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花非花,雾非雾,到底写的是春梦还是怀思?
2021-04-20 09:29
华人号:中国文化
有着李商隐朦胧的白居易的诗作《花非花》:来如春梦,去似朝云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不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白居易《花非花》
这是一首很多人都读过的诗,极其优美朦胧。非花,是说的像花却没有花的实感,非雾,说的是又不像雾的缥缈。那么这像花又不像花,又不是缥缈的雾一样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有人第一眼就想到是美女,美女如花却不是花,因为李白说美女如花隔云端。这一定是遥远的美女。
“夜半来,天明去。”
读到这里,许多会恍然大悟,这是说的春梦啊。虽然唐朝崇尚道教,传说那天美丽的仙女,都是夜半降临在人间而早上离开,比如汉武帝会见王母娘娘,萼绿华夜晚降临在人间,都是神光恍惚,天明就去。白居易时代,有很多修仙遇见仙女驾临的小说传奇,好在他没有生活在蒲松龄时代,否则这晚上来早上去的,不是狐仙女鬼吗?
显然白居易是个现实主义者,如果他一直是靠写传奇小说而闻名于世,这个花非花雾非雾,晚上来,早上去,就可以套用鬼魅故事了。
所以很多人看到这四句,用现实主义的眼光,这说的就是几乎每个人都有的夜晚的梦境。谁的梦不是晚上来,早上去,那梦里或有片段往事,或瑰丽奇异,或跌宕,南柯一梦,梦里二十年富贵锦绣,醒来黄粱未熟。梦里遇见美女,一觉醒来,烟霞散去。
所以这四句诗如果就此结束,这就是写的梦或者春梦。
在白居易之前,很少有人描摹梦在现实中的状态,写梦容易深入到庄周蝴蝶那种惝恍迷离的主观感受,而很少能提炼到如此客观形象简练。所以后世会引用“花非花,雾非雾”来说梦。
但是白居易却又给了一句
“来似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这又直接否定了是梦。如果是现代人一定会拎起白居易说,你写的到底是什么?你是不是错了字,明明写梦,为什么后来又多了不似春梦?你难道真的是每天夜晚遇见神仙鬼怪,和我们谈聊斋?
这就是这首诗既美丽又奇特的地方。说美丽,那花非花,雾非雾,已经让人满口香氛,氤氲惆怅,说奇特,就是这半夜来去的不是春梦,那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这是写柳絮,后世的苏东坡写柳絮说“似花还非花。”当然柳絮当得起非花非雾,可是春城无处不飞花,柳絮可不那么有时间感,晚上飞花早上不见了。苏轼又说事无春梦了无痕,那是他经历牢狱之灾,往事烟云,其事的跨度可不是一夜之间。
那么这白居易歌咏和感怀的到底是什么?
这首《花非花》就是名字,虽然白居易比李商隐年龄大,但是一首诗不做任何说明,直接只用诗句的开头,已经可以归纳到类似李商隐无题之类,是写的一种自己的情怀和幽怀。
那么从无题诗词心灵感受层面去解读,或者更贴近这首诗的内涵。
你是否在半夜醒着,听着窗外的春雨,听着桌子上的钟声,在白天的劳碌里,你无法想些什么,而晚上,无梦的晚上,各种往事或者情绪翻滚在心间。
一,相思,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是,感情是自己的天然,有些人你永远无法去追求去靠近,但是那种让你惆怅让你相思的激情,在夜里更加分明潮起潮落。
二,怀思,岁月总怕回首,多少青春如梦,此时清晰在心底和脑海。那过去的人,白居易不是有耿耿于怀的恋人湘灵,有朝夕牵挂的元稹。那些故人故事在夜晚清晰地回到心中。有的是忽然被某一情境唤醒过去的感觉,仿佛自己仍旧年轻,可是当白天来临时,才发现往事不可追。
白居易活得太长,这或者不是他本意,湘灵早就走了,那个让他牵挂了半生的女子,他们最美的恋情在回忆里。还有元稹,也死了。
他们在白居易清醒的夜晚,重新回来,但是他们真实的身影早已经消失在他的现实里。
所以白居易这首诗,写的是追怀与思念,是生命和华年的感伤。往事和情怀如梦,但比梦真实,也比梦残酷。因为春梦只涉及愉悦和幻想,甚至有现实的依托,爱一个人,总还是他或者她在那里,但是怀思却让人伤感惘然,那是一遍又一遍冲泡的苦茶,怕它浓又怕它越来越淡。
这首诗如果细读,你会发现它不是白居易早期的作品,虽然看起来绮丽,但是这是一种总结性的往事伤感。年轻时他为湘灵离开的痛苦做了绮丽百转千回的《长恨歌》,为元稹写下无数的思念,那都是年轻时有着未来的那种张扬和愿望,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知心人一去,坐觉长安空。
这首诗却别有岁月的味道。他们现在只在记忆里,在醒着的长夜。而生活还在继续。
白居易晚年并没有和李商隐错过,他一定看到过李商隐的无题。有野史记载,说他老年和朋友说,自己来生要给李商隐做儿子。
这首诗有着李商隐似的朦胧,他或者知道,李商隐会看得懂,那是他的生命中的无言怀思,那也是生命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