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选择题怎么提高正确率?(106例经典小坑,你是否掉进去过)
总述:
政治选择题想做对,需要做好“两次抉择”,其中后面一次是关键判断。
一、政治选择题错误的两种类型
政治选择题的错误有两种:
一种是知识性的,表现在说法出现知识性的错误,在含义上与教材的表述有根本性、不可容忍的矛盾。
另一种是理解性或常识性的,表现在未能正确抓住材料的核心而选出本身正确但与材料无关的内容,或选出悖逆常识、绝对化 、政治不正确的表述。
政治选择题的标准答案,必须是知识上正确、含义上符合材料内容与设问要求的。
二、组合类选择题为运用排除法提供了便利
在新课标全国卷的政治选择题部分,题目的呈现形式多为组合类选择题。这类题目一般呈现四个备选提法,每个提法前有一个阿拉伯数字(①、②、③、④)代表这一项。题目的选项一般由两个圆圈组成,
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在四个选项中,每个圆圈一般出现且只出现两次。这种命题的形式,为排除法提供了方便。只要首先排除一种错误的提法,就能排除两个错误的备选项,并使一项必定正确的提法入选。除去一项必定正确的,一项一定错误的,接下来只需要在剩余两项中作出选择。对剩下的两项,仍需使用知识性或理解性、常识性这两把标尺去做判断。既可以直接选择贴合材料内容的一项,也可以先排除错误的一项。
三、政治选择题需要做两次抉择,其中后面一次是关键的判断
保证一道组合类政治选择题的正确,至少需要连续做对两次判断。任何判断错误,都将导致题目解答错误。
有了以上标尺,就可以对政治选择题的错误原因进行判断。
如果第一次判断出现错误,那么这种错误是知识性的。应该注意积累提法,并复现教材内容。
如果第二次判断出现错误,那么这种错误既有可能是知识性的,也有可能是理解性或常识性的。解决常识性的错误需要加强积累,解决理解性的错误要学会概括材料的内容,判断选项所述是否等同于材料所述内容、是否构成恰当的因果关系。
四、高考当中的理解性和常识性判断例析
以下这些例子都源于高考题的错误选项。请你判断它们是否夸大?是否绝对?和材料连起来读,是否驴唇不对马嘴?
1.扩大规模。当前我国致力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味地扩大规模不利于发展质量的提高。但是应该注意题目想强调的是“一味地扩大规模”还是“取得规模效应”。前者一般对,后者一般错。
2.主体客体、主观客观的区分。如2018年全国一卷16题③,建设法律服务站等措施是政府行为,是主观的;群众…能力的提高是客观的。二者不是同一主体,因此并不等同。
3.“减少”,如减少政府职能,减少服务提供的主体,减轻政府的公共服务责任……
4.“提高效能/效率”一般正确。
5.“消除”
6.“了” (实现了、完成了、开创了…)表示完成时。要注意判断是否过于绝对、是否夸大了作用、是否“尚未”。如“推动了国际新秩序的形成”,意味着新秩序已经形成。这是不正确的。
7.“取决于” 表决定性质。
8.“主要”表示比例最大。如缺乏数据,则不能得出这一结论。
9.“创新基本理念/价值导向”。创新的应该是形式,而非根本的理念和价值导向。“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有着相对稳定性,但它的具体表现形式因时而变”
10.“源于”,表根本原因。
11.“导致”表充分必要条件,一般来说,要么是不构成原因,要么只必要而不充分。
12. “依赖于”表依存,决定性作用。
13.“扩大对外开放=金融风险降低?=收益率提高?”
14.“个人信息=政治权利?=司法公正?”
15.“基础” 、“前提”表示只有这个,才可能有别的。
16.“根本XX”
17.“结盟/同盟”中国是不结盟国家。
18.“主导” 低调低调低调。
19.“支配”,尤其是受主观世界支配。
20.“摆脱条件的限制”
21.“奋斗能够减少遇到的困难?” 应该是帮助克服困难。
22.“提高XX政治地位”政治地位法定,不能随意变动。同类包括,”减少政府职能。”
23.“是规范义务,还是保证权利”?如制定《国歌法》,是不是保障公民文化活动权?
24.“是民主还是法治?是内部监督还是外部监督”?
