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一所山区学校搞出了影响全国的教育实验!
第18、19届河南教育名片发布仪式暨
“适度教育3.0”观摩研讨会
刚刚在大美濮阳成功举办
20所河南教育名片学校一展风采
让与会老师收获了一场视听盛宴
↑↑↑
点击上方图片
感受第18、19届河南教育名片发布仪式暨
“适度教育3.0”观摩研讨会现场盛况
遗憾的是
由于会场人数限制
很多老师没能去到现场
不过别着急
教育时报今年的第三场公益活动
第16届河南教育名片发展论坛暨
“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观摩研讨会
已经排上日程
自河南教育名片发展论坛举办以来
首次走进山村幼儿园
经过9年的实践探索
这所幼儿园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写下了一个个传奇故事
它的乡村教育实验探索叫响全国
6月10日—11日
邀您与我们相聚
第7届河南教育名片——
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
相聚壮美太行山下
感受“川中教育实验”的无限可能
聆听业界大咖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孙庆忠
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刘晓红
现场分享教育干货
共谋乡村振兴大计
现在先随校助君一起
认识一下承办学校
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吧
↓↓↓
“桂枝大娘,这是去上课了呀!”郭桂枝大娘骑着一辆崭新的电动三轮车,平稳地行驶在村级公路上,周围是成片的麦田。
5月6日下午,教育时报记者乘坐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教师张靓开的车,前往川中社区大学兆村学堂和西平罗学堂采访。看到郭桂枝,张靓大声地喊道。正跟桂枝大娘打着招呼,教育时报记者又看到川中社区大学老学员刘改香也骑着电动车来上课。到了兆村学堂门口,兆村村民、川中社区大学学员张群法大爷正推着轮椅往学堂里赶。
刚学会骑车的郭桂枝,买这辆车花了3000元,只为方便去上学
一所什么样的社区大学,能吸引这么多农民前来学习?她便是全国唯一一所由幼儿园创办的附属大学——川中社区大学(以下简称川中社大)。
辉县就像是挂在山上的城市,2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山地面积为1007平方公里。“盘上”是辉县人对北部山区盆地乡镇的泛称。其实这个盆地名叫侯兆川,因其四周山峦叠嶂、中间是地势平坦的平原而得名。
2012年,辉县市在西平罗乡成立了侯兆川教育文化中心(简称川中),建有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因此,当地人习惯把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叫作川中幼儿园。偏僻的地理位置、落后的经济条件,造成了生源、师资、办学条件等一系列难题,教育严重落后,使得很多家长不计代价,甚至举家外迁,也要将孩子送到山外读书。而川中的建立,为改变乡村落后的教育和乡村文化重建,提供了有利的场地。
辉县市西平罗乡中心幼儿园一角
2012年,身患重病的2014河南年度教育新闻人物、川中幼儿园园长张青娥带领8个人的团队,进山创办了川中幼儿园。在山区教育环境下,什么样的教育才最适合,既不增加农民负担又能做出高品质的教育?在北京化疗期间张青娥一直在思考。“靠成长教师来发展园所,靠成长家长来成就孩子”,是张青娥坚持的办园之路。特别是她“教育家长、改变家长、引领家长、服务家长”的思路,成为重要的教育抓手。张青娥发现很多家长农闲时无事可干,只顾打麻将而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她利用主题家长会多次与家长沟通,配发《发现母亲》等书要求家长阅读。她还带着家长到文化馆学剪纸,去山东考察葫芦文化和葫芦种植。
张青娥和孩子们在一起
2013年6月,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孙庆忠带着调研团队来到川中幼儿园。“这次来不为推广农业技术,也不关心农业经济,而是关注乡村基础教育,目的是寻找乡村教育的变革之路,探索以教育促进乡村发展的可能性。”孙庆忠说。这次调研让他萌生了一种服务乡村教育的冲动,更有了一种通过学校教育“复育”乡村生活的强烈愿望。
孙庆忠与川中幼教团队骨干在一起
孙庆忠与张青娥和她的川中幼教团队进行了深入交流。“我想在川中办出最优质的乡村幼儿教育,让小手牵大手,让我们的学前教育影响并改变孩子家长。”张青娥表达着自己的愿望。孙庆忠建议道:“你们已经通过家长把学校和村落联系起来了,还可以进行得更加彻底,创办一所乡村社区大学,使其辐射学校周边的所有村落。这样,乡村学校的功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幼儿园也将成为引领乡村建设的思想摇篮。每一个孩子、每一位社大学员都是一粒种子,把种子埋进土里,用温暖的教育、用美好的情怀去滋润,乡村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我们就可以预期了!”
