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清军消灭永历政权,南明灭亡

清史:清军消灭永历政权,南明灭亡

关键词:消灭隆武政权、三藩之乱

前因

消灭隆武政权:公元1646年,清军攻克福州,郑芝龙降清,隆武帝逃到汀州(今福建长汀)被俘杀,南明隆武政权灭亡。

▲隆武帝像(1602年5月25日-1646年10月6日)

后果

三藩之乱:1673年,平西王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开启了历时八年的三藩之乱。

▲三藩之乱(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

详细过程

第一、南明永历帝朱由榔被吴三桂处死

公元1662年,南明永历帝朱由榔[láng]被吴三桂处死,南明灭亡。1651年,顺治皇帝摆脱了多尔衮掣肘,正式亲政。为了完成清朝的统一大业,顺治帝派平西王吴三桂与定南王孔有德一起向西南进军,打算消灭在云南、贵州顽抗的南明永历政权。

清军低估了南明的实力,导致作战不利,连续被南明将领李定国击败,丢掉了广西,孔有德自杀,定远大将军尼堪阵亡。只有吴三桂在四川击败明将刘文秀,为清军挽回了一点颜面。

▲朱由榔(1623年11月1日-1662年6月1日)

年轻的顺治帝这次受到的打击不小,一度想和南明讲和,但是很快,南明就给清朝送上了“大礼”:南明秦王孙可望降清了。孙可望之所以突然降清,是因为他争权不成,反被李定国击败。

孙可望一直嫉妒李定国的功劳,又想废掉永历帝自己做皇帝,所以就想趁议事的机会害死手握重兵的李定国。李定国事先得到了消息,没有中计,转而突袭贵州安龙,把永历帝接到了云南昆明。

▲李定国原本是大西政权张献忠的部下,张献忠死后,李定国归顺南明

第二、孙可望投降了清朝

孙可望得知永历帝到了云南,立即带兵进攻云南。大将白文选早就对孙可望的专权妒贤不满,投向了李定国,导致孙可望大败。孙可望走投无路,这才投降了清朝,还献上了云、贵两省的军事地图,建议清军立刻出兵云贵。

顺治帝正为如何消灭南明发愁,孙可望的投降可以说是一剂强心剂,既坚定了顺治帝的信心,又帮助清军搞清楚了明军的军事部署。于是,顺治帝任命吴三桂为平西大将军,兵分三路进军云贵。

临行之前,顺治帝特意叮嘱吴三桂,遇事一定要和其他将领商议,千万不能轻敌,这一仗最主要的任务是安民,能不杀人就不杀人。同时,顺治帝也给了吴三桂足够的自由,不必事事汇报,可以按情况自行决定。

▲吴三桂像(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

贵州的明军消极防御,被清军利用兵力优势一一消灭。李定国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妙,兵分三路阻击清军。然而,吴三桂此时已经进入云南,明军根本来不及部署到位。

阻击失败后,李定国只能沿路据险防守,无奈清军兵力占优,又有孙可望泄露军情,李定国败退回了昆明。在李定国的建议下,永历帝放弃昆明,逃到了永昌(今云南保山)。吴三桂没动一兵一卒就进入了昆明,略作休整,继续追击。

吴三桂连战连捷,把顺治帝的话抛在脑后,放松了警惕,结果在磨盘山下中了李定国的埋伏。就在吴三桂的军队大部分进入伏击圈时,南明大臣卢桂生叛变,给吴三桂通风报信。吴三桂立即后撤,同时拼死抵挡李定国的伏兵,损失了近万人,终于撑到了后队赶到,才逃过全军覆没的命运。

顺治帝收到磨盘山战败的消息,对所有将领都做出了处罚,唯独饶过了负有主要责任的吴三桂。顺治帝心里清楚,云南多山,而八旗兵不善于山地作战,最后还是要靠吴三桂消灭南明,自然不会在这紧要关头处罚吴三桂。

▲明永历帝殉国处碑,1911年云南都督蔡锷所立

三、南明灭亡

有了磨盘山的教训,吴三桂用兵也谨慎了不少,稳扎稳打地占领云南,班师回到了昆明。与此同时,顺治帝的旨意也到了,命吴三桂镇守云南,消灭李定国残部,查找永历帝的下落。

在顺治帝眼里,吴三桂是镇守云南的最佳人选。吴三桂从清军入关开始,就忠心耿耿地追随清军作战,论资历、论能力都是当时汉将里面数一数二的,肃清南明势力的任务非吴三桂莫属。

吴三桂没有辜负顺治帝的期望,当他得知永历帝逃入缅甸时,立刻请旨发兵进入缅甸,迫使缅王交出了永历帝。吴三桂上奏清廷,建议就地处死永历帝,得到了批准。

1662年,吴三桂下令,用弓弦勒死了永历帝,南明就此灭亡。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

结论

消灭南明,标志着清朝基本肃清了境内的反清势力。在消灭南明中立下大功的吴三桂镇守云南,拥兵自重,为日后三藩之乱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参考资料:《明季南略》《清史稿》《南明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