25.“民主党派走访调查脱贫攻坚情况=多党合作的路径创新?”
26.“意在展示综合国力?”低调低调低调。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决不当头。
27.“中国参与国际减贫扶贫=推动了多极化发展?”典型政治不正确。参与国际扶贫,是为了推动自己国际地位的提高,还是扶持小弟制衡大国?
28.“创新是目的和归宿”?创新不是目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展。
29.“同步”表示速度、进程上一模一样。如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
30.“提供了现成答案”,应该是有益借鉴,而不是现成答案。
31.“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X
32.空想社会主义也构想过,你躺在床上也可以构想和设计。
33.“目的在于建立国有资本退出机制”?国有资本退出,政治不正确。不是目的。
34.“优先维护XX权利” 平等享有权利,平等履行义务,平等适用法律。
35.“精准扶贫=完善农村基层群众性组织”?驴唇马嘴。
36.“如何筹措资金=精准使用资金?”
37.“保障每个公民登记一个常住户口目的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人口素质?”
38.“中心”
39.“强化文化的统一性、缩小文化的差异性” 形式要多样化
40.“科技创新的意义是凸显科学素养的核心地位?”前者客观,后者主观。
41.“决定于”不同于“决定”。A决定于B=B决定A
42.“亚太≠亚洲” 亚太等于亚洲加环太平洋地区
43.“提高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政治不正确。国有经济不能提高比重,国有资产也不能流失。
44.“公有制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一个为主体,一个为主导。只要记住基本经济制度的第一句话,就可以区分。
45.村委会、居委会的事务不是行政,村委会居委会不是政府
46.“设立雄安新区=行政区划全面调整”?“雄安新区=制度创新”?
47.“有效途径”:充分吗?有关吗?各族群众同过民族节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有效途径吗?同过民族节就能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吗?
48.“同过民族节=社区组织的自我完善?”组织、组织形式……
49.“规定着”
50.“只有……才……”
51.“(只要)……就……”
52.“没有影响/没有价值”
53.“减少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能降低汇率风险”?
54.“促进国际资本市场一体化”
55.“拓展政府职能”
56.“加强对体制内的监督=消除腐败的社会土壤”?主客体
57.“内涵是在交流过程中确定的”
58.“文化通过大众传媒的传播而具有价值”
59.“自主变化” 随XX变化而变化
60.“总是”
61.“达不到真理性认识”
62.“封闭式循环运动”
63.“平抑资本市场的波动”
64.“政府政策目的:促进投资效益最大化?”
65.“创新了组织形式”
66.“改变了村民自治的主体 ”
67.“村理事会的建立:规范了村民的行为方式”?主体客体
68.“摆脱行政干预”政治不正确
69.“职能转让给社会组织”
70.“奠定了……基础”
71.“取代”
72.“以……为出发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
73.“平行进口车目的是扩大其市场占有率”?政府不需要这些东西
74.“意在提高关税收入” 政治不正确
75.“国际XXX=风险下降”?X
76.“投资收益率上升”
77.“必然要求”:在高考当中,省及以下政府的行为不能叫做必然要求,中央的行为可以叫必然要求!
78.“让公众参与权力清单的制定是提高政府行政效能的重要举措”?强调公民参与,而不是权力清单。
79.“保证”
80.“机制是完善法律规范的重要举措”?区别机制和法律。
81.“中法文化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82.“降低进口关税能缩小收入差距”?
83.“方向”、“目标”
84.“弱化政府管理职权”
85.“中非是区域共同体”
86.“中华餐饮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87.“扩大了内涵”
88.“同样的表现形式”
89.“矛盾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
90.“起诉是最有效手段”?
91.“扩大了对公民权利的保护范围”
92.“必要保证”
93.“提高了决策效率”X
94.“约束了地方政府管理水资源的权限”
95.“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决策和管理”
96.“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97.“关键 ”“取代了”
98.“无关”
99.“以宣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为根本目的”宣传不是目的
100.“不犯错误”
101.“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102.“循环”
103.“月饼数量增加促进了月饼质量提高”?
104.“我国之所以重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因为它利润高,发展快”?
105.“直接”
106.“中国共产党能够取得辉煌成就根本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在组织上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政治领导而非组织领导;即使改成政治领导也不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