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想当大画家

儿子小时候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成为一个画家,而且是大画家。
为什么儿子会产生这样的梦想?或许跟我为他买的那些“小儿书”有关。这些小儿书,多数是带图画的,比如说《葫芦金刚》、《成语故事》、绘图本《三国演义》等等,我还为他长期订阅过《儿童漫画》月刊。这其中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父与子》对他的影响或许是最大的。——在所有小儿书中,这本书是他最为珍爱的,也是看得最多的。他甚至还让我为这本漫画书包上了封面,并在封二写下了“严文藻1997年2月买”几个字——他的小儿书够多的了,可除此而外,没哪本他这样爱惜过。有时候他自个儿看《父与子》,看着看着还会不自觉地笑出声来。
在学校,尤其是在刚读小学的时候,我儿子读书很不用心;他上课,经常性地老师在上面讲课,他自己在下面画画。他画画,委实也有一定的天赋。他画的古装人物,尤其是些武将,还真有模有样的,深得那些男同学的喜爱。其中一些同学,还会拿来白纸,请他为自己画画。这样的故事,一直延续到他读初中。
有一阵儿,儿子喜欢坐在家中地板上,一边看电视——主要是电视中的动画片,一边画画。他也不只是画画,还模仿连环画,自己编写故事,自己绘画,并将画页装订成册。再后来,他又自己设计立体的动画城堡,先是画,再是剪,最后是粘贴。这些城堡,都是西洋风格的,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很多很多。在从南郊新村搬到海北新村的时候,我有意保留了其中的几个留作纪念。
如果有内行人指点,如果我和我妻子充分尊重和支持儿子的兴趣与爱好,我以为儿子成为小画家的可能性至少是存在的。当然,假如这样,那么,儿子的生活道路将又是另外一个模样的。与此同时不能不说的是,对于中国的很多家长来说,几乎与我们犯有同样的毛病:主观主义太强,总是习惯于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所以,中国的孩子听话、老实,学习成绩突出,但是缺乏鲜明的个性、缺乏创造性,有什么奇怪的?
俗语有“从小一看,到老一半”。在中国家长如此这般的思维与做法下,培养出来的接班人,自然可能更加善于模仿而较少“自出心裁”,更别提“发明创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