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隋炀帝的表弟,深受宠信的李渊,究竟为何要起兵反隋?
南北朝时期是门阀家族的天下,他们的婚姻采取“内部消化”,绝不与寒门通婚,因此关陇集团李氏、杨氏、窦氏、宇文氏、长孙氏、裴氏、独孤氏、王氏等,相互之间血缘关系交错。
李渊的母亲是北周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的第四女,杨广的母亲独孤伽罗是独孤信的第七女,所以李渊与杨广是姨表兄弟。因为这层关系,隋文帝杨坚和独孤伽罗对李渊关照有加,15岁就让他进宫当了千牛备身(皇宫禁卫官)。
隋炀帝即位后,延续了对李渊的关照,历任郡太守和卫尉少卿。大业九年,隋炀帝又任命李渊为弘化太守,兼领关右诸军事。关右即潼关以西,也就是说隋炀帝将全国近三分之一的军事大权交给了李渊。
后来李渊又接连出任河东慰抚大使、右骁卫将军、晋阳留守,负责山西一带的平叛,打击突厥人的入侵。
大业末年,隋炀帝长居江都,关中空虚,李渊事实上被隋炀帝寄予了北部防卫屏障的厚望。可是李渊却调转枪口,挥兵长安,给隋炀帝背后来了一刀。
隋炀帝得到消息,惊慌失措地准备向南渡过长江,移驾丹阳宫(南京),却被居心叵测的宇文化及兄弟弑杀。因此,李渊的背叛事实上是隋朝灭亡的关键性事件。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李渊背弃了表弟杨广?
大伙儿最津津乐道的说法是,李渊被儿子坑爹,掉进了桃色陷阱,被迫起兵。
这个故事的男一号就是李世民,男二号叫刘文静,男三号叫裴寂,晋阳宫宫女数名,充当女主角。
那一年李世民才18岁,正是胆大包天,少年狂妄的年龄。他看到天下大乱,到处都是挑杆旗帜装牛叉的混世魔王,也忍不住心动了。可是他怕挨揍,不敢对老爹明说,于是男二号出场。
刘文静与李世民商量了一个缺德带冒烟的主意:拉拢晋阳宫副宫监裴寂,给李渊玩个“仙人跳”,逼迫李渊就范!
裴寂与李渊关系好得穿一条裤子都嫌肥,这伙计有个致命的弱点——贪财、好忽悠。李世民故意输进去几百万钱,轻松搞定裴寂。
紧接着男三号发力,裴寂灌醉李渊,夜宿杨广才能睡的晋阳宫龙床,当然还有一众女主角伺候。
李渊酒醒后看着灿若桃花的美女们,吓得脊背发凉。于是裴寂连吓带劝,李渊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只得答应做四人组盟主。
这件事在新旧唐书都有记载,应该不会假,但很显然,这件事的视角存在被放大的嫌疑。起兵谋反是多大的罪,李渊不可能掂量不清,怎么可能被一个仙人跳就降服了?
别看当时天下反王一大堆,可他们基本都是小毛贼,光脚不怕穿鞋的,李渊是世袭唐国公,起兵反隋的机会成本太高。所以,除非李渊手掐七八成的把握,否则绝不可能找死。
历史上对李渊的价值多有贬抑,其实这是很不客观的。假如李世民那么大能耐,为何逼老爹就范,自己单干就行了嘛,刘邦求助刘太公了吗?还是自身实力不够嘛。
毋庸置疑,晋阳起兵就是李渊处心积虑,长期谋划的结果,所谓男一号、二号、三号,都是李渊手中的关键棋子而已。李渊起兵反隋的动机,大概有以下几点。
其一,门阀家族的造反基因,是那个时代的特征
南北朝是中国非常特殊的一个历史时期,那时候换皇帝跟换尿布一样频繁,几大门阀家族开个会就能改朝换代,恐怕“轮流坐庄”的观念早就扎根于几大家族的意识中。
作为门阀士族的核心成员,李氏家族的嫡系掌门人李渊,他对禅代流程熟悉得很。对李渊来说,不需要对他做思想动员,他早就虎视眈眈地等着机会下口了!
其二,隋炀帝的猜忌之心,是李渊反隋的推动力
晋阳宫宫女陪侍事件其实被夸大了,根据裴寂的传记来看,他让宫女陪客不是一次两次,惯犯了,李渊只是其中之一,也不一定是喝醉了被下套。我认为对李渊威胁更大的,是另外两件事。
一件事是隋炀帝曾经征召李渊见驾,不巧的是刘渊病了没能赶到。猜忌心极强的隋炀帝,对王姓嫔妃说了句狠话:“你舅舅是不是病得快死了?”