川中社大学员与孙庆忠教授进行幸福的交流
张青娥听后很兴奋,在她的推动下,2014年3月下旬,川中社大招收了第一届家长学员,5月30日正式揭牌。当时,《教育时报》以《川中社区大学:平民教育与乡土重建》为题进行了报道。
“社区大学不是家长教育学校,不是农民技术学校,而是成人终身学习的公民学校。”从创办之初,孙庆忠就非常明确地给川中社大下了定义。
社大的讲师由一支义工团队来担任。义工团队里,有孙庆忠、刘晓红等大学教授,而主力军则是川中幼儿园年轻的教师们。他们通过自己微薄的力量,来唤醒山区农民的学习意识;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打造社区大学的幸福课堂,让农民学员拥有既体面又有尊严的幸福人生。
孙庆忠在上社大幸福课
孙庆忠为学员上了第一堂课《社区大学与乡村生活》。在没有空调的大教室里,176个座位不够,又加了100多个凳子,座无虚席。从此,孙庆忠每年都会来川中社大上课,深受学员喜爱。一直关注并支持幼儿园发展的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刘晓红,也先后在川中社大开设了科学育儿、解读儿童及教师专业成长等课程。
刘晓红在上社大幸福课
既要做学员,又要当教员,对于大多数没有上过大学的幼儿教师来说,困难可想而知,川中社大的各种制度、课程设置、学校管理等现实问题很快摆在他们面前。选择了就没有退路,面对困难,他们及时商量对策,各取所长,共同探讨,特别是在孙庆忠“五步成长法”的指导下,他们得以快速成长。
川中幼教团队成员和孙庆忠在一起
2015年4月,张青娥因病去世,郭文艳接任园长和社区大学校长。目前,在孙庆忠的引领下,川中社大,已经辐射到周边15个村,有636位村民走进了社大幸福课堂,成为“大学生”。
69岁的张群法(右一),学习非洲鼓很认真
川中社大学员中,既有“90后”的年轻妈妈,也有年过六七旬、目不识丁的爷爷奶奶。他们通过学习,不仅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影响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川中社大课程让终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体味到了生活赋予的意义,知道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每一位学员都是收获者、享受者。他们从握着锄头、打着麻将转向拿起画笔创作作品,从心里没底的自卑到登台表演的自信,体验到的是一种有意义、有品质的生活。
学员们在为社大周年庆典晚会准备节目
从幼儿教育到成人教育,看似相差较远的两个教育阶段,在这里却非常融洽,幼儿教育促进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反哺幼儿教育,川中幼儿园所获得的荣誉连续不断: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实践基地、“2013美丽乡村教育”入围奖、河南教育名片、河南省示范幼儿园、河南最美校园、新乡市三八红旗集体、“社大幸福课”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2018年全国学前教育界两年一次的盛会——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孙庆忠和郭文艳的《乡村社区大学与悄悄的生命变革》主题报告,震撼了全场,听众长时间鼓掌,许多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正是因这次精彩绽放,川中乡村教育实验叫响全国。
孙庆忠教授和郭文艳园长在学员座谈会上进行《川中社区大学年刊》2019年卷揭幕仪式
2019年,辉县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会勇和西平罗乡党委书记郎广彬到川中社大进行调研。李会勇说:“一个小小的幼儿园,从事幼教工作的同时,竟然承担起了更多的社会责任,这种跳出教育做教育、服务于乡民、助力乡村振兴的大格局,着实让人钦佩。”调研过后不到一个月,西平罗乡党委就任命幼儿园15名教师为当地15个村的村委会副主任。
