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救世主》:圆融世故,不显山不露水,各得其所,要不要?
《遥远的救世主》中丁元英杀富济贫破坏市场规则,虽合了国法,却不知合不合佛法。
为讨个心安,计划去五台山寻经问道。小丹歉意表示因工作繁忙不能请假陪丁元英一同前去。丁元英表明请了假也不能去。
他没有圆滑虚伪的假意遗憾,对小丹说:“这就是圆融世故,不显山不露水,各得其所。可品行这东西今天缺个角、明天裂个缝,也就离塌陷不远了。”
这本书翻阅几遍,唯这一句,深刻尖锐,甚至莫名有刻骨铭心之感。
仔细品味、认真思考,更是心生惭愧无地自容。
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可能都经历过、也表演过,这种不显山不露水的圆融世故。
在表演时自以为聪明绝顶,在表演的过程中喑暗窃喜,在表演完后为自己高超的演技得意洋洋。心里预判所作所为皆是善意的谎言,不伤人害人,各得其所,各自欢喜有何不妥。
可不曾想,每一次的表演已经是缺了个角、裂了个缝;每一次表演就离品行的塌陷更近了,量的堆积在不觉中最终形成质的变化。
圆融、世故二词,原本不是贬义词。
圆融是佛教语中的词,原意是破除偏执,圆满融通。我听过一个佛教徒朋友说,佛教中以修行增智慧终可达自性圆融无碍的境界。
世故原指世俗人情习惯,待人处事圆润周到、富有经验。《老残游记》中有“只因但会读书,不谙世故,举手动足便错。”
可见,圆融世故本是褒义赞扬,演变至今天却本末倒置。
有人要说做人要圆融不世故。可见在多数人心里圆融可以而世故却不行。如今世故被我们理解成待人处事圆滑懂得灵活变通,而过于圆滑就会变得世故了。
在日常生活中,幼小稚嫩的儿童、青春飞扬的少年、刚入职场的小白、性格沉静怯懦之人、不善交际不巧舌如簧之人,我们都不会缘起“圆融世故”的认知。
如果我们说一个人世故,那必定他是聪明的、心机的、伪善的、不诚实的,带点狡猾、有点手段、且老谋深算。在任何场合、任何时间、任何人物面前,如鱼得水也或游刃有余。
中国的文字和智慧也给予我们无数的想象、辩解、开脱,于是就有了“我这样做不是世故而是成熟的行为”。聪明如斯的我们于是又把“世故”演辩为“成熟”。
鲁迅曾经说过: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
可品行这东西今天缺个角、明天裂个缝,也就离塌陷不远了。
如果你对天道感兴趣,希望深入研究,发起阅读原著《遥远的救世主》。这出戏尽管把小说简化了许多,但删节太多。多读几遍,深读一遍,能让你看得更清楚,更精明。修身不在山上,也不在庙宇,而在心境中种篱笆菊。《遥远的救世主》三部曲,《背叛》,《天幕红尘》,为你开启生命醒悟的大门。
读过《遥远的救世主》后会理解,世上若有救世主,那一定是你自己,真实能救你的,只要你自己,他人能够协助你,能够影响你,引导你,却无法决议你的荣辱。看到《天幕红尘》,会觉得自己的格局太小,不懂得太多,需求不断地学习,提高,否则他人说的话就听不懂,看不见高人的布局。读《背叛》,会让你想得太多,想要更高的阅读体会,想要开阔眼界,快点读本书,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脱节贫穷,归根到底是靠志气。脱离贫穷,不仅仅是物质殷实,精神殷实,而且要有志向。
《遥远的救世主》中的沈楠有一句话也很精彩,不过电视剧中的内容被删去了。
《遥远的救世主》是一部内在丰富的小说,触及待人接物,哲学,宗教,爱情,股市赚钱的实质等诸多方面。沈楠说:“我有钱就不需求有钱人,我要有内在的人,不要再去找有钱人但没有灵魂的人”。
《遥远的救世主》是一部内容丰富的小说,触及待人接物、哲学、宗教、爱情、股市赚钱实质等多个方面。读书不会立刻改动你的生活,但它却能够,正如肖亚文所说:“知道这个人,是打开一扇窗,看不同的事物,听不同的声响,就足以使你考虑,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