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老中医方:补肾强精灵(此方曾被讥笑鄙视过)
中医认为肾虚具体包括肾阴虚、肾阳虚、肾精不足及肾气虚四类,其中以肾阴虚、肾阳虚最为多见。不同类型的肾虚,患者的症状表现也有所差异。现代人起居无常,慵懒少动,贪食生冷及油甘厚味等,容易导致内生湿邪,久之化热或伤及脾肾。人们认为只要觉得乏力,即为“虚证”,其实不然。要走出误区,虽然肾虚者必须重视补肾,但不能乱补,切忌盲目进补,要熟知肾虚的分型和临床表现。
肾虚的共同症状特征
1.恐惧感加重。中医认为,肾在志为恐,由此可见恐惧多与肾脏有关,若出现突然恐惧无法缓解,可能就是肾脏出现了某些问题。
2.牙齿松动易脱落。肾在形主骨,而中医有“齿为骨之余”的说法,肾精生髓,而骨依赖于髓生长,由此可见肾之精气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牙齿的生长,若肾精亏虚,骨失所养则牙齿不固,易松动甚至脱落。
3.二便不畅。中医讲“肾主水,司二便”,是说肾的调节水液代谢,功能失调,则出现二便紊乱,导致便秘、尿频、尿急等症状。
4.腰膝酸软疼痛。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如果肾阴不足,就会导致髓减骨弱,骨骼失养,从而引起腰膝酸软疼痛。
5.脱发、耳鸣。肾其化为发,在窍为耳,若出现听觉减弱、脱发严重的症状,则是由于肾精、肾气不足,无法化生气血滋养耳窍、头发所致。
不同类型肾虚的不同症状
(一)肾阴虚
1.形体消瘦。肾阴虚主要由于肾阴不足,无法抑制肾阳之气,而导致虚火内扰。患者因机体虚火困脾,出现食欲不振、乏力疲倦等现象,从而导致形体消瘦。
2.骨蒸潮热或五心烦热。中医认为“阴虚则热”,因此,肾阴虚主要表现为一派热象,热气由体内泛出,伤及其他脏腑,尤其易损伤心脏。《黄帝内经》认为心属火脏,向下行温煦属于水脏的肾,而肾气上行于心,以平衡心之阳气,此即为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若肾气不足,无法上行于心,则阳气旺盛而生内热,从而出现此类虚热之象。
3.月经量少、停经及崩漏。肾阴不足,无法滋养心脉,化生血液,导致经血来源不足。阴虚阳亢,致使患者血液不固,迫血妄行,而发生崩漏。
4.头晕耳鸣。肾主骨,而脑为髓之海,髓用于充养骨,若肾阴不足,髓海失养,患者会出现头晕耳鸣的症状。
5.失眠多梦。心肾不交,以致机体各脏腑机能失衡,心火偏亢、心神不宁,导致患者出现失眠多梦的症状。
6.舌红少津,脉象细数。
(二)肾阳虚
1.男子早泄,女子不孕。肾主生殖,若肾阳不足,无法温煦机体,天癸不至,则无法固摄精液、受孕,从而导致女子宫寒不孕,男子早泄遗精。
2.五更泄泻。中医认为,肾阳之气等同于命门之火,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衰则无法滋养脾土,而脾胃为机体运转的枢纽,水谷运化失调,则出现久泻不止、完谷不化,严重者甚至出现五更泄泻,即黎明发作的泄泻。
3.下肢浮肿。肾主固摄水液,在调节体内水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若肾阳不足,无法控制水液正常运行,则会导致水液潴留,甚至溢于皮肤,从而导致水肿,由于“水曰润下”,因此浮肿多分布于腰部以下。
4.面色苍白或黧黑。肾阳不足,血失所养,则面色苍白;肾五色属黑,肾阳虚弱,若是肾脏出现问题,反映于外则表现为肌肤、面色呈现黑色且无光泽。
5.下肢畏寒或肢冷为主。阳虚不能制约阴而导致阴相对亢盛,则使机体无法得到肾之阳气的温煦,患者会出现畏寒、下肢冰凉的症状。
6.神疲嗜睡。阳气不足,无法向上濡养心脉,导致心神失养,患者易疲倦,容易出现无精打采、贪睡的症状。
7.舌淡或淡胖,脉象沉迟。
(三)肾精不足
肾精不足的患者会出现脑髓空虚、智力减退、健忘、失眠、面色无华、目周发黑、动作迟钝、下肢无力(或萎弱)、腰膝酸软、未老先衰、阳痿、滑泄等症状,青少年则容易出现发育迟缓、五迟五软等症状。
(四)肾气虚
肾气虚患者会出现精力不足、静则思眠、二目无力、腰膝酸软、容易感冒、遗精、滑精、或动则气喘、大便滑脱、小便清长或遗尿、尿频,排尿无力点滴而出(或不畅)、有余沥,甚至二便失禁等症状。(以上内容来源《走出肾虚的误区——肾虚认知及应对措施》文/谢依名,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幸福家庭》2020年第13期85页)
(图片来源网上)
补肾强精灵组方:紫河车60克,鹿茸24克,西洋参30克,生黄芪40克,当归尾20克,阿胶30克,鹿角胶30克,龟甲胶30克,鸡内金20克。用法:共研细末,每日2次,每次3克。功效:补肾强精,恢复元气。主治:男女肾虚,不孕,经少,闭经及脑萎缩。按:此方得于一民间老中医。发现此方价值和神奇疗效还有一段来历。我曾和该医生同堂坐诊过,经常见他开此方, 尤其是于妇女,常讥笑其为卖药先生,这么贵的药物,一天下来二三十号病人,此方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