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调整30%了,上不上车?

最近中概股跌了不少,中概互联ETF自高点调整已经30%了,不少小伙伴都想着能不能抄底。

这只基金挺流行的,它的持仓范围包括港股、美股上市的中概互联网股票,其中腾讯、阿里各占了25-30%的权重,剩下占比较高的股票还有美团、拼多多、京东等。这些公司在A股没有替代品,想投资中国互联网股,这个基金是个不错的工具。

经过这轮调整,像腾讯、阿里,我觉得已经差不多进入可以买入的区间了,其他的股票情况各异,我把它们的估值情况给梳理一下。

像腾讯,以游戏为主,广告为辅,盈利相对稳定,就比较适合用市盈率PE来估值,现价607.5港币,对应PE大约30.7倍。

下面图是过去5年来腾讯PE的变化,当前的PE水平在历史上看算是很低的位置了:

但这里面还有两个因素要考虑。

第一是腾讯当年的业绩里,投资收益贡献不小,而这部分将来可能不持续。腾讯年报里还会公布一个指标叫非国际会计准则下的盈利,是把腾讯认为和主营无关的信息剥离后的盈利指标,最新这期要比报表里的净利润打77折,按这个算市盈率在40倍左右。

当然并不是说把投资等收益剥离就完全合理,投资赚的钱也是钱嘛,我们只是说从主营业务的连续性上看,当前30.7倍的PE没有那么扎实。

第二是未来腾讯的增速下降,其估值中枢也会相应下移。

综合考虑,我觉得腾讯现在处于大致中等,略偏低的位置,总归是不算贵了。

阿里,主业是平台型电商,这部分盈利也比较稳定,可以看PE。现价对应PE是25.3倍,在过去5年里也算是很低的水平了。

阿里的情况和腾讯相反,它的盈利受到了反垄断罚款的拖累,非国际会计准则盈利会更高,大约高14%。不过他也同样面临着盈利增速下滑的问题,还面临的来自于京东、拼多多的行业竞争,比腾讯面临的竞争要更激烈,而且旗下的蚂蚁金服估值也存在不确定性。

龙头公司都是有利空的时候,股价才可能被砸出坑,阿里最近水逆,综合来看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偏低的位置。

因为这俩公司在中概互联里的权重已经过半了,所以我觉得中概互联也到了差不多合理的位置。

再说说其他几个中概股。京东,虽然也是电商,但和阿里还不一样。

阿里是提供一个平台,由商家入驻,商品销售的营收、成本是不算在阿里头上的,它只是收广告费、服务费,因此毛利率高,有40%多。

京东主要是自营型的,自己进货自己卖,商品销售的收入、成本都算京东自己的,毛利率也就低,只有15%。所以京东的收入虽然和阿里差不多,但赚钱能力就差远了。

像京东这样盈利没两年,还不太稳定的电商,通常采用市销率PS来估值,咱们还是参照过去5年来看,目前处于中等水平:

拼多多,采取的是阿里模式,由商家入驻,收广告费和服务费的。因为还没有盈利,也只能用市销率PS来估值,这个数据只有过去3年的,目前处于中等位置:

拼多多虽然在用户人数上已经比肩阿里,但目前GMV只有阿里的1/7,营收不到阿里的1/10,体量差距还是相当大的。但拼多多PS是16.22倍,阿里的PS是5.24倍,拼多多的估值要高出不少,这就是市场对拼多多高成长性给的溢价。值不值这个钱,就得靠未来的业绩增长来验证,相比于阿里,拼多多就属于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标的。

美团,现在业务结构外卖收入占比超过50%,剩下的业务一半是酒店旅游、另一半是美团优选(社区团购)、快驴(给商家进货)这些新业务。外卖业务收入高,流量好,但是盈利很薄,主要赚钱的现在是靠旅游酒店这块,新业务还在砸钱培育期。

整体盈利也不稳定,还是看PS估值吧,只有2年半的数据,目前处于历史相对较高的位置:

很多机构看好美团,也是看好它是从百团大战里活下来的幸存者,管理层靠谱,现在外卖已经跑通盈利了,流量入口在手。

但要撑起来这个估值,光靠外卖是不行的,靠酒店旅游业务赚那点钱也是不够的,美团的估值可比携程贵多了。现在这个估值,是奔着美团成为生活服务平台去的,要把流量利用起来做更多赚钱的业务,所以关键还得看新业务的培育,这里面也是有不确定性的。高风险高回报,买它也需要点信仰。

除了中概互联ETF,场内还有另外一只基金叫中国互联,一字之差,可别搞混了。区别是中国互联对成分股的权重规定了上限,其中阿里和腾讯的权重没有那么高,只有各9%左右,相应的其他股票的权重就提高了。

如果你比较看好腾讯和阿里,那就选中概互联,如果想分散一些投中概互联网企业,可以选中国互联。买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一下溢价率,也就是看二级市场价格有没有比净值高太多。有时候这些基金场内交易的价格,会大幅高于净值,这时候买就不划算。比如中国互联目前就处于明显溢价的状态,想买也应该等溢价跌下来再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