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遗迹,地安门值班房,西四转角楼,解析一座擦肩而过的老北京
京城遗迹,地安门值班房,西四转角楼,解析一座擦肩而过的老北京
在大伙儿的印象里,地安门这地方早在五十多年前就只剩下一个地名了,早已物是人非,但是今儿个您注意了,就在这条大街上,还隐藏着当年的城门遗迹呢,它就在之前的地安门内大街1号和3号的院里,现如今工厂学校动不动就挂个闲人免进的牌子
地安门作为皇帝家的后门,自然更是有保安把守了,这1号和3号,就是当年保安的值班儿房,简称'值房’有点相当于现在的岗亭和传达室,按理说,看大门是一个比较枯燥的工作,但是地安门的保安却与众不同
经常有热闹可看,就因为这地安门是后门,您没看见现在明星回家,为了躲开狗仔队经常走后门吗?皇帝也如是,凡是那种涉及家庭隐私的,比如秀女儿进宫参加选秀,还有就是有失皇家颜面的,比方说慈禧西逃,溥仪出宫都走地安门
就连太监从宫里偷出来的宝贝都拿到地安门外边销赃,所以清朝末年,这条地安门大街上,开了好多的古董店,后台老板大都是宫里的太监和内务府的大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走后门儿抄近道儿,末代皇后婉容回娘家,从地安门到帽儿胡同路程最短
如今看来,如果说天安门见证的是皇家体面的话,那么地安门记录下得更多的就是皇帝家的绝密隐私了
从外观不难看出来,西四的新华书店是一座清朝建筑,其实它当年的真实姓名,叫'西四转角楼’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座二层小楼,当年竟然实现了慈禧三全其美的奢侈愿望,据说慈禧过60岁生日那天,为了体面,自个儿折腾自个儿,先是一大早儿在紫禁城里接受满朝文武的朝贺
之后还要赶到西郊颐和园,参加生日派对,大概路线是这样的,出皇宫西华门走北长街,折向西安门大街,经西四路口,往北沿西四北大街经过新街口出西直门,直奔颐和园,从西华门到颐和园,这路程可不近吶
况且一路上都得交通限行,老太太坐车里她也无聊啊,为了不影响慈禧过生日的兴致,一路上都得搭建戏台,牌楼等等,马路两边还有和尚念经,戏班唱戏,图的就是个热闹,现如今西四这座转角楼就是当时建成的
但是话说到这儿,西四转角楼的作用可比其它建筑复杂得多,首先是为了美观,让这座二层小楼把后边民居遮盖起来,其次是为了安全,警卫们站在楼上高瞻远瞩,以保证慈禧的人身安全,第三才是为了增加喜庆气氛
您瞧瞧,这不正是三全其美吗?只可惜西四转角楼没能真正派上用场,甲午战争就打乱了慈禧的生日计划,颐和园去不成了,老太太只能躲在紫禁城里度过了自个儿的六十大寿,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西四路口原本有两座转角楼
东北角的那一片儿就是另一处遗址,只可惜原来的建筑已经不复存在了,只剩下西四新华书店这一座原装建筑,成为了西四路口最具标志性的文物古迹
当年的金中都一直在今天看来只是不起眼儿的三堆土,这其中之一最早就堆在'茶叶一条街’马连道的高楼村儿,据说当年建筑城墙所用的黄土都是人们从百里之外的河北涿州一筐一筐传过来的,据《顺天府志》记载,当年修建金中都城墙和宫殿,一共动用了40万军队和80万民工
从河北涿州到金中都一字排开,一筐一筐的黄土经过几十万人手递手地传到北京,然而就是这种最简单的人海战术,使金中都没几天就建成了,据说过去马连道煤厂都用古城墙上的黄土做煤球,好烧不说,还不容易碎
想来金中都的城墙虽然是土筑的,但绝对坚固,以至于高楼村的百姓,在土城下边住了几百年都从来不用担心城墙倒塌危及生命的问题
早在清朝初年,平西王府极其引人注目,因为有一个争议性人物在此安居乐业,这就是咱们熟悉的平西王吴三桂儿,之所以绕口地说东安市场前世的前世的前世是平西王府,是因为这地方几百年来的身份变了好几回
清朝末年是老东安市场,清朝中期是八旗子弟练兵的大操场,而在清朝初年才是清政府分配给吴三桂的宅基地,从此建起了显赫一时的平西王府,老北京有句古话叫人一走,茶就凉,吴三桂是'人一造反,王府就拆’
在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乱以后,这座让他看着就糟心的平西王府没有转给任何一位王爷,而是就地拆除,平西王府最终没能等到造反成功的吴三桂,却迎来了一批打靶归来的八旗兵,从此开始了'练兵场’的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