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自我催眠 五个科学自我催眠法

  生活当中有很多人睡眠质量不好,经常会失眠,而缓解失眠的其中一种方法就是自我催眠,那么如何自我催眠呢?自我催眠的方法有哪些呢?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下面大家就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自我催眠

  (1)仰卧在床上,手脚舒伸展开保持放松,闭上眼睛,作1分钟缓慢的深呼吸,幻想自己身处一个远离世俗的世外桃园。

  (2)幻想前面是绿色的山头与辽阔的草原,清风徐徐吹来,令人有说不出来的舒畅感觉。进而放慢呼吸节奏,会感到像飘浮于半空之中,身轻如燕,此时开始陷于昏睡状态。

  (3)幻想仰卧在一个水清沙白的海滩上,沙细而柔软,浑身暖洋洋的,耳边响起一阵阵美妙的涛声,愁烦全然忘记,只让蓝天碧海洗涤身心,闭上眼睛安然躺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慢慢地睡着了。

  (4)如果觉得有一股怨气积聚在胸中,那么就幻想发泄出所有的怨气。然后深深地吸一口气,再长长地呼出,紧接着是几下呼气。不断重复这个动作,使假设的愁闷也随着呼出的空气而消散殆尽。

  (5)幻想眼前正是日落西山的景象,在心中响起一阵悦耳的笛子吹奏声,心思被带至遥远的地方,呼吸变得又长又漫,好像慢慢地往谷底下沉,从而进入梦乡。

  自我催眠练习的要点

  盘腿而坐,身体正直,眼睛微闭,下腭额微收,两掌相叠,掌心向上,置于腹部下方,全身放松,心平气和,无思无念。

  呼吸自然,开始数息,把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鼻孔处,当空气流出鼻腔时在心理默数,即每次呼气的时候(也可以吸气时数),就数一个数字,同时暗示自己更放松,数数规则:从1数到10,然后再从10数到1。

  当你发现数错的时候,就表示你己经愰忽了,没有关系,从来再开始数。

  注意整个练习的过程,保持身心同时放松,心情平静。当心理浮躁,杂念很多的时候,加重呼吸,由其是呼气的时候,加重呼气。持续一段时间,待心平气和时,再让呼吸随其自然。

  缓解失眠的方法

  呼吸减慢法

  进行有节奏规律的呼吸,先快后慢,类似于催眠作用。逐渐放慢呼吸频率可以放松全身,一般做7分钟左右的深呼吸就可以进入深眠状态。

  回想法

  躺在床上之后,我们可以尽可能的去回想自己这一天的生活,让自己的思绪活跃起来,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思绪往往刚刚活跃起来就会进入到困乏阶段,从而导致困倦,让我们更快更容易的进入到睡眠。

  用左侧鼻孔呼吸法

  你需要以左侧卧姿势躺在床上,用手指按压住右侧鼻孔再慢慢进行深呼吸即可,此法意在降低人的血压使之尽量处于平静状态,尤其对于那些天生体热或是更年期潮热的人们有不错的功效。

  挤压放松法

  平躺在床上用鼻子做深呼吸,同时并拢脚趾进行弯曲挤压动作,到达忍受顶点之后再慢慢放松,如此反复。此法是利用放松全身肌肉可助眠的原理,因为蜷曲脚趾的运动可进一步牵动你大腿、腹部乃至上肢的肌肉,直到你感觉疲倦而迅速入眠。

  极力保持清醒法

  如果你发现自己无法入睡,不如反其道而行之,睁大双眼默念“我不想睡觉”从而使自己保持清醒状态,此时你的大脑会对这种阻碍睡眠的行为进行反抗,你也会逐渐感觉眼部肌肉的疲劳从而进入睡眠状态。

  转动眼珠法

  闭上双眼,然后慢慢转动眼珠三次。据专家解释,当人们处于睡眠状态时,眼珠会不断转动,所以此法是模拟沉睡状态下的眼睛运动,它会刺激褪黑素(助眠荷尔蒙)的分泌,让你迅速入睡。

  静坐暗示法

  睡前找一处舒适的地方坐下,轻阖双眼,肩膀自然垂落,放松下颌,用鼻子做深呼吸,使之气沉丹田,并用嘴发出嗡嗡声。此时把全身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过程上,六次深呼吸后静坐一会,暗示自己已准备好入睡,之后慢慢起身上床睡觉。

  按压穴位法

  人的身体有多处穴位进行按摩可有助眠功效。如先用指腹按压眉心处2次,一次20秒,之后坐在床沿,右脚搭在左膝盖处,并用手按压右脚大拇趾和第二个脚趾之间的穴位,后,再按压右脚第二脚趾趾甲正下方的穴位即可。

  习惯培养法

  由于个体差异,人们都会有自己不同的助眠方法,你所要做的就是找到自己可快速入睡的方法,比如有的人在运动后会有睡意。一旦发现自己在做完某件事后可以快速入睡,就要不断重复这种方法,培养成为习惯。

  备忘录法

  很多人都会被工作或学习的压力困扰而造成失眠,尤其当第二天有重要的事情时更是无法安睡。所以不如在睡前写个备忘录,避免自己不断重复要做哪些事,这样看似不起眼的方法却能让我们放松下来,更易入睡。

  联想法

  想象自己身处在安逸的环境,如平静的水潭、花园等,想象自己漫步其中,嗅闻花草芳香,聆听潺潺流水的情景,此法可逐渐让自己的身体和精神放松,有助于睡眠。

  结语:生活当中有很多人睡眠质量很差,这时候可以用自我催眠的方法来缓解,那么自我催眠的方法有哪些呢?怎么自我催眠比较好呢?大家看了上述小编的介绍都清楚了吧!希望小编的介绍都可以帮助到大家哦!

(2017-03-23  来源:民福康健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