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怕”:2~7岁孩子的害怕清单

点击加载图片

图片

不让不允许孩子害怕,难道害怕就会消失吗?它只是被孩子深深压抑在心底,越压抑越害怕,所以最重要的是理解孩子的害怕。

闺蜜的女儿今年快5岁,最近她发现女儿总是不敢自己去厕所。仔细一问才知道,因为她之前听了一个儿童故事,里面讲到了厕所里有可怕的“污水怪”,小家伙信了,于是就开始害怕厕所了。

这个原因让闺蜜有点哭笑不得,之后再给女儿选择音频故事时她都会格外小心一些。

“除了这个'污水怪’,她还怕黑、怕放鞭炮,晚上也不敢自己一个人走家里的楼梯说是怕有坏精灵……”

说起女儿这些害怕的事,闺蜜有点担心,“她以后会不会很胆小呀?”

相信每个家长都有听到自家孩子说“我害怕”的经历吧,而孩子们害怕的事物也不尽相同,有的甚至让家长意想不到。

点击加载图片

图片

1

那么,孩子们究竟在怕些什么呢?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研究:“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所害怕的东西”,这是美国临床心理咨询师的一个科普文,我提取学龄前部分放出来让大家看下:

点击加载图片

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图片

看完这个2~7岁孩子的害怕清单,我觉得非常真实,是我们带孩子经常会出现的状况:

“常常有妈妈问:“我家孩子特别胆小怎么办?“

“我家孩子怕黑怎么办?不能老惯着吧?”

“我家孩子害怕荡秋千,怎么样锻炼胆量呢?”

“我家孩子害怕衣服的标签,新买的衣服说什么都不试。没办法我们只好把所有衣服的价格签、领签、洗标都给剪了……”

好像每个孩子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害怕。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他们害怕的对象,不要担心,也不要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正常”。

在我看来,有一些害怕是因为孩子们有丰富的想象力,有一些害怕是因为孩子不被接纳,有一些害怕是因为他们缺少试错的机会。

咱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孩子的“恐惧”问题,试图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2

孩子的恐惧正常吗?

你可能会担忧:孩子怎么会有这么多害怕的东西?孩子害怕这些正常吗?

首先,明确地说:

恐惧是生活的正常部分,孩子在童年的某个阶段害怕特定的事物是很正常的。

比如,婴儿害怕陌生人(陌生人焦虑);幼儿害怕分离(分离焦虑);4~6 岁的孩子害怕「假想」出的事物等,都是正常的。

而且,这些可能都是进化给我们的自我保护机制。

我们大脑中有个处理感觉和情绪的组织叫杏仁核,与恐惧情绪密切相关。

人在面临危险、感到恐惧时,杏仁核和相关的神经网络就会被激活,让我们的身心同时进入高度警觉的状态,以便随时应对可能会发生的危险——在恐惧面前,我们会迅速启动体内的「自我保护」系统。

美国学者丹尼尔·平克称「杏仁核是大脑的警备部,永远都警觉着有关威胁的信号」。

点击加载图片

图片

听起来似乎挺复杂的,怎么才能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也觉得害怕是正常的呢?

讲故事!

国外有位妈妈的做法就很赞:

她跟孩子们说,我们的身体里有一个「报警系统」,暴风雨、蜘蛛、蛇、万圣节服饰……都会触发这个装置,让我们感到害怕。

它有点像我们家里的「烟雾警报器」。

当发生火灾时,警报会提醒我们注意安全。

但有的时候,比如我们煎培根的时候,烟大了点,它也会发出假警报。

这未必是坏事,至少可以让我们更谨慎,也能让我们审视一下,是不是真的有危险。

通过警觉,来帮助我们做出安全、明智的选择。

没有危险,我们会说「虚惊一场」;真有危险,我们就可以及时脱离险境,逃到更安全的地方……

恐惧,常常源于未知。对孩子来说,也是一样。

点击加载图片

图片

童年的恐惧,很多都与孩子知识欠缺、生活经验不足,“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关,孩子知道了「害怕」产生的机制,知道恐惧不一定是坏事,就会安心很多。

当然咱们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异常恐惧,如果预期中的恐惧过于严重,以至影响孩子的适应或发育,则这种恐惧是异常的。

3

试试这样帮孩子赶走恐惧吧!

面对孩子“我害怕”的事情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1.了解孩子恐惧的源头

当孩子恐惧时,第一反应是迷茫。

就好像置身于烟雾之中,孩子看不清也想不明白,只能感受到烟雾的呛人和浓烈,让自己惶恐不已。他比我们更无力、更不明白这些恐惧背后的原因,但是越挣扎,那份恐惧却会把自己束缚得更深。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你的第一反应很重要,不是以否定的态度,堵住孩子害怕的情绪,而是温柔地询问,孩子,你怕什么?

是否怕正在经历的黑暗,是否怕爸爸妈妈走掉,是否怕想象中的怪兽;如果是这样,陪伴孩子度过黑暗,告知孩子爸妈会一直在,解释想象并不是真实的。

如果感知到孩子有恐惧,但他没说出来,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找到孩子恐惧的源头。

了解孩子真正在害怕什么,才能帮助他疏解恐惧。

在临床心理学上,“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害怕吗?”这句话是有魔力的。

父母要多问孩子“为什么”来帮助孩子读懂内心的潜台词,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战胜迷茫。这个过程,也是帮助孩子具备洞察力,能够看得更深、更远。

点击加载图片

图片

2.以孩子喜欢的方式来聊恐惧

有的孩子说自己不敢上厕所,家长会说:这有什么好怕的,不就是上个厕所吗?(类似的还有:不就是打个雷吗?不就是一只毛毛虫吗?)

