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沉池跑泥怎么办?这5点经验总结说清楚了!

说到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莫过于“两池两系统”,也就是曝气池+二沉池,曝气系统+污泥回流系统,这“两池两系统”一旦出现问题,那么整个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出水就将面临着超标的风险。

今天就说一说“两池两系统”中的二沉池常见的现象:跑泥问题,该怎样分析并解决。说起二沉池的跑泥现象,无外乎以下5种情况,分别总结如下所示。

冲击负荷造成的二沉池跑泥

判断是否是这个原因造成的,主要是看出水是否伴有浑浊现象。针对这个原因引起的跑泥现象,分析应为活性污泥负荷导致的,放流水所夹带的颗粒物质多半是活性污泥未沉降颗粒,受冲击时活性污泥的活性增强,由于颗粒间的活性高,使的活性污泥絮凝性变差。继而出现大量细小的未絮凝活性污泥颗粒。

如何通过工艺控制指标来判断?主要有以下4点:

1.SV:沉降缓慢,上清液弥漫性浑浊;

2.DO:同等曝气条件时,DO明显偏低,大约低30%;

3.污泥增长:污泥增长迅速,每天约20%增长量;

4.F/M值:F/M超过了0.5。

针对此问题引起的跑泥对策:降低冲击负荷,可通过物化区的调匀水质和水量来实现,另外可以提高MLSS来抗击负荷。

活性污泥老化造成的二沉池跑泥

判断是否是这个原因造成的,主要是看上清液是否带有细小未沉降絮体,假如是活性污泥老化引起,则间隙水清澈。

针对这个原因引起的跑泥现象,需要分析导致活性污泥老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点:

1.排泥不及时;

2.进水浓度过低;

3.MLSS控制过高。

如何通过工艺控制指标来判断?主要有以下3点:

1.SV30:沉降速度加快(3min内完成90%的过程);活性污泥压缩性增加(SV30低于8%);沉降颜色过深(呈深棕色)。

2.DO:曝气减小,DO仍偏高;

3.污泥增长: 较之前减少。

针对此问题引起的跑泥对策: 把握好F/M值,避免长期低负荷运行,增加进水底物浓度和降低MLSS。

活性污泥中毒

判断是否是这个原因造成的?如果原生动物消失明显,同时伴有放流水夹带悬浮颗粒,出水COD上升明显,则基本可以断定。

针对这个原因引起的跑泥现象,基本是因为活性污泥受到有毒物质的冲击及抑制后,正常代谢受到了影响,导致部分外围活性污泥死亡,随即解体,部分溶解到混合液导致COD出水升高明显。

如何通过工艺控制指标来判断?主要有以下3点:

1.SV:上清液浑浊,污泥颜色暗淡,上清液始终处于浑浊状态,与沉降时间没有关系。

2.DO:同等曝气力度下,DO比平时高。

3.污泥增长:新增的污泥不可见 ,MLSS呈下降趋势。活性污泥浓度下降期间正式活性污泥解体持续期 ,排水夹带颗粒最为明显, 消除有毒的或惰性物质后通常一周能恢复正常。 但是恢复期间因污泥增长活性强排水仍夹带颗粒物质。

针对此问题引起的跑泥对策: 加大排泥 ,置换受抑制的活性污泥。

沉降过程中出现反硝化现象

判断要点如下:在反硝化过程中所产生气体夹带污泥上浮 。分析原因如下: 活性污泥混合液浓度高,且曝气严重不足时,加之混合液中含氨氮、有机氮等,反硝化反应导致已经沉降的活性污泥上浮。

如何通过工艺控制指标来判断?主要有以下2点:

1.SV:活性污泥先沉降,后上浮,上浮活性污泥经搅拌又会下沉;

2.DO: 缺氧状态。

针对此问题引起的跑泥对策:

1.提高曝气强度;

2.提高底物浓度;

3.降低进水中的含氮量来避免因C/N失衡。

曝气过度造成的二沉池跑泥

判断要点如下:絮凝能力减弱 ,严重时絮团不具备絮凝能力。分析原因如下: 曝气过度 ,不利于活性污泥的正常生长繁殖,活性污泥絮团在气泡的作用下破裂。

如何通过工艺控制指标来判断?主要有以下2点:

1.SV: 整个沉降过程中,上清液内的细小颗粒较多, 既有下沉的,也有缓慢上浮的,且颗粒间水体呈现蒙胧的感觉;

2.DO:长期高曝气(低负荷)。

针对此问题引起的跑泥对策:减少曝气;减少排泥。

▼购买水处理书籍,点击下面小程序▼

交易担保 淼知水圈 环保水处理书籍小店 Mini Program

做环保的小伙伴们,是不是经常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而感叹了,尤其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们,或者从业时间不长的新手们,就更加的急需学习充电,在未来的激烈职场竞争中,给自己加一份很重要的砝码。
假如你也有这样的困扰,不妨来了解下这门专栏课程吧,专门为入门级小白量身打造,零基础也可全面学习环保水处理成熟的、主流的、前沿的工艺技术,涵盖基本术语解释、规范标准、物理工艺、化学工艺、高级催化氧化工艺,除盐工艺、零排工艺等(详见下方课程目录),是你进阶环保大神的可靠选择!需要详细了解的话,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小编个人微信号咨询,记得注明“环保”二字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