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声】【556】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咱们看电影去吧?”
“我不想去。”
“去吃点好吃的?”
…
“那你想干啥?咱们去。”
“什么都不想。”
…
好多次我跟他之间的对话总是以这样的方式开始,又草草结束。
是啊,“不想”总是萦绕在我的脑子里,什么都不想做,甚至什么都不想说。一时间仿佛生活都要失去了意义。
…
终于有一天——“我想去逛街!我要买衣服!”
说得信誓旦旦,毅然决然。并且内心深处抱定了一定要犒劳自己的决心,仿佛天底下只有自己是受委屈的那一个。
“买买买!只要你能高兴也算。”
他燃起希望,却又忧心忡忡。
果然好日子没坚持多久,“幸福感”没持续多久,就又沉在了落寞里…
好像突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甚至好像一时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直到那天与朋友畅聊,她说到了“约束自己”,才恍然大悟——
一直以来,“想”或“不想”都还是停留在自我的意识层面里,我总是沉醉在自我的感觉里,一切都根据自我的意愿来决定做或者不做。很多时候我们都说是要遵从本心的,也正因此,才似乎更给了自己一个可以恣意“为所欲为”的理由和借口,宠溺自己,惯着自己。但是生活中很多时候都并不能完全不考虑他人和外在的关系,因为我们毕竟是社会之人,围绕在自我的范畴之内有很多关系和角色需要我们维系,需要我们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很多该做的事,未必是自己想做的事。
小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闹就闹,我们总也用年幼无知等等理由和借口来开脱,却在他长大成人之后必然要经历很多的挫折和磨难,所谓的挫折也许正是来自于自己的“想”和“不该”之间的纠缠不休。长大了,要担负起责任,要充当社会角色,不能为所欲为了。
我想起自己的很多次想买就买的大手大脚背后,从来也不考虑工资卡里的钱剩下多少,只想着“不高兴”,要“犒劳”,要“对自己好一点”,而他心心念念看中了一款手机,纠结了好久好久最终还是没买的“犹豫不决”,他总是忧愁着没攒下多少钱,心里发慌,我想起自己大言不惭的说着自己的“难受痛苦”,并以此为理由挥霍无度的背后,是父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影依旧忙里忙外保证一家老小的饮食,从来也没有一句怨言,我想起自己糟糕情绪作祟时总是黑着脸不想说话就不说话的背后,是朋友微信上一天又一天的温暖话语的关怀,还有担忧着却又觉得必须要说的善意的提醒…
在一次又一次自我满足的欲望背后,是对幸福生活的麻木冷漠,不知道何为珍贵,不懂得该如何珍惜。更有反省背后的自责愧疚,不断地自我否定背后发觉身边人的不易与艰辛。
我太惯着自己了!
我太自以为是了!
我太自私自利了!
想起每天早上很早起来给我做早饭的母亲,忙活完我的事,孩子的事,还有耄耋之年的姥姥奶奶的事,洗衣做饭忙活家务,好像她总是有用不完的力气,好像她从来不发脾气,从来不曾感觉到烦恼痛苦。
想起围着俩宝宝转的父亲,冲奶喂饭带着玩哄孩子…明明该是退休颐养天年的日子,却俨然变成了一个大保姆。事情繁琐,他却从没有发过脾气。
想起每天忙活工作,回到家来不及换衣服就辅导两宝宝完成幼儿园的作业——手工制作,贴画,涂色样样细心,陪宝贝们石头剪刀布玩游戏定规矩,甚至自学一天魔方,教孩子玩,甚至自制鸡蛋饼,参加幼儿园的聚餐活动,好像他的时间总也用不完,像个小陀螺。
我又做了些什么呢…
在学校“痛苦”着,可能一整天都一言不发,可能一整天都愁眉苦脸,总是抱怨着自己不想做这个,不想干那个,回到家才不管老人小孩,只管自己洗涮完毕躺下继续“痛苦”,还要顾影自怜一番才肯罢休。
我太惯着自己了!
我太自以为是了!
我太自私自利了!
当我终究发觉到很多人生活的“艰辛”时,才突然发现自己所谓的那一点点“挫折”是那么不值一提,甚至有那么些可笑,不过是小孩子小题大做罢了。那么庆幸,身边的人对我的耐心、关怀、体谅、包容,哪怕是眼前这三岁的孩子,都还会温柔的贴着我的额头关心着“妈妈,你是不是病了…”,还有年过九十的姥姥总是在跟我念叨着“你的命真好…”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做事需要静心,唯有静下心来,摒除杂念才能清楚自己是谁,自己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做人需要约束自己,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里,都需要对自我进行约束,才能明白自己该做什么,而不再是自己想做什么。而真正的做好自己该做的,才是最重要的事。
快过年了,母亲又在念叨着让我给姥姥奶奶剪剪头发,染染头发,老人们最喜欢我给剪头发,她们总说我耐心,总说我细致,总夸我是个好闺女。
一个下午,咔嚓咔嚓地修修剪剪,一点一点的抹抹染染梳梳理理,好像时光一下子就慢了下来,一个冬天一大家子人,才突然在这一刻感觉到了温暖和甜蜜。
感恩生命里的所有相遇。努力做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