这么说,等于一口把孩子的恐惧堵回去。孩子不被理解,可能就会更恐惧。

我们可以用孩子喜欢且容易理解的方式,来谈论他害怕的东西,并表示同情。有你的支持,孩子能更快学会如何把恐惧放在身后。

宫崎骏的电影《龙猫》中,两个孩子爸爸的做法就很好。

孩子们对破烂不堪的新家感到不适,心里有些害怕,就跑去问爸爸:我们看到了怪东西,那些黑乎乎的是什么?

爸爸:你们一定是看到「灰尘精灵」了,从亮的地方一下子进到暗的地方,眼睛发昏,灰尘精灵就会跑出来,把所有的窗户都打开,它们就不见啦!

点击加载图片

图片

孩子听说新家是「鬼屋」,爸爸回答:爸爸从小的梦想就是住在「鬼屋」哦……

爸爸还教孩子们驱逐内心害怕的方式:大家一起大笑看看,可怕的东西就会跑光光啦。

3.引导孩子对鬼的想象

其实解决恐惧,最好的办法就是面对他。

我们可以问孩子他们心目中,黑暗与鬼怪是什么样子的呢?如果孩子能够说出来,那我们就一起陪他聊聊天,注意最好是用具体形象的提问,让孩子说出内心的恐惧。比如,黑暗中的鬼的鼻子、眼睛长什么样子呢?他有头发吗?他们是怎么说话的呢?一番形象的讨论之后,可以让孩子根据描述画出来。

其实在孩子画画的过程中,他就没有那么害怕了,甚至,如果孩子画的比较搞笑,他自己都会被逗笑,原来黑暗中的鬼长成这样啊,也没有那么恐怖,有时候还挺可爱的。

点击加载图片

图片

下次提到黑暗与鬼时,宝宝就会联想到自己的描述或画画作品,就没有那么害怕了。

闺蜜群有位妈妈用了我的建议,跟孩子有了下面的这段对话:

妈妈:你梦中的鬼怪长什么样子?

孩子:脸很像狗,头上还有犄角,身上和鱼一样有鳞片,还有大尾巴。

妈妈:你说的怪物和“四不像”好像啊,“四不像”就是这样,身体的某个部位总和别的动物很像。我想它饿了,来我们家找吃的。它真可怜,你来喂喂它吧。

孩子一下子来了同情心。他假装给“四不像”喂食物,把他平时爱吃的火腿、鸡翅还有肉丸子都喂给它。

折腾了半天,朋友问她:喂了这么多,它应该吃饱了吧?

孩子:嗯,它吃饱了。

妈妈:那它走了吗?

孩子:嗯,吃完它就走了。

之后,妈妈和孩子都没再说话。很快,孩子就进入了梦乡。

当我们能够和孩子很自然的去谈论黑暗,谈论恐惧,谈论那些恐惧来临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其实也是给孩子传递出来一种力量,让孩子明白即使遇到危险和让自己恐惧的事情,我们也是有能力想办法来保护自己的。这样的感觉对孩子来说是很有帮助的。

4.和宝宝约定一个神奇的护身符

例如一个口哨。可以和孩子说,鬼很怕这个东西,一吹口哨,鬼就四散逃走了。还可以是“有魔力的玻璃球”、神奇的钥匙等等。

我听过一个特别好笑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妈妈告诉他儿子说怪物最怕洗头水、沐浴露、牙膏的味道,所以他们家的孩子每天晚上都会积极的洗头、洗澡、刷牙。

虽然这个做法有点像是欺骗孩子,但对于孩子来,用这样的方式去对抗恐惧,确实是挺有帮助的。

5.借助绘本

现在儿童绘本的内容多彩多姿,爸爸妈妈可以选择相似主题的绘本,陪着孩子一起阅读,一起探究害怕黑、怕鬼或是害怕怪物的心理,一起讨论故事的主角如何面对害怕的,爸爸妈妈也可以分享自己害怕的经验,慢慢解开孩子心中的结。

在这里推荐几本:《吃掉黑暗的怪兽》、《你好,夜精灵》、《小怪物怕黑》 、《你睡不着吗?》 等。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提醒一下大家,就是当孩子出现这些恐惧行为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孩子懦弱或者无能,我们需要重新看到自己童年的样子,找到自己从前的影子,并且了解孩子现阶段的感受,只有这样子,我们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制定合适自己的目标,让孩子对自己克服困难更有信心。

点击加载图片

图片

每个人战胜迷茫和恐惧的时间和节奏都不一样,让孩子知道他们并不是唯一会面对这些问题的人,也正因为每个人都会面对,所以我们可以有更好地心态去面对挑战,最终能够战胜恐惧的还是自信和成长。

多带孩子看周围的世界,解释它们运转的规则,随着孩子认知的发展,他逐渐能够分辨真假现实,内心也就多一份安定;并给孩子丰盈的爱,内心充满安全感的孩子,才会有抵御恐惧的力量。

当孩子说,妈妈,我怕,请把孩子抱在怀里,然后再娓娓道来,解释给他听......

相信在你的陪伴呵护下,孩子不仅能长出应对恐惧的能力,还能从害怕的背后发现造化之美~

Ps#你经历过哪些恐惧和害怕?是如何恢复平静的呢?#留言区一起聊聊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