川中社大幸福课的非洲鼓学习
“发挥社区大学的教育功能,让那些留守在乡村的大爷大妈、年轻的妈妈们体会到生活不只是种地、打麻将、玩手机,生活还可以是这般幸福的模样。吸引更多的村民到川中社大幸福课堂里来,是我这个村委会副主任最主要的职责。”郭文艳告诉教育时报记者。
兆村学堂里的照片墙
这是从政府层面将川中社大直接推向了中国最基层的乡村。借着这个东风,在孙庆忠的引导下,2020年9月郭文艳他们开办了川中社区大学兆村学堂和西平罗学堂,把“大学”真正办到了农民家门口。
“关心孩子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首要想法,而我不关心孩子。”孙庆忠的这句话让教育时报记者很受刺激,不关心孩子,怎么搞教育?“我最关心的是老师,因为我坚信老师好,孩子就错不了。我关注的是家长,因为我坚信家长好了、家庭教育好了,孩子就错不了。这是文化干预,也叫系统干预、上游干预。这种想法源于在这里创办川中社大的初念。”孙庆忠说。
一场场活动,让学员潜移默化地获得生命成长
7年的川中教育实验证实,基层教师完全可以成为乡村建设的主力军,也让孙庆忠对第一次来“川中”调研时的目标有了清晰的答案:从教育入手,探讨的问题却不只是教育本身,而是寻求到了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从学前教育出发,通过引导和教育家长,自然地过渡到社区,就和村落发生了联系。而这个联系需要有一个跳板,这个跳板就是社区大学、成人教育,于是学前教育也就和乡村建设、乡村振兴工作联系在了一起。”孙庆忠对教育时报记者说。
辉县市委书记郭书佩在调研川中社大工作时说:“一所幼儿园能参与到社会管理建设,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难做的事。他们不仅想到了而且做到了,想到很容易,做到却很难。川中社大已经坚持做了7年,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幼儿教师通过创办社大参与社会管理,这种教育方式的价值会更高。幼儿园创办社大这项教育实验,很有推广价值,值得全市推广学习。”
川中社大的课程黑板
“走出川中社大学堂的636名学员,如同636个火种,点亮了乡村文化振兴的魂。社大幸福课被评为全国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是对川中社大的充分肯定。”辉县市教体局局长刘建国很自豪地说。
在对川中幼儿园9年的跟踪采访中,教育时报记者感触最深的就是川中幼教团队乐于奉献、精诚团结、执着坚守和敢于创新的精神。19人的川中幼教团队,因为自身的觉醒,汇聚为一股振兴乡村的力量,成为新时代乡村建设的开拓者。从一个孩子、一个学员,到川中幼教这群人,到川中幼儿园、川中社大,再到西平罗乡15个村落的变化,这场乡村教育实验带给他们的是一场生命的变革,更是这场实验的可贵之处。
社大五周年庆典举行的“为爱奔跑,为幸福加油”全民健身活动
“学习借鉴一定是从现象洞察到本质,懂得事情背后的原理而不仅仅是看到的结果。也许,一模一样的社大和学堂不一定能完全复制,但是只要具备川中幼教人一样的精神,敢于尝试、乐于奉献、目标明确、信念坚定,有社会使命感,在一定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同样可以探索出另一个“'川中模式’。”刘晓红说。
川中教育实验的模式并不复杂,即“单位+社区大学”,这个单位可以是学校,也可以是妇联、共青团、文化局等单位,但难点和关键点在于,要有推动其实施开展的机制,就像脱贫攻坚那样,社会各界都重视起来,待到更多的乡村社区大学建立起来时,那就如孙庆忠说的:“文化复育之日,就是乡村振兴之时!”
点击下方文字链接
了解以往教育时报
对川中教育的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