这位王姓嫔妃就是李渊的外甥女,她听到这句狠话不敢怠慢,赶紧传话给李渊。很显然,这是隋炀帝敲山震虎,天下局势混乱不堪,原本信任有加的表兄弟俩之间,已经出现裂痕。
李渊被吓得向萧何学习,把自己搞成贪财好色、贪污受贿的鼹鼠形象,以此来躲过隋炀帝怀疑的目光。
第二件事是征讨突厥不力,李渊被隋炀帝下达了抓捕令。突厥趁火打劫,多次越境劫掠,这件事让隋炀帝大为怒火,认为李渊存在纵寇的嫌疑,于是派使者征召李渊到江都治罪。
估计隋炀帝觉得这么做可能激化矛盾,所以又派出第二位使者,取消抓捕行动。隋炀帝的举止失措给李渊带来极大的震撼,很显然,自己的命运就在表弟的一念之差间。
这两件事让李渊意识到,必须采取措施,否则自己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其三,隋朝风雨飘摇的局势,助长了李渊的野心
自从隋炀帝两次征伐高句丽失败后,隋帝国已经风雨飘摇,可这时候的杨广,居然像一只藏头不藏尾的野鸡,躲到江都,甚至想继续向南跑,以眼不见心不烦的心态,将混乱的时局扔给别人处理。
其结果就是天下分崩离析!
到大业十三年,天下“挂得上号”的反王达到了48家,遍布全国各地,连瓦岗寨这种规模的武装力量,都入不了围。
根据《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在起兵前曾经说了两个词:“隋国丧乱”、“江都悬隔三千里”。这两个词表明,李渊已经得出一个结论:大隋没救了!剩下来的事只有一个——谁有资格代替它。作为老牌门阀家族出身的李渊,他为何不能坐庄?
其四,李渊所处的环境,让晋阳起兵的成功率极高
李渊有没有起兵的客观条件呢?不但有,还非常好!李渊至少有三个有利条件。
首先长安是定鼎天下的中心,更是他李氏家族的势力范围。李渊家族故居在冯翊,定居地点在京兆盩厔,李氏家族的亲属遍布三秦,作为家族灵魂人物的他,只要登高一呼,不缺响应者。
事实上也是如此,李渊刚举兵,女婿柴绍立刻到太原报到,女儿平阳公主变卖祖产招兵买马。后来族弟李神通、李孝常都举兵响应。还有李密的叔叔李仲文、李仲威、窦氏家族等,全都在关中向李渊抛媚眼。
其次长安守备空虚,李渊容易攻取,那里还有一个可以利用的傀儡。隋炀帝下江都后,让孙子杨侑留守长安,杨侑时年15岁,只是个招牌,主政的是卫文升、阴世师、骨仪等人。最重要的军事力量一是太原留守李渊,二是河东留守屈突通,三是驻守霍邑的宋老生。
长安城内,三位大佬不和,卫文升被逼得撂挑子不干了。宋老生能力低下,不费事就被李渊干掉了。屈突通在内外掣肘下昏招迭出,也发挥不了作用。因此,唐军攻取长安的难度系数一点都不高。
杨侑正好是李渊标榜自己的旗帜,人家起兵的口号是拨乱反正,拥护大隋,拥立杨侑。
其三,李渊太原留守的职务,让他手上有兵,地理位置又邻近关中。很少人注意到一个细节,在晋阳元谋十七功臣中,鹰扬府官员和太原地方官员占了很大比例,这就是职务之便,这些人帮李渊控制了晋阳的军事,这支三万人的部队,就是李唐起家的本钱。
从晋阳到长安,唐军只用了四个月,不能不说隋炀帝任命李渊为太原留守,就是一次神助攻。李渊还曾经偷摸对李建成和李世民说:太原是古唐虞的发迹地,也是我们祖上的根据地,如今我掌控这里,岂不是“唐”要兴起的征兆?
有这几个便利条件,李渊起兵几乎胜券在握!
综上所述,李渊反隋其实是客观环境下必然的举动,所谓“仙人跳”推动纯属胡扯蛋,是李二为了现实自己皇位合法性,跟老爸争功的杰作。
估计有人不服,拒绝承认李世民修改历史,其实这就是李世民的高明之处,客观事实没变,只是视角变了,味道就全然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