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人必备的50个思维模型结语
曾经有朋友给我讲到,这个课程只有识货的人才会买。我想随着知识付费狂欢浪潮的过去,一定会有识货人。
下面我想谈谈我一年的收获。
1、拓宽了认知的边界
50个模型是从以下八个维度展开
⒈成长类模型
如何提升自己的终身学习能力?
⒉思维类模型
如何看清本质,做到深度思考?
⒊创新类模型
如何在竞争中持续不断的创新?
⒋心理学模型
如何运用心理学规避决策陷阱?
⒌经济学模型
如何运用经济学思维去思考问题?
⒍管理学模型
如何让管理更高效?
⒎决策学模型
如何作出正确与理性的决策?
⒏复杂科学模型
如何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在选择模型的过程中反复修改过多次,因为很多模型过于简单,我们希望给大家带来稍微有些深度的模型,但是有些模型过于复杂,实在是本人能力有限,难于驾驭,也曾找过外部专家,但也遇到很多困难。
在写作模型的过程中,根据墨菲定律,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发现很多模型完全超越了自己的边界,于是我就想起了特斯拉的老总艾伦·马斯克,为了造电动汽车,自己亲自研究电池,为了造出火箭,自己亲自研究火箭。
难道模型写作比造火箭都难吗?我想一定更容易,特别是研究复杂科学模型的时候,我基本上把中国涉及的复杂科学研究方面的书全买了,买不到的下载电子书,电子书没有的,网上淘旧书,曾经有一本魏宏森教授主编的《开创复杂性研究的新学科》,1991年出版的,花高价从成都一家旧书店买到,我感觉如获至宝。不仅要看完所有的书籍,还有把国内能找到的论文全部去研究,为了便于下载我也成了百度学术和爱学术的vip会员。在学术的海洋里,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无知,科学家100年研究的很多理论,获得过诺贝尔奖,在21世纪的今天我居然不知道,可见在征服知识世界的路上,还有很多路要走。我愿意穷其一生去找寻知识的边界。
2、打通了认知深度
佛说“说时似悟,对境生迷”,以为自己对一个模型了解,以为自己知道,其实真正遇到实际问题,发现还是不能够驾驭。其实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常常使用黄金圈模型,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多问几个为什么?使自己彻底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知道。在写作的过程中,对很多模型的认知又加深一层,感觉离真理又近一步。
3、规避了认知偏差
虽然自己以前对认知偏差有的一点了解,但是从来没有系统的思考过人类到底有多少认知偏差,通过对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行为经济学、神经金融学、生物学、决策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再次发现自己的无知和愚蠢。这些交叉学科让我懂了很多道理,就像查理·芒格所说,“如果我知道自己未来会死在哪里,我就不去那个地方”。只要知道自己未来会犯那些错误,才能够提前规避。我想这些认知偏差可以帮我未来在决策的时候,哪怕多问自己几个问题,或许可以躲过决策的陷阱。
4、发现了自我潜能
除了写作之外,我还要到企业去上课,因一个客户的邀请,连续要上20几天的课程,并且晚上还要1小时的辅导,因为是老客户也没办法推脱,晚上还要看书和写稿件,每天晚上都是熬到凌晨1点多,时间管理精确到分钟,为了多睡一会,早餐必须在10分钟内吃完,曾经多少次就感觉自己肯定完不成,但到时间还是能完成稿件和录音,我发现很多潜能都是逼出来的。
下面我谈谈如何把模型学好和用好?
我们首先来看一个从知识与绩效的关系模型。
数据:属于客观环境中的已有事实和事物,是构成推论和计算的基础。
信息:成体系的,有组织的数据。
知识:人们在实践中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是可付诸行动的信息,包含了概念、原理和理论模型等。
智慧:辩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
绩效:一个人或组织在特定时间内可衡量的工作结果。
我们平时说的经验就是数据和信息,小朋友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中获得信息,只要使劲哭,在地上打滚,就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大人在工作中通过多次数据比对,发现和不同领导沟通的经验,科学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搜集有价值的信息。这些信息再经过总结提炼和归纳,就会上升到知识层面,知识具备普遍性,解释的现象更多,应用的方向更广。
知识是别人发现的,是别人提炼的,那属于别人的知识,你如果不经过自己的努力、积累和沉淀,那个知识对于你来说,就是信息,不是你的知识,所以知识必须经过自己定义和加工,和你原有的知识进行融通,才能称得上你的知识。当然这需要个人的理解力和原有知识储备作为基础。就像一本书对有些人来说价值百万,对有些人来说一文不值。
而要想获得智慧,就必须对知识进行深度思考和理解,建立在自己个人信仰体系的道德判断之上,才能形成分析能力、判断能力、预测能力和创造能力。在拥有智慧的前提下,经过大量的实践和行动,才能产生绩效,最终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当我们理解了知识和绩效的关系,我们再来思考如何学习模型,模型处于知识的金字塔顶端,必须经过刻意练习和深度思考才能理解和掌握。我们推荐大家采用LPDA圈来学习模型。
1、学习模型
在学习模型的过程中,要查阅各种资料,从不同的视角去理解。针对每一个思维模型要去研究作者提出这个思维模型的历史背景,基础假设、逻辑推理、实验数据等,使自己彻底理解和消化。
2、刻意练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知识没有经过折腾就不是自己的,用学到的思维模型去分析自己身边的案例或者实际问题,刻意练习,反复思考,掌握其精髓。
3、讨论分享——联脑思辨
托马斯·爱迪生、特德·特纳、杰夫·贝索斯、斯蒂夫·乔布斯等,他们能提出重要的新见解是由于他们将自己置于一个极具活力的开放式交流网络中。这些重大的见解都是通过和许多多样性的人群进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并不是他们凭借个人的智力水平凭空想像出来的,所以要不断的去和更多跨学科的人交流分享,不断的组建思维模型训练小组去讨论,去思辨,从不同角度去讨论思维模型的应用。这样才能迭代自己,思维升级。
4、学以致用
思维模型的价值在于你使用之后解决了什么问题,很多问题都是跨学科,需要组合应用,所以要不断的使用,组合验证,融会贯通,才能真正实现1+1大于2效应。
真正能够预测未来的,是能够运用多种模型的人。模型可以对实际问题的抽象和简化,是一种新的“世界通用语”。广泛应用于多种学科。模型可以帮助我们
1、成为思路更加清晰的思考者:可以让人们理清逻辑,看到问题的方方面面。
2、使用和理解数据:运用模型能将大量数据构建成信息,再把信息变为知识,进而可能最终成为智慧。
3、制定决策、策略和设计:按模型将信息构建起来能帮助我们做出更好的决定。
未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并且要多模型组合应用,经过时间的积淀,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形成自己的模型思维能力,成为思维家。
最后祝大家在未来能遇到更好的自己。