点大部头吧!
2021-05-20 22:49:47 于镂月裁云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