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教育故事】你敢认错吗?
“老师,刚才体育课的事您知道了吗?”学委悄无声息地走到我面前,抬头看,姑娘紧蹙着眉头,眼睛瞪圆了眼,紧紧盯着我的脸,四目相对时有闪躲开,声音低微。一边站着体委,满脸严肃,气息粗喘,有些迫不及待地焦虑。
“我还没听到,怎么回事?”姑娘说话娓娓道来却也略带些着急,来龙去脉交代清楚后,我询问了他们的意见。刚刚送走两人,门口又钻进来几个脑袋,高个子的男孩被三五人簇拥着,定睛看去,中间那个正是当事人,口罩遮住了半张脸,只看着他眼睛红肿,哽咽着说不出话来。
“老师,老师,他被冤枉了!他根本没有……”这孩子没等进了门就已经开始陈述事实,只是嗓门抬得过高,一时间引来侧目,他只管帮着朋友解释证明,满脸通红,双手搂着朋友的肩膀,义愤填膺。“先别激动,声音小一点。”给他一个小声的动作,然后把班干部来过的事情大概告诉了他们,一并打了包票“家长这边我一定会把事实讲明白的。”直到这一句“保证”出口,红眼睛才长舒了口气,侧歪着头仰起来,摘下口罩撇着嘴哭出声。“别哭了,老师会跟你妈说的。”好友关心劝慰着回了教室。
“老师,我们把统计的名单放在老师办公桌上了,只可惜老师不在。”班长是个沉稳的女孩儿,不紧不慢地讲清楚了从“课堂事故”发生到现在大家在做的事情。
我听着他的讲述心里一阵温暖和欣慰。她和他们做的正是我心里想出的办法,从如何跟老师解释到该怎么给大家一个“教训”,再到如何安慰同学,如何与家长沟通,一应事务,井井有条。
回到教室,我们临时召开了班会——你有勇气认错吗?
第一,明确课堂上的事件在大家心中是不是认同不该这么做。同学们都清楚作为学生首先必须要尊重老师,而直呼其名的事情显然是不合适的;在这里同时讲明白每个人的评价体系都不同,也许出发点并无恶意,但是这不能成为赦免或者不承认错误的理由和借口;
第二,在统一了观点的基础上询问上课期间可以为张同学作证的同学,目测有十人,那么足能够证明这次事件他确实被冤枉了;
第三,询问课堂上确实“犯错”的同学,陆续有6、7名同学举手,男女生均有。他们举手的同时再一次明确立场,同时告诉同学们犯错之后最有勇气的人一定是敢于承认错误的人。这是自己走向成熟的一次机会,迈出了这一步,以后在不犯同样的错误,我们就是一个逐渐成熟的个人;
第四,询问曾经犯过类似错误的同学。大多数同学都举手了。我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如果我听到大家背地里直呼我的名字,心里也会不舒服,但是如果是“仙女慧”,心里便会暗自窃喜。但是这样的事情也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的底线和标准都有所不同,我的接受和喜欢并不代表大家都会跟我的感受一样也认同接受,所以,跟不同的人一定会有不同的相处方式,不能一以贯之,我们首先要做到的一定是尊重而不轻浮;
第五,班干部将这节课的“涉事”同学名单统计好,派出班级代表和张同学一道去老师办公室解释事件,并作出保证;
第六,由班主任将事情原委告知家长。
你看,班级无小事,他就是隐含在每一个人每一节课每一个小小的细节里,每一个个体都渴望被尊重,同学们如此,老师亦然。所以我们学会的一定是要尊重他人,在这样的前提下就一定能够对自己的情感有所克制,只有把握好度才能让与我们相处的人都心情舒畅。
同时,要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这一生,每一个人都会犯错,当我们因为自己的疏忽而犯了错,逃避是惯性反应,但是逃避始终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们应该做的事首先是“自查自纠”,唯有自我反思才有可能让自己明白问题所在,老祖宗“三省吾身”便是此理,当我们敢于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的时候,已经在心理上具备了面对问题的能力,足以证明我们是一个心智趋近于成熟的人,与此同时懂得承担责任,明白事件背后的利害关系的人,一定会在“犯错”之前就有心理“畏惧”,我们因为这一份畏惧这一份敬畏而约束自我的行为。
最后,我们应该明白良好的沟通能够帮助别人更好的明白你的想法,有效沟通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努力学习的重要课题。
今天的感动来自于我发现班干部的责任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着实欣慰;来自于同学们逐渐拥有了敢于承认错误并且懂得任何事情都要付出代价的意识;来自于突然间觉得坐在每个方位的53个人仿佛变成了一个人;来自于我越发肯定地相信着的“每个人都是会变化的,好的变化随时都在发生”的信念,并且坚信。
当我们学会尊重,学会承担,懂得付出,懂得责任,那么我们就一定会变成一个拥有敬畏之心的人,一个拥有悲悯之心的人。
今天这一课,我们都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